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站在怎样的历史新起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13:13 新世纪周刊 | |||||||||
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 -顾时宏 迟福林:未来几年,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尤为迫切:一是就业与再就业。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 ,尽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公共卫
中国正从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无论是发展还是改革,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那么,中国改革站在怎样的历 史新起点?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就是要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同27年 前相比,中国社会矛盾已从一个主要矛盾演变成两大突出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 二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就是改革要适应社会矛 盾的变化,有效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充分保障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使多数人能不断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迟福林说,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多方面反映了经济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 解决,市场化改革远未到位。比如要素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由于要素市场的发育滞后,行政控制资本、土地等要素的问题还比 较突出。其次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和过分集中的产权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变,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 革以及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加之非公有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真正解决,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机制 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三是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由于软约束没有得到完全消除,国有商业银行尚未成为有效的市场竞争的主体 ,盲目竞争、违规放贷、监控不力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资本市场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导致股市积重难返,潜在的金融风险仍然存 在。 他指出,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原因很多,例如:第一,有些改革由于涉及利益关系和缺乏配套条件而难以推进,甚至 还尚未破题;第二,改革到了“深水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些改革还没有真正触及深层;第三,改革到了全面调整利益 关系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各方面利益的掣肘,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改革协调机制,改革在推进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走形变样。因此 ,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市场化已经完成,或者市场化过度的问题。相反,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问题。 迟福林说,随着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尖锐,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比较大、城乡差距比较严重,就业、公 共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需求和公共服务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之一。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在完善市场经济体 制的过程中,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扩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 当前,困难群体的增多和利益受损,已成为一个客观现实,并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十一五 ”时期要着重解决好困难群体的问题,并建立困难群体的利益保护与利益诉求的正常渠道。从现实情况分析,基本公共产品的 供给能够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例如,多年来教育与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大大高于中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并成 为拉大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学者估计,在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各种因素中,教育因素大概占20%左右。从城乡的实 际收入差距来看,这个比例可能更高。因此,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将为缩小城乡差距、破解“三农”问题提供 有效途径。 迟福林说,早在20年前,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 革”。今天,改革攻坚进入新阶段,更加凸显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十一五”时期,要着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其中重要的任 务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 他坦言,从现实出发,政府机构设置有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决策与执行未能很好分开;二是宏观规划和经济政 策决策的职能比较薄弱;三是综合监督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因此,要规范宏观经济部门,纠正主管部门事实上把 主要精力放到具体项目审批上的问题;要加强综合决策和监督,防止在机构调整中回到“全能型”管理的老套路中去。 他称,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能否使各项法律得到严格地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 主义民主法制体制的实际进程。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