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老两口资助16名贫困大学生(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16:28 内蒙古晨报 | |||||||||
文光军、张凤两个老人 内蒙古晨报记者 赵永峰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赵永峰) 文光军、张凤两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在他们相濡以沫的金婚后,用他们的退休金资助了16位贫困大学生。几年间,老人成了孩子们最亲的人,老人的家则成了孩子们的避风港。 今年4月以来,老人的事迹通过本报报道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明星的老人平静地看待他们所做的事,用关注作激励,倍加努力地成为16个孩子的坚强后盾。200
★只付出不求回报 在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与贫困生联系是老人先破的一条军规。当初是因为怕联系上了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怕孩子们回报他们的心思影响了学习,然而,当知恩的孩子们无法与帮助他们的好心人联系时,这件事反而成了一个负担。 当老人得知事与愿违时,打开家门迎接了孩子们。从此,老人又多了16个孙子孙女,老人开始有更多的人贴念,他们也有了更多的事情要做。 ★16个孙子孙女 自从捐助的孩子们与文老和张姨联系上后,老人又与他们定下了规矩:一、拿到捐助款后一定打电话通知他们;二、每学期必须汇报学习和思想情况;三、有困难时首先要想到爷爷奶奶;四、节假日一定来爷爷奶奶家吃顿好的。 定这些规矩老人有自己的想法,主要是让孩子们能把全部精力放到学习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孩子们也理解爷爷奶奶,有空就打电话过来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在包头的几个孩子每次必说的一句话就是——爷爷奶奶岁数大了,重活累活一定通知他们一声。 老人理解孩子们,他们在学校有时只打半份便宜菜,有时只啃一个馒头,孩子们来时虽然不肯说这些,但老人都能猜得到。每每想到孩子们在学校的勤俭,老人就想用大鱼大肉款待他们,似乎只有这样,老人的那颗心才能平静。 今年春天,老人很想钢院的小韩,几次夜里打电话过去,室友都说她在学习室学习。老人知道小韩是个拼命学习的孩子,去年拿了二等奖学金还让她难过了好一阵子。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小韩,小韩虚弱的声音一下揪住了张凤的心,她告诉小韩,她要见她。 见到小韩时,她憔悴的样子让老人验证了自己的推测:小韩由于每天学习到深夜,营养跟不上,患上了失眠。老人带着小韩去看了中医,做了许多好吃的给她补,又买了牛奶让她带到学校。10副中药,近两个月的调养,小韩的身体有了彻底的改变。 今年高考,包九中的小黄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四川外语学院。临行前,孩子特地来到爷爷奶奶家看望二人。原本已为孩子的大学生活打算好了的老人,却听到了让他们振奋的消息。小黄告诉老人,他不再要爷爷奶奶的资助,大学学习他除了采取贷款外,就是要勤工俭学,以完成四年的学业。孩子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老人,孩子们都长大了,都是有志气的人了。 也有让老人失望的事。今年高考,四个他们捐助的达茂旗女生全部落榜。知道消息后,老人乘车来到达茂旗安慰她们。孩子们见到爷爷奶奶时哭声一片,总感觉对不起两位老人。 老人安慰她们,并表示还要继续资助她们,来年再来为她们开庆功会。 老人的话感动了孩子的老师,老师讲他一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不辜负老人的期望。另外老师讲,孩子们复读的费用老人就不要资助了,等明年孩子们考上大学,那时需要的费用将更多。 老师的话老人记在了心里,他们将拿去的文具给了孩子们,钱却拿了回来。老人说:“这钱我存着,谁也不能动,来年再帮他们顶大用。” ★珍贵的礼物 老人为了省下更多的钱帮助孩子们,在自己身上从不多花一分钱,可孩子们来时却大方得要命。孩子的无以回报老人家的恩情,想方设法的做点事。 去年寒假过后,师范学院的李改兰打电话过来讲,她要来看爷爷奶奶。下午小李到时张阿姨去开门,猫眼中李改兰的样子吓了她一跳:孩子满头满身白花花的一片。打开门,小李的身边放了大大一袋子的面。 两个人将面抬进屋,小李的样子让老人家心痛的不得了。原来,小李一直想回报爷爷奶奶,而家里只种了30亩土豆和一些筱麦,于是她便扛了50斤筱面,从家里一路带来。 小李1.5米的个头扛着有她一半体重的面一路走来。心痛之余老两口都露出了不满之色,从此老人立下规矩:来老人家绝不许带东西,带东西绝不开门。 老人的规矩让孩子们不知所措,他们真把孩子们当孙子孙女了。 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努力学习的劲头和雪片般飞来的信件成了两位老人最最珍贵的礼物,他们将每点每滴都珍藏在心里,默默地支撑着孩子们幸福的生活!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