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纪实摄影的出路 拍不拍穷人 这是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2日11:12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撰稿晋永权

  近日,一场关于新旧纪实摄影的争论,在中国大陆一些年轻摄影师中展开。争论的焦点是,还要不要把镜头专门对准 穷人,怎么去拍摄穷人等问题。一些人提出,在今天,照相机已经成了许多家庭添置生活情趣的物件,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在欣 赏自己温馨的家庭快照时,看到那些看起来脏兮兮的照片;摄影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注他人已经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不是摄影者的使 命,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才是正道。当然,这只是表面的说法。他们的潜台词是想告诫那些以“良心”的名义拍照的老派纪实 摄影师,不要再满怀忧愤地参与其间了,也不要再刻意地与拍摄对象打成一片,不要再肩负什么崇高的使命了,更不要再占有 道德上的优越感了,说教与强行散布自己的观点更成了一件荒唐的事情了。

  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场争论在30多年前的美国摄影界已经发生过。二者的观点有诸多相似之处,比较起来耐 人寻味。把那段历史梳理出来,对我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这场争论,比照二者的异同,都很有意思。

  37年前发生在美国的争论

  1967年,一场名为《新纪实作品》的摄影展览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

  时任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约翰·萨考夫斯基(JohnSzarkowski)在为这次展览撰写的前言 中说道:“这些摄影家并不旨在发表一项社会声明,而是籍社会生活本身拍出刺激的、冒险的、深具革新精神的影像来。”

  标榜为“新纪实”的摄影与要被革新的传统纪实摄影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传统纪实摄影作为一种民主的诉求与手段,它对社会现实问题抱有审视的、批判性的态度,甚至是变革的要求。成熟 的传统纪实摄影家在社会不公、不正、不义面前,通过影像,鲜明地传达出自己渴望改变社会现实的观点。深刻的思想与批判 ,是传统纪实摄影作品的灵魂。

  但在新一代摄影师的作品中,鲜明的观点成了暧昧的态度与隐晦的表述,遵循逻辑的因果事件成了对偶发事件的感受 。1936年,多梦西娅·兰格拍摄的目光忧郁、被生活重担压垮的移民母亲弗萝伦丝·汤普生(FlorenceThom pson),在后来被推崇为“新派”纪实风格的先驱者之一——黛安娜·阿勃斯的影像中再也寻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 身处社会边缘的被摄对象所呈现的多义与含混,及人性的混杂,还有那些摆脱贫困、走上小康的中产阶层显露出的更为让人无 从把握的困顿与莫名的精神状态。

  摄影成了一件下流的事?

  这种拍照方式,使得一些摄影师客观上真正成了他人生活的旁观者,事不关己,只是瞟一眼而已。在街区生活大舞台 上,生活的闹剧无时无刻不在上演,浮生若梦,似水流年,籍影像的方式对生活加以反讽与嘲解,这似乎就是年轻一代摄影者 对现世关照的答案,对纪实风格的反动。摄影家阿勃斯更认为“摄影是一件下流的事”,第一次拍照就觉得自己堕落了,这让 她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前辈们那些拍照的理由,及由拍照所伴随的道德优越感。“新纪实摄影”和着社会风潮的流转在改变着纪 实摄影的传统。

  暧昧的结局

  一位著名的评论家爱尔文·豪(IrvingHowe)把包括“新纪实摄影”在内的“新情感”看做是浅薄、避世 与虚无——对无知与直觉不加思索的信仰,一种“随心所欲的心理”,对道德问题麻木不仁,对思想概念不能忍受。人们都在 想着卸去20世纪悲剧式的重负。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纪实摄影”的实践者们莫过如此。

  在中国大陆,围绕上述问题的争论才刚刚开始,结果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但肯定会有精彩的事情发生,有精彩的言 论出现。道义与责任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轻言放弃的话语,但生活又在向前进,一切又都要变。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