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老人会变身卷包会 虚荣心成全害人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00:52 城市快报

  老人会变身卷包会

  虚荣心成全害人心

  记者 黄卫/城市快报

日立为中国全力以赴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史诗大作倾情放映 新浪点点通个性天气

  旧时的天津,人们对于丧事的关注尤甚,不要说富人家动辄上万的大殡仪式,即使平民百姓也要把丧事办得像模像样。平民家为了办一次不甚风光的丧事,全家可能要背上几年的债务,甚至高利贷。有没有一种不用借高利贷,就能凑齐所需费用的方法呢?

  有。不知什么时候,聪明的天津人想出一个互助的法子———加入“老人会”。不过,原本宣称互助互惠的这些“老人会”,到头来却成了骗钱的工具。

  互帮互助老人会

  骗钱深究背景深

  说起老人会,这可是清末民初一个特殊的民间组织。据本市社会学家李世瑜先生介绍,老人会也叫“寿缘会”,从字面上大家就可以猜到是与老人有关的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建立的本意是在平民百姓中推广互助养老,每月每家向这个组织交一定数量的存款,作为给自家老人的一种储蓄。当某家老人去世时,会里一次性拿出一大笔资金,借给这户人家作为丧葬费。以后,领款的人家每月再向会里归还一部分,直到全部还清借款,不用支付任何利息。

  用现在的大白话来说,老人会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大家互相帮忙、互惠互利。

  如果从这个出发点来看,老人会确实应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怎么又成了骗钱的工具了呢?“这还要归于当时混乱的社会背景。”李世瑜告诉记者。

  “1930年前后,现在的河东区郭庄子,发生了一起‘引寿社老人会’会头卷款潜逃事件。2000多家的存款血本无归,损失达几万元。这个事件,也只是各种各样的老人会欺诈案件中的冰山一角。”

  对于老人会的管理,李世瑜把它归结于一个字“乱”。“据我所知,当时许多老人会都有帮会背景,如果没有帮会的人给老人会的创办者撑腰,这个老人会很难坚持经营。老人会曾经在光绪二十几年在天津出现,尽管刚开始时,没有出现卷款逃跑的,但已经暴露出这里的弊端,最主要的,就是‘信用’的保障。”

  使用黑红两种签

  存款取款有依据

  老人会刚刚出现的几年里,基本上是靠口头承诺来维持正常运转,到后来一些存款与取款的条文才出现并且不断细化。在市档案局记者发现了一件名为“百龄”老人社的原始档案。非常“不幸”的是,这份出自1907年的老档案,也是一份有关老人社(会)的不光彩记录。

  从这份原始档案中可以发现,平时(每年)向社中存一笔钱,等到家中老人办丧事时,再从社中提取多于平时几倍或约定数额的大笔款项,日后再分期归还,在当时就已经是“明文规定”。

  为了分辨谁家是存款户,谁家是取款户,社中用黑、红两种竹签来明示。红签代表存款户,黑签代表已经领用会中丧葬款的取款户,看一下签上的名字和颜色,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从上面的描述中,不难猜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有人从会中取了钱而不再归还,会里应该怎么办?

  这份目前最早的老人会原始档案,反映了当时这一组织的一大难题———信用的保障。“百龄”老人社的会首(俗称会头)曾向当时天津商会反映这一情况,请求商会出面干涉。这一次还不是老人会会头卷款潜逃,而是有人从会中取款后拖欠不还。

  尽管这种情况还不到非常严重的地步,但至少暴露了老人会的金融漏洞。

  存款期限为五年

  每月只交一元钱

  李世瑜后来调查此事时发现,引寿社老人会的储蓄方法还算比较完备。

  当年该社要求存款人以存5年为满期,每月交会资1元。每月会头或其伙计到会员家收敛,如过日期会员不交,罚这家买10斤点心作为补偿。当会员家中老人故去时,事主带着存款本到会中报信,经查明属实,再寻找铺保,立写保条,并由事主画押,才能领款。1930年,引寿社老人会一次发给60元的丧葬费,但会头要扣下2.5元,作为会头为大家忙碌的辛苦钱,事主实得57.5元。

  倒签后(由红签变为黑签),事主要将所欠会款,按月交纳,直到补足规定年限(即存满5年的期限,实际存款额就是60元)。

  入会要找担保人

  会头要扣辛苦费

  据李世瑜介绍,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人会的会头也采取了一些担保措施,每个入会者要提供担保人(实际上,没有担保人也可以加入)。倘若倒签领款之后,不能按月补付会资,则由铺保承还;如倒签会友没有铺保,则按该倒签者已存若干数额交付多少,但必须扣下会头的辛苦费,其他的才能作为“公款”存入会中。

  如果会友在入会60天以内倒签(家中老人故去),须由倒签日起,百日以后,才能领款。又如会友尚未到存满年限,而不愿继续交会资,必须5年期满,方可将所存会资领出,也必须交给会头固定数额的辛苦费。如若停签时想立即领取以前交过的会费,会中将给他打一个七折领取,但也要付给会头辛苦费。

  此外对于红签,又有一种办法:会友入会满3年以上而尚未倒签的,可以通过抓阄,抓出某月某日领钱(提前领取已存款项);没有交纳的会资,仍继续按月交纳,以打满足5年为止。

  李世瑜告诉记者,当时,引寿社老人会的会头对外界声明,他之所以逃跑,原因是黑签太多,红签交纳的钱不足支付给黑签,因此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当时引寿社老人会人数达3310户,其中存红签者2306户;倒黑签者1404户。倒签的人倒签后又不继续交会资,致使老人会周转不灵,因而停办。但会头只是这样说,却不公开宣布账目,究竟是赔是赚,外人不得而知。

  漏洞明显难长久

  弊端全在虚荣心

  引寿社老人会的停办引起会众一片哗然,会头逃跑后,没有取回存款的人们团团围住了会头委托的律师,要求讨个公道。但律师自有律师的道理:钱是持黑签人(已经领过款的人)欠的,持红签的人(只存未领款的人)应该向黑签讨要。

  这位律师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从会中领款已经获得好处的人家,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欠款归还到律师所,等到款项还齐以后,由律师所再按比例还给持红签的会员。律师的提议得到了多数红签会员的支持,但黑签的会员既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这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黑签的会员没有一个到现场来!

  李世瑜据此分析:“这一尴尬局面恰好体现了老人会的一个漏洞:账目全在会头手中,会头跑了,已经领完钱的会员可以翻脸不认账,谁也没有办法。”

  既然当年社会局对老人会有登记,那么一些不良会头也不会轻易逃脱追讨。李世瑜揭露了当年老人会的又一弊端:有些老人会的会头是真会头,有些是“假”会头。真会头如一些混混儿、青帮背景的人自己设立;“假”会头是被一些人哄骗,在飘飘然中当了这一首领,实际操作的却是别人,但“假”会头的家境却是比较富裕。

  如果老人会发生卷款潜逃情况,有些“假”会头要因此付出代价。因为会头是老人会的法人代表,而且老人会又是“无限责任公司”的性质,所以有多少讨债人,会头就要赔多少。当年曾经有嵩寿、延寿两个老人会被蒙骗的假会头,一次就赔了会员十几万元,原因是真的账册被潜逃人拐跑,蒙事来的讨债人占了绝大多数。只要来人一口咬住是该会的会员,会头就得多少赔给一些钱,根本没有对与错。

  按照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生活水平,普通人家的丧事花费在六七十元左右,这也是老人会的总会费在这个标准的原因。不过,即使是普通人家,这种水平的丧事也算不上简朴,该有的项目也都有了。其实,如果人们不为了虚荣心而过于讲究这些奢华的场面,费用多,老人会自然不会有吸引力了。

  胆大有靠山 申请就能办

  1933年,天津市社会局面对层出不穷的老人会骗款案,终于做出治理老人会的决定。“不过,当时的人们也被老人会骗怕了,很少有人参加这种组织,所以,社会局的这一方案,对于治理臭名昭著的老人会,却是‘迟来的春天’,一切于事无补。”李世瑜告诉记者。

  没有经过那些事的人们会认为,老人会可能凭着华丽的外表蒙骗市民,让人觉得它资金雄厚。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如果把老人会比做皮包公司,一点也不过分。过去的老人会一个烟摊儿、一个杂货铺或者一个普通民宅就可以开设。那时社会局对这一组织管理不严,交点登记费就能批准,只要开设者胆子大,有人给撑腰,就能干。剩下的,就是看谁骗得过谁。”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有着深奥的学问。按现在来讲,老人会的倒签领款,与保险公司理赔有相似的地方。正常的理赔在所难免,但前来申请理赔的,保不齐有骗款的呢。老人会中的倒签者,也有这一情况。

  撑死老干娘 恶子骗会费

  李世瑜先生说:“据我所知,过去骗领丧葬费的花招很多,甚至有人不惜杀人骗款。当年曾经有个小混混儿,在路边看到一个从农村逃难来的老太太,于是假意同情,把她认做干娘领回家中。住了几天,干儿子为了表示‘孝心’,就在一个老人会给打了个会(入会)。在刚来的几天中,干儿子由于‘没钱’,给老太太的伙食也不是很好,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有一天干儿子突然要搬家,将老太太领到一个没人的房子,当天给老太太炖了一大锅牛肉。可能是干儿子的手艺‘不佳’,牛肉有些咸。”

  走了半天的老太太又饿又渴,一看是总也吃不到的肉,就稀里糊涂地饱餐一顿。直到撑得不能再吃的时候,这才发现干儿子已经不知道去哪里了。渴得难受的老太太走到门口想找水喝,却发现门怎么也推不开。原来,她的干儿子早将大门反锁上了。“就这样,咸咸的牛肉在老太太的胃中膨胀开来,把她活活撑死。后面的事就不用说了,小混混儿倒了签,当然不肯再往会中存钱了。”

  大家互相骗 会头善讹钱

  但是,老人会的会头也不是省油的灯,别人骗他,他也要骗别人,卷款逃跑是最后一计。在此之前,会头也有很多向会员讹钱的法子。

  李世瑜先生说:“那会儿的老人会,遇到会员家办丧事,会头也要向所有的会员敛一小份份子钱给事主家。这时,会头就利用这个规矩行骗。他随便以某个会员(多半是瞎编的)家办丧事为由,收敛份子钱,那些平民百姓一个月就不知道被敛去多少钱,有时一天就能敛四五回。如果有较真儿的会员问是哪家,会头还真的带他去‘事主’家看看(反正会员们大多也不认识)。有些会员觉得上当,便停止交会款,但以前交的钱也要等期满后才能取回,只要不被会头卷款逃跑,就已经是万幸了。”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