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笔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15:37 青年参考 | ||||||||
TT 《声色现场》这个书名听起来让人想入非非,书倒是简单简朴。封面的黑底色上压着一张费里尼的剧照,截自《甜蜜 生活》,我忽然想到七七的随笔中提过这个:“看费里尼的《甜蜜生活》,中间停下来吃蛋糕,里面夹了一层草莓酱啊,惊喜 !——不过是非常非常薄的甜蜜。”我读她这本书,心里的愉快,恰也是吃到果酱芯的愉快。她的评论,像是拿把
七七是个典型的学院孩子,一直读书,没有离开过学校,但是她的这些文章,不是纯正的学院体,而是面向大众的。 其中的大多数文章,在报纸杂志这样的媒体上发表过。在学院读书,为媒体供稿,决定了七七始终在文章的深入与可读之间走 平衡木。 读七七的这些文章,觉得她敏感,同时又理性。敏感使她能将电影中的一个个小细节定格住,然后再用理性来细细切 分。 七七很懂得一桩事物的美和好,可也太看得透它们的局限和易变。她的敏感来自于她的投入,是以身以心换来的痛笑 相连,而她的理性来自于她的执拗,不肯就此罢休,偏要清点得透彻明白。这样的情绪在她的影评里是常常流露的。这本书的 最后一辑“私语”,收录了几篇她的书信体作品,我问过她收信的“TT”是谁,她说是随手虚拟的,好让自己能找个说话的 方向,把文章写下去。在《午夜的钢琴曲》中,她跟TT分析《钢琴教师》,说道:“TT啊。我觉得痛苦。因为这个女子。 因为世界上被安排得如此错乱的生活。无法纠正。无人体察。《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妮说:‘我依靠陌生人的慈悲’。那个 陌生人,在哪里?上帝,在哪里?”这样的文字,已经不是对电影的疑问了,而是对世界对人生的大疑问。 而这也正是七七的问题所在。从一个评论集子的角度上说,这些文章一篇篇合成一本书,看着反而不像单篇那样能够 在某个角度深入,而有一种总体的单薄。情绪的比重太大,而单一情绪的反复咏叹,最后压倒了考察的对象。她的批评成为她 自己的表演。 回到这本《声色现场》上,如果七七不是对于一己的感受投入得过多,而在理论研读上更用功一些,把与虚无纠缠斗 争的力气花在做一些“形而下的”——身体的、生活的、社会的事情上,她的文字也许能够有一个长进。而这本《声色现场》 当然也不是全无意义的,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她提供了资读与见解,对于文字爱好者来说,她提供了一种雕琢的但又自然的 ,灵活的而又真切的表达方式。 《声色现场——和苏七七看电影》苏七七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版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