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流放者的巴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11:50 青年参考

  马策

  刚读完海明威晚年回忆录《不固定的圣节》,正纳闷电震疗法导致记忆丧失的海明威,是如何得以还原他青春时代的 巴黎生活(1921年—1926年)。原来他写此书的起因缘于一次意外。那是1957年,海明威在西班牙旅行之后途经 巴黎,下榻于丽池饭店,饭店的行李员给他送来了两只他三十年前遗忘在这里的箱子。箱子里存放着海明威当年留驻巴黎的笔 记
,上面记录着他在巴黎的日常生活。《不固定的圣节》好像没提到丢失箱子的事,这个细节,还是我从巴西女作家贝蒂·米 兰的《风情万种是巴黎》中知道的。

  《风情万种是巴黎》描述的是一个作家眼中的巴黎。贝蒂·米兰自我放逐,在巴黎的街巷之间漫游,企图有所发现, 作者自称已“浑然不觉地融入那些为了精益求精而择居巴黎的作家与艺术家的传统”。正如我们知道的,上世纪20年代的巴 黎不仅是海明威的巴黎,同时也是斯坦因、乔伊斯、庞德、菲茨杰拉德、艾略特的巴黎。对那些自我流放的欧美作家、艺术家 来说,巴黎庇护了他们,巴黎就像是他们的祖国。他们用文字复活了“风情万种”的巴黎——所谓雁过留声,他们也因此永远 活在了巴黎。更重要的是,他们为后来者寻访巴黎提供了路线图,比如与海明威《不固定的圣节》的神交,就成了贝蒂·米兰 写作《风情万种是巴黎》的起点,她因此找到了巴黎的头绪。

  贝蒂·米兰经常奔波在圣保罗和巴黎之间,有很多时间小住巴黎。她不想跟一个观光客那样描述巴黎,但她笔下的巴 黎,看上去恰好沦为观光客所感知的巴黎,作者未能将文化资源很好地跟个人观察结合起来。她想跟海明威《不固定的圣节》 那样描述巴黎,但她的文字中根本没有人的活动,没有呈现巴黎生活——我们只见作者自己在巴黎步行、游走,却看不到她带 给我们对生活质感发现的惊奇。尤其是她喜欢用第二人称的语气描述,诸如类似的句子,“春日的下午,当你路过这里时,你 会惊讶地听到各种不知名的鸟儿婉转歌唱,这时你会想到,原来巴黎并不只是鸽子的天堂。”这种流于事物浅表的空泛文字, 比比皆是。

  作者最后写自己在巴黎圣母院钟楼顶端的感受,“自我放逐于此的我,此时仿佛已化作一道彩虹,飞扬在风情万种的 巴黎上空。”这种文字,实在是俗不可耐。还有,作者在《致读者》结尾写道:“但愿我笔下的巴黎能成为一份请柬,邀请人 们来旅行。愿它推动巴黎人,也推动外国人在城里漫游,信步所至,东张西望。愿他发现巴黎的风情万千,如同一桌丰盛的筵 席,历久不散。”哦,这就是作者的意图,她好像误以为自己是巴黎旅游形象大使或者导游。这样的文字肯定不如巴黎旅游部 门的《蓝皮导游手册》更能吸引观光客。

  《风情万种是巴黎》并没能继承早年流放巴黎的作家、艺术家的文化传统。哎,实际上单看书名就很俗气。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