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是谁让武小锋感觉如此意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03:40 江南时报 | |||||||||
春节将近,就业后的武小锋格外开心。1月25日,他在鞍山给《沈阳今报》发来邮件,向所有关心他的读者和网友表示感谢,并祝愿所有读者狗年吉祥。只是在他的感谢信中,出现了一段足以令全国舆论再次哗然的内容。因为武小锋说前段时间他实际上只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之中回家过节,在家穿糖葫芦只是在帮家里干点活。但媒体报道时,却纷纷变成了“卖糖葫芦”,最后竟变成了“卖糖葫芦为生”。这很令武小锋意外(据1月26日《沈阳今报》报道)。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新闻,感到意外的,肯定不会只有武小锋一个人。相信很多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种较为复杂的感觉。虽然从事情的最终结果来看,目前被涉嫌炒作了一番的主人公———北大毕业生武小锋,因为已经找到了工作,并享受到了副教授待遇,这的确值得所有心存善良的人们为之高兴、欣慰;虽然最初报道此事的媒体记者,之所以如此绕开细节,其本身没有恶意,只是为了像以前媒体报道陆步轩一样,想尽快帮这个北大才子找到工作,但是,这个由武小锋本人披露的实际上颇为关键的细节,已足以让人想到了无中生有,想到了虚假新闻,想到了欺骗。因为这些年来,一些媒体或无中生有制造虚假新闻,或小题大做添油加醋的事件,我们已经没少看到。 尽管从表面上来看,这一事情本身似乎没有受害者,只有受益者,但有关媒体的这种涉嫌夸大事实、虚假报道的细节,肯定会伤害受众的感情。 媒体的报道宣传,应以真实、客观为最基本的原则底线,这是一个最为基本的新闻学常识。尤其在现今这样一个信息传播日益快速化、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时代,任何一种夸大事实,把蚂蚁说成大象或从根本上就无中生有的报道,都会伤害受众的真实情感,继而损害新闻报道应有的社会公信力。因此,希望那些因为商业化而开始日益异化的媒体,能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更希望相关的职能部门,能对这种情况,加以更为有力、更为硬性的外在规范和约束。(北京 江子骏) 相关专题:北大毕业生卖糖葫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