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制播报专题 > 正文

法治时空:少女被母软禁三年 社会各界参与解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14:48 法制播报

  近日,法制播报播出《法治时空:解救十七岁花季少女》,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十七岁,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意味着自由、青春与快乐,可是对于住在北京市西城区文昌胡同的韩絮来说,这一切离她太远了。十七岁的她被母亲关在家中,与外界隔绝长达三四年之久,为了了解女孩真实的情况,我们的记者同其他媒体记者一道来到这个女孩的居住地,希望有机会和这个叫韩絮的女孩见上一面,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与她的母
亲沟通,将韩絮解救出来,让她过上正常的生活,重返校园。

  九月二十日早晨 北京市西城区文昌胡同

  解说:一走进这个胡同,我们就开始打听女孩的一些情况,通过邻居们的介绍,基本上证实了,这个十七岁的女孩确实被关在家中三年了。

  邻居:好几年了,好几年了,几年级她就退了,她不让上了。

  邻居:后来呢,不知道怎么着,就不让去了。

  记者:您跟孩子,从小到大说过话吗?

  邻居:没有,很少,没说过话。

  记者:什么时候没让上学的?

  邻居:三年了。

  记者:您见过这个女孩吗?

  邻居:没有,见过也忘了,她不出门,她闺女也不出门,他们院里都看不见她。

  邻居:都不行,就不让进门,就挡在门口,你们谁都不能进去。

  邻居:七号那个,绝对七号。

  解说:在邻居的指引下,我们找到女孩居住的院落——文昌胡同七号院。我们不知道这个被母亲软禁的女孩,是不是还记得几年前她曾经走过的这个大门,也许这些都已经在她的记忆中漫漫地淡去了。

  邻居:我们,她不跟院(说话),跟任何人都不说话,我们院都跟她不说话,

  记者:是吗?

  邻居:没说过话。

  记者:女孩你见过吗?

  邻居:小孩小时侯见过,大了没见过。

  记者:就是我们现在去她家,怎么走?

  邻居:就贴着边上走,进后院。

  解说:在穿过这条狭窄过道的时候,我们一直想,被软禁的女孩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之下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屋,能够让一个十七岁的少女在里面度过她人生花季的三年。

  邻居 方师傅:这事情,我过去听到过。

  记者:孩子你见过吗?

  邻居 方师傅:孩子上小学时候见过。

  记者:上小学的时候见过?

  邻居 方师傅:对,后来上初中就没见过。

  记者: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呢?

  邻居 方师傅:这就不清楚。她来了大概有七八年吧,住在这里,后来搬来的。后面,那个彭太太,老彭太太知道具体情况,她住在后面,我带你去,我带你去。

  解说:在这位方师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后院,想到这一墙之隔就是女孩家,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心里感到的却是一种莫名的忐忑。

  邻居 方师傅:这就是她们家。

  邻居 彭大妈:哎吆,这是谁呀,来,进来,来来来。

  邻居 方师傅:他们想了解一点情况

  邻居 彭大妈:了解什么情况呀,坐,坐。

  记者:小孩多大了?那现在是?

  邻居 彭大妈:现在十六七了,她初中没上,初中没上,初中上了一年级都不到,就下来了,就不去了,再也不去了,就在鲁迅中学,她不知道怎么想的,不知道。

  邻居 彭大妈):她这人吧,她谁也不接触,谁也不接触,以前,她家事还跟我们说,她刚搬来的时候,以前还说话,后来就不爱跟我们说,不知道怎么回事。

  解说:对女孩的情况基本上了解了之后,我们从彭大妈家里出来,来到了旁边母女俩居住的小屋,在邻居们的帮助下,我们试图与女孩做初步的接触。

  记者:我们挺关心孩子上学问题的。

  邻居 方师傅:“你开开门,他们跟你聊聊”。“您能出来谈一下吗?”

  邻居:“她妈不在家,孩子在家。”

  邻居 彭大妈:她没在家,车子没在,没在家。

  记者:您跟她说说吧。

  邻居 方师傅:你叫她,车子没在,你叫她。

  邻居 彭大妈:那什么,韩絮,(嗯),韩絮,(嗯),你妈没在家,你那什么,你开开窗户帘,“你怎么不爰声呢,韩絮”

  记者:大家都很关心你的上学的问题,就看您有什么困难,大家都想帮助你。

  邻居 彭大妈:她不爰声,你说怎么办,不说话。

  解说:在这次初步接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听到小女孩轻微的“嗯”声以外,她对我们其他的问话没有任何回应。我们唯一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窗户外面挂着的这个毛绒玩具,似乎依稀诉说着一个十七岁女孩对外界生活的向往。

  邻居 彭大妈:她见不到太阳,这东西可不是好事,从来不出来,你就象这,你(母亲)为什么不叫她出来,不让出来,你不信,你问房管所去,给她修房子。

  主持人:邻居彭大妈在这里说到的房管所修房子的事情,揭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在今年8月的下旬,当时,由于母女俩居住的房子和另一家共用一堵墙,而这堵墙早已年久失修,面临危险,必须拆掉后重新进行翻修。所以西城区二龙路房管所的胡女士成了三年来惟一一位走进那间封闭小屋和母亲做正面沟通的人。也是唯一一位亲眼见到过韩絮的人。

  解说:当我们见到胡女士之后,回想起当时因为修房才得以走进女孩家的情景时,胡女士心情马上变得沉重起来。

  房管所 胡女士:你可能没看到,那门打开,就一张床,那柜子都不象柜子,最完好的就一台电视机。我当时看了以后,我心里特别难过,我就没想到,就在我们身边,在长安街那么繁华的马路旁边会有这样的母女俩,就说那么封闭,而且她那个长相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比我女儿要漂亮,你就说在她身上,容颜、身体上找不到一点缺陷。

  解说:在修房的这几天中,胡女士对这个女孩充满了怜爱。并且知道了这个女孩名叫韩絮。但是她心里始终摸不清被关在家里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女孩,现在的思想状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房管所 胡女士:那天,我亲眼看到那孩子,因为我们修房子吗,门敞开着吗,可以随时看到她,当时她躺在床上看了一本戴安娜的书。

  解说:这件事情给胡女士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而韩絮乖巧无助的模样,更让她下定决心要帮助女孩走出这个房屋。

  房管所 胡女士:我就觉得那孩子既然看戴安娜,那她就应该向往外界的社会,你说呢,戴安娜里面肯定有情爱史,你想,作为一个十七岁女孩,她得多向往外面呀,可是她却不再出来了,我说韩絮,你想上学吗,她说想,吆,当时,我心里就一块石头落地了,我说这下好,这下就能帮她了。

  解说:随后胡女士给孩子送去了很多动画书和好吃的东西,希望孩子能够享受同龄孩子应该享受的快乐,但却遭到孩子母亲的拒绝。胡女士突然感到了事情远远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房管所 胡女士:她根本不要,她给我送到单位去了,再做什么,她都会拒绝,都会给你送到单位去,后来,我就希望通过媒体能帮助她,能呼吁社会去管管他这件事,帮助帮助。

  主持人:碰壁之后,胡女士把这件事向不少媒体作了反映,不久《新京报》对此作了报道。但是事情发展这一步,我们有一个问题没有搞清楚,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母亲不把女儿送到学校,而是关在家里呢?女孩为什么不作出任何反抗呢?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感到难以理解。

  解说:对于母亲为何要把女儿关在家里,不让她接受教育,接触外界的事情,邻居们的说法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大家都怀疑孩子母亲的精神有问题。

  邻居:反正这一片都说她精神有点不正常,所以这个问题,她精神不正常。

  邻居:神经病,她妈是的,有时见她,也不说话。

  邻居 彭大妈:她不是神经病,她好象是疑心病。

  解说:谈到这里,彭大妈给我们讲述了女孩母亲以前的生活经历。7年前韩絮跟着妈妈搬到这儿来,那时,韩絮的父母经常打架。在这三四年间,韩絮的爸爸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邻居 彭大妈:后来,那事情,后来不来了,后来我听他们说,说人家已经结婚了,她这男人大概有外遇,就从那开始,就有了疑心,就这样。

  解说:父亲的离走,给母亲带来了多大的心理创伤,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是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母亲就开始不让女儿跟男生说任何话,以至发展到最后,将女儿关在家中,与世隔绝。

  房管所 胡女士:精神错乱,她没达到那么严重,她,我觉得还是夫妻关系对她的刺激挺大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了,她觉得不放心了,就把她,不让她出去了,她就觉得关在家里是最放心的了,我觉得这是关键,可是你这样就害她一辈子。

  主持人:关于韩絮的情况被报道以后,这个女孩的命运牵动了太多人的心,人们也更希望能够看到韩絮走出小屋。2004年9月24日这一天,在达成尽快把孩子解救出来的一致意见以后,本栏目记者和新京报记者,会同居委会及街道办事处,借中秋节及国庆节慰问之机,与孩子母亲进行了一次长达两小时的正面沟通,可是在与她的母亲的接触中,记者发现,解救韩絮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04年9月24日

  解说:在接触当中,韩絮的母亲一直反复提起自己家的水管有问题,我们便试图以此作为开端,能够尽快接触到韩絮,了解韩絮现在的处境。

  小女孩的母亲:你要不把我的水管给我弄了。

  居委会工作人员:行,第一,就解决水管的问题,除了这一点,你还有什么要求,除了水管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还需要她们给你解决工作的问题,你觉得呢。

  小女孩的母亲:其实,我已经觉得很,我对我的处境,我心里挺感动的。

  新京报记者:您喝的水,有味道,还是喝了以后。

  小女孩的母亲:喝了以后,它有时候放农药,你喝了以后,就感到不想活了,不想活了,那种感觉。

  新京报记者:有没有味道。

  小女孩的母亲:有味,苦的。

  新京报记者:您要是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把它接起来,把它保存,然后去化验。

  小女孩的母亲:不是那么回事,本身这管道,那就不安全,他今天放农药,明天就不放,放那粘糊糊的东西,可能是聚乙烯之类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只要不伤害我的性命,我觉得那个什么,不让我难受就可以。

  解说:女孩母亲反复提出的水管问题,其实由来已久,曾经和女孩母亲接触过的胡女士认为这反映了母亲的心理问题。

  房管所 胡女士:说那水管的问题,她老说水管里有毒,她老觉得,她就觉得有人害她,你看,她不让孩子出去,也是怕人害,老是怕人害。

  解说:但是住在隔壁的彭大妈却提供了另有一个说法

  邻居 彭大妈:(她考虑有人给她下毒了)她就找折腾,不拿水钱,我们这院,水钱挺贵,拿二十多块、二十六七块,所以她就不拿。

  解说:在九月二十四日的这次谈话中,我们小心地提到了关于是否可以让女孩走出小屋重见阳光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阿姨,您看国庆,带韩絮一块去看花,看升国旗,我们陪她一起去,她跟我们年龄也差不了太多,去看升国旗。

  居委会工作人员:为了孩子的将来,咱们不想别的。

  小女孩的母亲:我也没想过孩子,所以我也没必要用谁来怎么着我,孩子也不需要别人。

  居委会工作人员:聊聊天,让孩子跟他们聊聊。

  小女孩的母亲:没成年,以后再说了。

  居委会工作人员:应该让她多交个朋友呀。

  小女孩的母亲:只要我不犯法,你们就不用找我,只要我不违法。

  新京报记者:我们来找你,不是为了。

  小女孩的母亲:只要我不违法,我不招谁惹谁,我过自己的日子,我想,就不应该有人找我吧。

  解说:事情谈到这个地步,如果再继续关于孩子的话题,势必造成僵局,于是记者们和母亲随便聊起了她的过去。

  小女孩的母亲:我母亲活得太糊涂,太糊涂了,她又把我给接来。

  记者:她把您给接到北京来?

  小女孩的母亲:嗯。

  记者:以前在哪里呢?

  小女孩的母亲:我家农村的。

  记者:是在哪个省?

  小女孩的母亲:河北的。

  记者:河北的,老家就是河北的,那时,您过来结婚了吗。

  小女孩的母亲:我七岁就过来了,七八岁就过来了。

  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哎,那么小就过来了,她应该是,一点(外地)口音都没有。

  记者:原来单位是?

  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是饮食公司的。

  小女孩的母亲:我现在唯一的就是求生,没有别的,没有别的想法。

  解说:在交谈中,记者还了解到,母亲对于外界一些关于自己“精神病”的说法,其实早就知道。

  小女孩的母亲:有病,你还得分违法不违法呢,你说我们有病,哎,就有病了,没违法,没招谁惹谁吧,你不能怎么招我们吧。

  居委会工作人):我觉得您其实现在,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说人一辈子,那能那么顺利呢,但是咱得看开。

  小女孩的母亲:能活着就行了。

  居委会工作人员:这没有多少钱,就为了过节,给孩子卖点吃的呀,卖一件衣服穿,啊,你别不,那个想不开,好吗,行吗?

  小女孩的母亲:我从来就没难受过,你给我拿这些东西,我觉得难受。

  居委会工作人员:那就这样,行吗,那你回去作饭吧,过两天咱们再聊,我们到国庆再来找您。韩絮,你听到了吗,哎,孩子特漂亮,那我们走了,再见。

  记者:一直以来,她一直没跟外界接触,而且她为什么不跟外界接触呢,她觉得外界都是危险的,对,对。

  记者:我觉得呢,就是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了,一个是水管的问题,我觉得真的,我们现在,想方设法,水管,工作,这是一个突破口。

  主持人:没有一位母亲不爱护自己的孩子,韩絮的妈妈之所以把她关在屋里,也是怕孩子受到伤害。所以,在这次谈话之后,大家都觉得解救计划似乎可以在水管问题上打开缺口,只要把母亲对水管的顾虑消除掉,让她感到安全,打开那扇大门,让韩絮从小屋里走出来,似乎有了一线希望。为此,街道办事处立即组织人员,专门对韩絮的母亲所说的水管问题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问题根本不存在。那么事到如今,韩絮妈妈的这个心结怎样才能顺利打开呢?为此我们特地请来了心理医生对韩絮的母亲的心理问题做了一次初步的诊断。

  九月二十九日

  解说:为了能够缓解母亲的心理障碍问题,九月二十九日,我们联系到了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治疗医师刘军来到文昌胡同7号,为被禁少女的母亲提供心理服务。但是通过这次的见面,对于母亲的现状,刘军医师得出了一个让我们更加吃惊的答案。

  解说:就这样过去了许久,里面一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刘医生和记者只好先到邻居彭大妈家,等待母亲的回来。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治疗医师 刘军:目前根据这个,还不能做一个很明确的判定,只能目前有这样的倾向。

  记者:算一个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治疗医师 刘军:现在,也只能说这么来看。

  解说词:直到晚上九点多的时候,医生和记者试着去看看女孩母亲是不是已经回来了。

  记者:韩絮在吗?

  母亲:谁呀?

  记者:阿姨,您出来一下行吗?

  解说词:片刻之后,门终于打开

  医生:我们就想问一下,那个水管给你修过以后,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母亲:他们一直控制着我。

  医生:谁控制着你?

  母亲:一直,哎,就一直控制着你,没办法。

  医生:谁控制着呢?

  母亲:不知道是谁,反正就是控制着我。

  医生:你说有人控制着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想问一下,这个很有趣的说法。

  记者:你看现在有没有变化,不行,下次再来。

  母亲:控制我这么多年,一下子就想着,想着那水要好了,我觉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医生:你这样想,你觉得这水有问题,他们都用,你看这边。

  母亲:这,这就这么回事,你说你有问题,人家都用,你怎么说。

  医生:比如说,你去外面的一个地方,用外面的管子洗,那会不会也有问题呢。

  母亲:就这院里头,对,这院里三级控制着。

  医生:三级控制?

  母亲:中院有一道,前边有一道。

  解说:谈话完后,刘医生就母亲的精神状况给我们作了初步的判定。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治疗医师 刘军:真是很遗憾,是我当医生当了十一年,我都没有看见过一例感应性精神病,这也许就是我看到的一例。

  解说:凭着自己多年的出诊经验,刘医生初步断定母亲患有感应性精神病,这种病症最可怕的后果是,而且由于女儿长期被母亲封闭在一起,母亲的病症最终导致女儿也患病,也就是由于一个人患精神病,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下,会导致和他关系密切另一人也发生患病症状。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治疗医师 刘军:这种病,她只要脱离那种环境,放到一个真实的、现实的、很安全的,很温暖的环境里面,她这种病态的表现,这个女孩子慢慢会好起来的,但是她根源还是在她母亲那边,所以解决她母亲用医疗的方式、给她治病,可能是更重要的。

  主持人:刘医生的初步诊断使整个解救计划发生了变化,也打破了我们开始的美好设想。随后街道办事处商讨出了新的相关措施。首先,必须把韩絮妈妈送到医院进行确诊和治疗,在这一点上,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导致此事过去三年都未解决的诸多问题依然存在着,比如用强制手段把孩子解救出来是否合适;假如强制把母亲送到医院,孩子救出来以后怎么办;父亲联系不上,谁来抚养等等,这些过去存在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每一个想帮助这对母女的人。

  解说:在整个事件中,母亲一直强调自己管教孩子的方法并不违法,对这种并不违法的说法,是否有法律依据,我们也特地请教了法律专家。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 巫昌侦:怎么不违法呢?你不是违法了吗,你不让上学,你限制她自由呀,既违法《宪法》,又违反《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不允许的。

  解说:对于母亲的这种举动,邻居们早有看法,甚至有邻居提出了解救十七岁少女的方法。

  邻居:在法律上,剥夺这女孩义务教育权。

  邻居:把她抓起来,救孩子……

  解说:明明在母亲违法的情况下,为何在过去的三年当中,以至于现在,此问题都一直未得到解决呢,就这方面的诸多困惑,我们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胡锦光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 胡锦光:你强制说把孩子弄出来,你的依据是什么?你还是没有依据,你说你去两个警察,把这个孩子从她们家拿走,搬走,把孩子从家里抢出来,但是你警察去抢的依据是什么,就是这个制度上没有,比如说,街道办事处出面了,街道办事处出面以后,也仅仅是说服、动员。而不能用法律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说:胡锦光教授说,正确的法律程序应该是首先法院必须有个判断,判定她已经没有监护权了,这时你才能采取强制手段,否则违法。但是我们现在对于监护权是否丧失的判断机构和判断标准,现在比较缺乏,使问题的解决得不到法律制度上的依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 胡锦光:这个两个方面都缺乏,一个就是法律程序的判断,她具不具备这种监护能力,另外一个,就说判断的结果以后,她没有监护能力,那么她这个子女怎么办,政府缺乏这样一个,这样一些机构,这种福利性的这种机构。

  解说:人们常常把十七岁比喻成花季年龄,但也有人曾经说,十六岁是花季,十七岁是雨季,因为十七岁需要成长,来迎接十八岁的阳光,我们不敢设想韩絮的十八岁是什么样子,因为,她的十七岁没有机会经历风雨,更看不到阳光。她的十七岁只有那间潮湿的空气以及那对世界充满疑虑的迷失母爱。

  主持人:韩絮家的门,最终在这几天的解救行动中没有打开。韩絮细弱的声音始终存留在我们的耳边。就在我们为韩絮的命运担心的时候,记者从街道办事处获悉,在解救行动后的一个晚上,小屋里传来了母女俩的吵架声,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表明小女孩还是有自主能力的,同时街道办事处告诉我们,他们也正在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对女孩进行说服工作,并采取恰当的方法把母亲送到医院进行确诊和治疗,解救十七岁少女的行动仍在进行中。

  《法制日报》社影视中心《法制播报》 电视节目全国播出网

  news.sina.com.cn/c/2004-08-26/10044142519.shtml

  新闻线索、维权投诉,请拨打010—84720124

  相关专题:法制播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