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行万里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12:59 青年参考 | |||||||||
——读《朝觐古文明:世界遗产视觉之旅》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说是万古不易的至理名言,这种“在路上”的状态不仅可以从“知”的角度使我们增知识 、广见闻,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心”的角度使我们认识到
在全球化的时代,时空突然凝缩,以往“不相往来”的不同文明、习俗、制度被骤然拉近,因而可以互相砥砺互补短 长,但也更会时生摩擦碰撞严重冲突。是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还是兵刃相见攻阀征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彼此是否能够了解、 理解进而互相尊重,而全球“万里行”则是互相了解、理解的重要途径。虽然全球化为国际、洲际旅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可 能,但对尚处“温饱”的中国人来说,能周游世界的毕竟少而又少,而周剑生则是这少而又少的幸运者。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 汇集成图文并茂的《朝觐古文明:世界遗产视觉之旅》出版,让读者分享他的体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要用自己的镜头将 世界介绍给中国,缩短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它们向人们提示:热爱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与理解、尊重他国的文化和历史是不 可分割的,教育人们在自己的价值观以外还有其他的价值观,在自己的民族以外还有其他的民族,要他人尊重自己道德应尊重 他人,人应该自豪但切莫骄傲。”我想,对一个有着极为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这点更有意义。 “世界遗产”是世界上各种古代文明的凝聚。在周剑生的心目中,这些遗迹非常神圣,他是抱着“朝觐”的态度来感 悟、领会无限的历史沧桑。因此,本书不是游客的观光猎奇,不是随团旅游者“到此一游”的轻松时尚,这里的许多照片都是 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拍摄到的。而镜头反映的不仅是“对象”即被拍者的状态,其实还反映出镜头背后拍摄者的状态。这几百幅 照片有的宏伟凝重,有的秀丽轻灵,但都透露出一个当代心灵历史之旅的虔敬。 可能与自己近年研究“制度变迁史”(正规制度与非正规制度)有关,本书作者在不同国度——从最发达的“超级大 国”到最贫穷的大漠深处——的经历,和对各种“遗产”下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描述,引起了我的兴趣。作为一个“外来者”, 常常要与警察打交道,而作者在一些国家得到过警察严格却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或曰服务,也在一些国家或是遇到过警察赤裸裸 的敲诈,或是遇到过警察与小偷或各种不法分子的联手欺蒙,这类经历读来都颇为有趣。但我注意到,作者遇到公事公办、廉 明高效的警察大都发生在“发达国家”,而警察腐败这类事,大都发生在比较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已然成为一种几近 公开的“非正规制度”。或许很难从“发生学”意义上查清廉洁、腐败与富裕、贫困间的关系,究竟是长期贫困导致腐败现象 ,还是腐败现象导致长期贫困。但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铲除这类现象、不破除这类“非正规制度”,就无法从根本上消灭贫 困。 (《朝觐古文明:世界遗产视觉之旅》周剑生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6月版)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