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法律与生活专题 > 正文

人大代表为大学生病不起求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14:07 《法律与生活》杂志

  ——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

  本刊记者/赵晓秋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中没有关于学生的保障制度,遇到贫困重病学生,大多靠爱心捐助,但募捐对于重大疾病的巨额医疗费显得杯水车薪。既然大学生医疗保险和公费
医疗不足以应付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那么,是否有可能建立起一种应急机制来应对大学生突患重大疾病呢?3月15日,本刊记者就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专访了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周洪宇教授。

  人代会上的两次“建议”

  记者:作为一名

人大代表,2005年,您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什么事情触动您关注这个问题的?

  周洪宇:我是前几年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当时我们教育学院的一个研究生就是大病无钱治,以致病情越来越严重,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后来通过调查,我发现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存在,所以提出建议,希望引起教育部、

卫生部、财政部的重视,能够从制度建设解决大学生“病不起”的问题。

  记者:通过调研,您认为现有的高校公费医疗制度有何弊端?

  周洪宇:现有的高校公费医疗制度,是1953年开始实施的,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沉重的医疗费用,已经令学校、学生、家庭不堪重负。尽管目前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很快,但国家也只能保障基本的医疗费用,对于学生和家庭来说,微不足道的公费医疗费用,实在是杯水车薪。

  如北京地区,每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公费医疗费用是66元,而武汉地区每人每年公费医疗费用平均只有40元左右。40元能干什么?66元也治不好一次“感冒”。如今“病不起”,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负担与压力。而沉重的医疗费用也令几乎所有的高校不堪重负。

  记者:“建议”提出后,有您希望的效果吗?为何今年又提出了“关于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再建议”?

  周洪宇:“建议”提出后,通过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引起了政府有关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纷纷出台各种救助措施,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对现有的高校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但这种在缺乏统一部署、缺乏主管部门、缺乏有效投入、缺少政策文件支持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改革,往往只能适应某一方面的需要。随着今后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扩招,我国的大学生将会越来越多。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如果没有得到基本医疗保障,将多么令人担忧。况且,现行高校医疗覆盖的范围也仅限于计划内统招的大学生,而各高校二级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学生,尚未能全部纳入进来。总之,大学生的医疗保障还存在很多明患和隐忧。

  社保+商保+救助基金的新体系

  记者:近年,学生突发重症的事件接连不断,其中很多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固定收入,且相当一部分家庭几乎是没有长期稳定经济来源的农家子弟。面对这些承载国家未来的生病学子,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他们所处的困境?

  周洪宇:通过我的调研和思考,我认为改善困境的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即建立

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和救助基金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记者:您能具体解释一下何为“三位一体”吗?并如何保证新体系切实可行?

  周洪宇:首先,参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之中。高校医院应逐步实现社会化,并参与社区服务,学生持医保卡,可到任何医保医院就医,个人支出费用应为医疗费用的5~20%,或由各学校研究自行规定。

  其次,规定每个大学生至少购买一份商业保险,如:住院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等。费用主要由个人承担。对于少数家庭极为贫困的大学生,可考虑由学校代付。

  最后,高校设立专项医疗救助基金。由教育部行文,规定高校从学校所收的学生学费中提取3~5%用于设立救助基金,还可积极吸引社会机构、企业和个人的爱心捐助,对贫困生、特大重疾病和意外伤亡等需要救助的大学生实施帮助。学校专项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可参照政府养老基金的管理办法,也可参与银行的理财产品项目以保证基金的保本增值。

  另外,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不设立专项统筹医疗救助基金的高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或教育厅)一律不核准招生计划;对该校不进行各种办学水平评估;不拨发相关的办学经费;不批准科研计划和项目;不受理高校硕士、博士授予权的立项和申请,等等。

  总之,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顺利实施。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4月上半月刊)

  相关专题:法律与生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