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六成刑释人员没有工作 就业最大困难是受人歧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12:10 南方都市报

  本报讯 看了本报昨天“70刑释人员应聘失足者热线”的报道,IT公司负责人李先生等都有意面试个案中的主人公。与李先生劝告阿强的一样,“失足者热线”负责人王金云也表示,除客观方面的因素,刑释人员如果不能积极地从自己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找工作确实很难。另外,本报在新浪、搜狐网站的调查显示,逾六成刑释人员目前处于失业状态,六成人表示若无法就业“或许会采取不正当手段”。

  失足者学历普遍不高

  据王金云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点,共接到106个求职电话、2条求职短信和一份详细的求职简历邮件。在这109个刑释人员的求职自述中,他们求职有哪些共同的困难?王金云根据求职者的学历、年龄等,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分类。

  在这些求职者中,除了4个大专学历、12个高中学历的,剩下的都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学历。而他们的年龄平均27岁。“这个年龄对于找个工厂流水线上的岗位来说,太大,对于其它工种,他们大多又没有专业技能。”王金云说,他这两天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个工作就行”,几乎没有一个应聘者主动提出薪水要求,“不提薪水要求,一方面能说明他们求职的现状,但也能说明他们没有自信。”

  王金云说,从热线中很容易听出这些求职者约有40%的人积极性都不高,“学历低,被拒绝的次数多了,就会破罐子破摔”;而找工作的主动性高,但又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的人通常是学历高的。这两种情况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恢复自信的自我调节能力差,自卑感强。

  多个企业要面试“阿强”

  本报在新浪和搜狐网上放置了调查表格,这些调查数字也许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刑释人员的现实生活和心理现状。

  “如果你是刑释人员,你现在的状态是?”选择“失业”的占六成以上;在“如果无法就业,你会怎么生活”一项中,表示“或许会采取不正当手段”的占六成,而另有二至三成要“靠家人、朋友接济”。不少在网上参加调查的刑释人员表示,就业的最大困难是“受人歧视”,约占61%。

  可喜的是,有一半以上市民认为,如果自己的同事是刑释人员,也会一视同仁,还有三成人说“会帮助这些同事”。虽然有一半左右的企业主表示,“也许不会考虑聘用刑释人员”,但昨天本报热线接到多个电话,表示要联系“签了首个寿险单的阿强”面试销售和业务岗位,记者问这些企业主“怕不怕他们又犯事”,李先生和卢女士都回答,“我相信,经过这么多年,他已经想清楚了。只要给他们一个正常的交往圈子,他们会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一生的。”而阿强听到这些则表示,“首先就是感谢。企业要面对很多客观的问题,因此不管成与不成,我们都会感谢这样的信任。”

  人物档案

  ●姓名:张龙(化名)

  ●籍贯:潮州

  ●刑期及原因:1988年5月24日,因聚众斗殴获刑13年。1996年12月出狱,减刑4年5个月。

  ●求职经历:出狱后来到深圳,尽量隐瞒服刑经历,9年中换了5份工作。

  ●求职感言:与其他刑满释放人员相比,我是幸运的。不仅找到工作,还能结婚生子。

  ●求职困难:没有学历、没有技能,不敢诚实地向别人讲述自己的过去。

  失足案例

  女儿不知道我是失足者

  虽然与记者素昧平生,但张龙并不介意说起9年前的牢狱生涯。只是在女儿面前,他始终小心翼翼地回避“失足者”、“刑满释放”这些字眼。

  不愿让女儿知道他的过去

  昨天上午,已经失业11个月的张龙,终于在老乡的介绍下,找到一份洗车的工作。张龙本来答应记者去他家采访,但是女儿中午放学回家吃饭,他说不愿意让女儿知道“爸爸曾经是个失足者”。于是,在记者的采访车里,他讲起那段把他送入监狱的年轻岁月,以及求职路上为求自保的谎言,当然,还有让他异常骄傲的乖女儿。

  眼前的张龙浓眉大眼,皮肤黝黑,肌肉结实。“当时我们纯粹就是管闲事。”17年前,张龙和5个朋友在一家相熟的饭店吃饭,见一男子将一辆挂外地牌照的轿车停在饭店门口,却又不进饭店吃饭,老板和此人争执起来。“我们一看,外地人还敢这么冲,就想出去教训他一下。”但是,在这场打斗中,张龙却失手将对方打死。

  记者注意到,在他左手中指上,刺着一个青色的“忍”字。“我就是用左手打死人的。”张龙举起这只手,“进看守所后,我非常后悔,就找了一根针,自己在左手上刺了一个‘忍’字。”张龙说,刺字的时候很疼,但远不及心里的疼。出狱后,他再也没打过架,甚至有人骂他,也默默地忍着。

  出事前,张龙还在读初中,“仅初一就念了3年”。出狱后,只有小学文凭的他,在哥哥和女友的资助下,回潮州考取了A类驾照。

  9年来,他换了5份工作,基本上都与开车有关,要么做印刷厂的货车司机,要么在洗车场洗车兼为客人泊车。“我还能干什么呢?又没文化。在深圳,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

  求职时一直在简历中造假

  有人说,如实讲出自己的过去,是诚信的表现。张龙认为,对于失足者,求职时讲出自己的过去,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张龙曾经读到过一个报道,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到人才市场上求职,他非常诚实地向别人讲述了自己的过去,结果屡屡碰壁,在人们鄙视的目光中,他再也不敢讲他的过去了。

  张龙坦言,自己一直在简历中造假。“我不敢写这段经历,只能编一个清白的过去骗人家。”8年多的牢狱生涯,张龙将它变成“3年中专,5年个体户”。

  在女儿面前,他更是绝口不提,“女儿今年8岁,上小学2年级,学习好,还是大班长。她从小就很乖,每天不用我们管,自己起床吃饭上学。”张龙希望在女儿心中,“爸爸最起码不应该是个失足者。”

  启事

  刑满释放人员求职究竟面临什么困难,他们难以就业将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他们真的是社会的“定时炸弹”吗?

  本报推出专题报道,关注失足求职者。如果你曾经是失足者,请向我们讲述你的故事、你的感受;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请告诉我们你的企业如何面对失足求职者;如果你是关心失足者的市民,请告诉我们,社会该如何对待这个群体,欢迎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755—83325000。或发送短信到本报报料平台(10359008移动、90359008联通),或登录

南方都市报—深圳热线网站联合报料平台发表你的意见。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温元元 朱倩 樊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