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香港电影系列化 算计Fans的腰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0日09:41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撰稿孟德

  3月17日晚,由舒淇主演、陈可辛监制、彭氏兄弟导演的《见鬼2》(TheEyesⅡ)在香港首映。影片上映 3天便取得了335万港币的票房佳绩,轻而易举地击败了《见鬼》的纪录。截止到3月23日,《见鬼2》的票房累计已达 540万港元。

金手指颁奖大典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美丽新生代

  借着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用原班人马和差不多的故事,乘势推出续集,成了香港电影“骗取”“粉丝”(Fan s)金钱的惯用的商业手法。

  《见鬼2》:系列电影的新贵

  2002年,李心洁主演的港产鬼片《见鬼》,堪称当年票房最佳的华语电影之一,在逆市中突破了千万票房,制造 了一个小小的奇迹。《见鬼》还荣获第39届台湾金马奖最佳视觉特效奖,女主角李心洁则同时夺得香港金紫荆奖、香港金像 奖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奖。该片在东南亚、北美上映,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

  据说,好莱坞大帅哥汤姆·克鲁斯对《见鬼》很感兴趣,他的制片公司高价买下了《见鬼》的重拍权,并邀请陈可辛 联手筹拍美国版的《见鬼》。

  《见鬼》这么受欢迎,主创人员当然会按照系列电影的思路,再拍第二集,于是,《见鬼2》应运而生。

  据说《见鬼》成功抢滩后,彭氏兄弟曾构思过另一部鬼片,故事的主角是年轻人,风格近似惊笑片。只是电影公司怕 变得太快,观众适应不了,因此只得放弃,还是拍《见鬼2》稳当些。《见鬼》以民间故事为蓝本,在《见鬼2》中,彭氏兄 弟更是强调生活,通过孕妇大搞惊吓效果。

  对于《见鬼2》,观众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影片从音响到镜头都营造了一种恐怖气氛,特别是产子流血不止的那场 戏,让人看得毛骨悚然。另一些人则认为,恐怖只是影片的外衣,实际上,这个片子更像爱情片。

  对此,彭氏兄弟认为,这个片子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爱情故事,它让人反思,“破坏别人的幸福最终会破坏自己的幸福 ”。

  彭氏兄弟挖空心思,孕育见鬼的10种可能性。

  影片的监制陈可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拍续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部获得成功之后,我认真分析了原因。 我发现,这个故事之所以能成功,是由于它打破了语言的隔膜。这个故事和我以前导演或者监制的影片不同,原来那些影片只 可能发生在香港或华语地区,但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可以由任何演员来演。”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彭氏兄弟,往往能以默契的合作和思想的激烈撞击,取得非凡的创意,成为香港近年来最具潜力的 新生代兄弟导演组合。

  早在幼年时期,兄弟俩就开始合作“搞鬼”,一人编鬼故事,然后用录音机录下来,另一人把它当成广播剧来听。哥 哥彭顺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业界已颇具口碑,在香港回归前赴泰国工作,开始拍摄广告。弟弟彭发是香港数一数二的剪接 师,曾凭影片《风云》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接的美誉。1999年,兄弟俩联手合作的泰国作品《无声火》不仅大受 观众喜爱,更为彭氏兄弟赢得了国际影评界的认同。

  《见鬼2》最近在美国电影市场展上大放异彩,仅预告片就吸引了各地片商,收到了上百万美金的版权费。

  “见鬼系列”是陈可辛与彭氏兄弟共同制造的电影梦,为延续这种成功的模式,下一部“见鬼”也已孕育成熟,片名 为《见鬼10》。不过,可不是要把这个系列拍10部,而是讲见鬼的10种可能性。陈可辛透露,那将是一个别出心裁的鬼 故事——像是10个“playgame”。据说,影片将全部起用新人。将于今年7月开拍的《见鬼10》被普遍看好,目 前已有14个国家签约买下了《见鬼10》的电影版权。

  坚持“系列化”的原因是要让“粉丝”(Fans)再掏腰包。

  说到系列电影,人们可能会首先想到好莱坞。事实上,香港电影也在大力拍摄续集电影,系列片经久不衰。

  随意翻开某一年的香港电影清单,你会发现,每位巨星的发迹都和系列电影有着密切联系,如李连杰的《黄飞鸿》系 列、周润发的《英雄本色》和《赌神》系列、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郑伊健的《古惑仔》系列……林林总总不下几百部, 加上派生出来的外传、前传等,更是数都数不清。

  看看这些系列电影,不难发现,拍摄系列片有一个大概的套路:系列影片的首部曲在商业上一定非常成功,故事模式 、表现方式和演员的表演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借着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用原班人马和差不多的故事,乘势推出续集,就 成了很正常的商业行为。当然,在“系列化”前,一定会仔细研究成功系列片的范例——好的系列片成功的秘密在于,故事要 超越前一集,人物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同时要把握好尺度,起码不能背道而驰,否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至于 “系列化”的结果,大多是“皆大欢喜”,比如,3集《无间道》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收益。当然,第一部卖座并不能保证 后面的N个系列片也畅销,急功近利的自然也会遭遇失败,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英雄本色3》、《黄飞鸿4》等都是不 成功的续篇。

  系列化的不灭情结,到底是观众的盛情难却,还是电影公司惰性太强,宁愿老生常谈?

  陈可辛说:“就像被制成了片剂的中药一样,系列电影也有‘系列化’的糖衣。”原来,坚持“系列化”的原因,不 过是要充分利用首部曲的光环效应,让原先的“粉丝”再掏腰包。拍电影属于高风险投资,很多电影都是不赚钱的,亏本的也 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电影公司,特别是那些入不敷出的电影公司,将“系列”当成了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

  类型片拍系列最容易推销,最容易让观众凭着经验上当、上当、再上当。动作、恐怖、喜剧、言情等影片是产生出续 集的最常见的类型片。把系列电影演变成订单不断的生意,能够不断地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于是,为了“搭便车”赚钱,大多 数电影人硬着头皮,将系列进行到底。

  系列电影也有“品牌效应”。“品牌”大多用来形容商业价值高、消费者认可的产品。比如金利来是领带品牌,TV B是电视剧品牌。正如大生意多有强势的管理人员掌舵,多数系列电影也普遍跟厉害的主创人员联系在一起,如徐克与《黄飞 鸿》、吴宇森与《英雄本色》、王晶与《赌神》、刘伟强、麦兆辉组合与《无间道》、陈可辛、彭氏兄弟与《见鬼》……响当 当的“品牌”电影人,就意味着“品牌”系列电影,票房也就有了保证。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