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参考:羞辱游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11:33 青年参考 | ||||||||
巫堂夜读巫马期 闻知法国哲人德里达辞世,忽然想起戴维·洛奇的小说《小世界》来,里面有段情节:意大利女教授弗尔维娅·莫加 纳与美国男教授莫里斯·扎普在飞机上相遇,谈起当时(1979年)的学术热点,“现在是德里达,”弗尔维娅说,“人人 都在读德里达。美国简直为解构主义发狂了。为什么这样?”莫里斯回答:“这是一种刺激——所剩惟一的智力颤栗,就
说起《小世界》,又想起里面提到英国文学教授菲力浦·史沃娄曾发明一种名为“羞辱”的客厅游戏,结果霍华德· 林鲍姆先生成为该游戏的受害者,具体情形如何,小说并没有谈,因为“羞辱游戏”发生在洛奇的另一部小说《换位》里,《 小世界》是《换位》的续篇。我猜想,这种游戏大概近于近年流行的“说真话与大冒险”之类东西吧?后来找来《换位》一看 ,这个游戏还真的跟“说真话与大冒险”有点儿关系,不过菲力浦是个学者,他设计的游戏,还是免不了在学问方面做文章。 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人说出一本自己没有读过的名著,其他参加游戏的每有一个人读过这本书,叫出书名的人就 得一分。明白要点了吧?游戏者得通过羞辱自己来获胜,它与“说真话与大冒险”相似的地方也在这里:你得先“说真话”, 暴露自己学养方面的缺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而这种成功,可能是个“大冒险”。霍华德·林鲍姆的遭遇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 在一次大学英文系教员的聚会上,菲力浦又推出这个游戏,“结果这成了一个十分轰动的夜晚”。年轻的助教霍华德 ·林鲍姆一开始没太懂这个游戏,因为他既有想成功的强烈欲望,又深怕被人认为没有教养,而“羞辱游戏”使他这两种思想 互相冲突,他承受不了这样的二律背反。第一轮他叫了一本没什么名气的18世纪著作,结果当然得分最后一名,他于是生气 了,拒绝玩第二轮,但又关注地看别人怎么玩。此时系主任卢克·霍根叫了弥尔顿的《复乐园》,这虽然不是他的研究范围, 但想想一个从未读过《复乐园》的人却能当上英文系主任,在座的人不能不有所触动。 霍华德意识到卢克说的是实话,脸色变得苍白,手指绞缠餐巾。第三轮开始后,他突然猛地在桌上砸了一拳,喊道: “《哈姆莱特》!”人们都笑了,没有谁信他,想想看,这不就像一个中文系教师承认自己从未看过《红楼梦》或《阿Q正传 》么?但霍华德坚持说他从没读过《哈姆莱特》原文,只承认看过劳伦斯·奥立弗主演的电影。有人暗示他在撒谎,霍华德大 怒,庄严发誓他决没有读过那部剧作。怀疑者只好向他道歉。然后他拂袖而去。“羞辱游戏”的后果不止于此:3天后,霍华 德出人意料地没能通过考评,丢掉了工作。人们普遍猜测,这是因为英文系不敢聘用一个公开承认没有读过《哈姆莱特》的人 。 马克·吐温还是谁不是说过么:“所谓名著,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都没有读的东西。”假如中国的学者们也来玩 这个游戏,又假如大家都像霍华德那样较真儿,不知道会玩出什么花样。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