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社会记录》:一个人的失踪(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12:25 央视《社会记录》 | |||||||||
寻人 妹夫 央视新闻频道6月22日《社会记录》播出《一个人的失踪(下)》,以下为节目内容。 现场采访: 张利妈妈:这孩子很懂事
张华(妹妹):是一个非常顽强的人 刘东刚(妹夫):他是一个比较负责的人 六姨:这个孩子特别孝顺 大姨父:很正直,他的脑筋也很单纯 王惠秋(导师):很开朗,做事也很认真 初中同学:特别优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主持人阿邱 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个人。他们是他的妈妈、妹妹、妹夫、姨妈、姨父、老师、同学。孝顺、认真、顽强、负责、正直、单纯、这是他们对这个人的评价。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十年前的一天,突然失踪。他在留给家人的信中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我一定回来”,可如今,十年期满,他并未如约归来。 影像:网上论坛:文章标题:新科博士,人间蒸发;十年谜团,谁来破解? 画外音: 上个月19日,这样一张帖子出现在了网上的论坛里,这是一个叫张华的人请人写的,她在寻找她的哥哥。帖子中讲,她的哥哥叫张利,198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连理工电子系, 1993年张利被直接保送研究生,1995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机械系的博士。据说当年这个专业很热门,毕业的学生非常抢手。那时的他是一家人的骄傲和希望。 而且,就在那一年他还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女孩,拥有了美好的爱情。就在感情、学业发展顺利的时候,1995年11月23日,博士成绩下来的第11天,他失踪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干什么去了。更令人不解的是,他分别给家人、女友和同学留下了四封信,在他的信里,他承诺,五年或者十年必将归来。 到今年已近十年,他还没有出现 画外音: 自从张利的妹妹在某知名网站上发出寻找张利的帖子以来,寻找张利就已经不单是他们家人的事情了,有上万人积极参加了讨论,可以说,大家就是福尔摩斯,就是弗洛伊德,对张利的失踪有无数个版本的猜测:特工,秘密组织成员,出家了,抑郁症。对这位新科博士的人间蒸发,大家倾注着异乎寻常的热情,进行理论的,经验的,神秘的甚至可怕的分析。 影像:网页 学历高,心理素质差! 发表留言,播下希望的种子!团圆不会太久了! 被外星人带走了? 是不是有什么苦衷吧? 可能1、自杀2、出家 不会是像电影里的那样去完成特殊的使命去了吧!!! 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呢? 让人费解 太神秘了吧! 让人感到很神秘 …… 主持人阿丘: 大家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在家里可谓优秀的儿子,榜样般的兄长,会放弃家人所有的期盼和责任?为什么一位成绩优异的新科博士,要放弃自己锦绣的前途?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热恋中的年轻人,会舍得痴情的女友?更不明白为什么,一位看着一帆风顺的人,怎么就会忽然冲出他正常的人生轨道?还有,他留下的承诺,让人感觉他甚至颇有计划,他去了哪里?要去干什么呢?离开究竟是心理的问题还是有人们无法猜测的原因? 昨天,我们目睹了张利走后家人的苦苦寻觅,很遗憾到现在仍然没有进展。迄今为止,妹妹已经把张利临走时留给家里和女友还有同学的信发到了互联网上,把张利从1991年到1994年的日记也请心理学家进行了分析,有了大家的参与和专家的指点,今天我将试图和您一起一点一点地接近张利。先来看看张利留下的几封信。 给父母的信 爸爸妈妈: 我觉得自己再也不能拖累家里了,只有自己找个归宿,等以后有点出息了,再回家见您们。 另外,蔚儿及其家人对我非常好,在吃、用方面给了我很大照顾;在我精神不好,睡不好觉时,她们也从各方面安慰我,完全没有把我当外人。我真感到了无以报答人家。为了不拖累人家,我决定自己找归宿,让蔚儿能重新去寻找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半年来,表面上我运气很好,其实,到现在为止,我欠别人的实在太多,我对不起我的导师王惠秋老师,也对不起我新报的博士生导师孙宝元老师…… 我之所以要寻求一种解脱,完全是良心上受责过多,又无力摆脱,与别人毫无关系。 也许五年,也许十年,我一定会回来的。 给女友的信 蔚儿: 与其长久的伤害你, 不如到此为止! 现在我深深了解了自己的性格弱点,我不会给您幸福的。 可我从良心上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对您及我伯父,阿姨的负疚,只好自己解脱吧。 你之失去我好比扔掉一个包袱,应该“鼓盆而歌”,这样你我就都能解脱了。 给同学的信 老王: 又得拖累你了,交我这样的朋友,你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我的出走肯定会引起很多议论,但有一点向学校申明:主要是因为我身体,神经有较大障碍,自己又不愿意拖累亲人,尤其是痴情的蔚儿,因而决定一走了之。 主持人阿丘: 这看上去每一封信都向收信人解释的出走原因,仔细去读,还是一团迷雾,谁也搞不懂。网友们之前的猜测也没有一种能够真正让人信服。就像帖子里所说的--(帖子内容:“很多种推测,但终究仅仅是推测。很多种推测加起来可以让几个人昼夜不眠从而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实际上,从张利失踪之后直到今天,他身边的人已经有过无数的猜测。 现场采访 王惠秋:这个事情究竟是什么原因到现在也闹不清楚。 画外音:王惠秋,张利的硕士导师。 因为他父亲是一个船员,当时我们下面就有一些议论,就认为是不是他父亲给他送到国外去了,送到国外是不是他没有合法手续,是不是他在外面就隐秘下来了,等得到合法身份以后他再回来。 现场采访 六姨:根本不想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胆量能离家出走。 画外音:张利的六姨,她说她对张利很了解,张利对她一向是无话不谈。 到现在还是他自己决定的出走,不可能,我还是不信他自己能决定出走,不可能。 现场采访 大姨父:这个人不见了,什么原因,说不清道不明。 画外音:张利的大姨父,张利经常和他谈论工作方面的事情。张利失踪之后,也是他陪同张利的母亲到大连理工学校处理相关事宜。张利的大姨父说,张利绝不可能去自杀。 我想他在这社会上,和朋友同事议论,能不能叫一些机关把他软禁和外界失去联系,也是胡思乱想,一点信息没有。 记者:您认为最大的可能是什么? 大姨父:总是理不出头绪,各方面考虑都不成熟,拐带?国外?总有机会能回家。(哭泣) 影像:张利在大连理工大学的照片 影像:张利家人的日常生活、张华给学校的传真。 画外音:十年里,众多的猜测慢慢被逐一否定,家人的寻找在绝望中也停了,也许是出于太多的疑惑,也许仅仅是因为能给自己一些排解痛苦的可能,张利的家人渐渐更愿意想象,张利去从事保密工作了。 隐黑 主持人阿邱: 今天的猜测,仍然重复着十年前的循环,在连家人都无法理解的张利的内心时,也许还要回到那些信件。张利在给同学和父母的信中都曾提过自己有病。而且还在这个病字上打了引号。 给同学的信: 主要是因为我身体,神经有较大障碍,自己又不愿意拖累亲人,尤其是痴情的蔚儿,因而决定一走了之。 信件内容: 画外音:这是张利失踪前11天写的家信。 张华,有段时间,我曾经被自己的“病”困扰,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整天精神不大好,加之各种复杂关系,深感做人难。后来,就当没那回事,既来之,则安之,和“困难”,“疾病”交朋友。在接受自己命运的前提下,过一天日子,就作好一天的事情。 现场采访:张华,张利的妹妹。 记者:就是不知道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张华:对,深层的看不透,感觉他所谓的病、所谓的神经这方面,这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是他的一个借口。 记者:你感觉这是借口? 张华:嗯。 画外音: 我们问了张利的其他亲戚,他们认为这里打引号的病,指的是张利当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是他为什么要打引号?为什么后面又说深感做人难?还有出走前的信中说“神经有较大障碍”,“精神不好,睡不着觉” ,这些话又该怎么解释?仅仅是无中生有,还是确有其事?我的同事在听到大家关于这病的解释时,提出了更多的疑问,这也许恰恰由于对张利的陌生,他们才没有家人们的判断那么自信。而且,他们进而又提出了另一个疑问,我们真的了解张利吗? 信的镜头 张利的照片、张利的信件 我这里有本张利本科毕业的同学留言簿,大多数留言和之前我们听到的对张利的评价一样,都是在称赞张利。不过,有两个留言与众不同。 影像:张利的毕业留言簿 画外音:“毕业之际,我想对你说:四年来有一种感觉,在我面前的你并非真正的你。” 这是张利的辅导员老师给他的留言。 还有一个留言被照片遮住了,是这样的: 赠宽厚、善良、热情、纯朴、狡猾、狠毒、无耻、下流的老友阿利: 愿你在学业的海洋中追风赶浪, 爱情的道路上搅缠不清, 党的事业上如入泥潭--越陷越深! 这个留言就是照片上这个人留下的,他是张利的同学,叫李翔。 主持人阿丘: 张利当初的辅导员老师表示不方便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剩下能找的就只有李翔了。当年在班上李翔是班长,张利是团支部书记,他们经常在一起。也许,他可以告诉我们一个比较真实的张利。李翔现在人在美国,他接受我们的电话采访。 李翔的电话采访: 我还记得当时写留言那次,基本上几瓶白酒下去了,可能都有点高了,但我相信我前一半应该写得满真实的,后一段估计有调侃的意思 我当时留言希望他能够放开一点,不要太过于执著一些事。因为他过于正直,可能社会上很多事情根本看不明白的,可能这方面会吃一点亏啊,或者陷得太深,钻牛角尖太深,拔不出来。他后来变得稍微有点,我们感觉大学四年他已经变得由开始非常正直,非常朴实,非常不善于交际的那种类型,慢慢变得好一点了。但是他变成那种类型我是捉摸不透的,到后来觉得他想些东西我根本都不知道,但表面上他给你会觉得开玩笑,说什么事情不像以前会直来直去跟你反驳,后来变得稍微有点模糊,像打太极拳那样子的,但是看起来不是发自内心的,好像我当时觉得稍微怪一点,这就是我为什么写那个留言之一。 我可以肯定的就是,他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四年时间之内,人的性格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不太愿意跟人去讲真话了,不太去open,就是把自己心里的东西抱出来给别人讲,我曾经试着跟他谈过一次还是两次,忘掉了。他也不愿把东西给别人讲,他会学着好像稍微回一点外交手段,有点类似于官场的那种东西,他好像稍微学会了那种东西,但他心里怎么讲的没有人知道,而且我发现他想的东西远远比我们当时同学想的东西要多很多。 别人看起来好象觉得张利已经改变了,其实他的心里面有很多东西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包括我。 现场采访: 妹妹张华:有的时候因为我在学校的时候性格稍微外向一些,那时候我无忧无虑的,同学对我也挺好的,我跟他说我们班上那个同学怎么教我,那个同学怎么教我,我们是怎么交流的,跟他说这些事情。他就说我怎么觉得你在这方面好象比我高一些似,你要教教我怎么跟他们交往,然后这个事情说得比较多一些,就是我在学校哪些同学比较好,我跟他们都说什么都会跟他说,他说得不算多,但是他会跟我开开玩笑,然后说一些,表达不出来,说一些反馈的话,他不是那种很内向的人。 记者:他觉得你与同学交往比他要强? 张华:是,当时我也觉得挺奇怪的,因为我可能活的很轻松,我没有负担,我想和人家说什么就说什么我没有顾虑,也可能他会,和我比较起来的话,他会考虑的稍微多一些,处于的层次也不一样,我以前也经常会想,他这样是不是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影像:张利的照片 主持人阿丘: 我们这次采访从张利的妹妹手里拿到张利留下的日记。经张利家人的同意,我们把它带回了北京,找到了心理专家进行分析。我先给您念念。 日记内容: 张利的日记 人一生,要有个追求,有了追求才有无穷的动力,才能激发出巨大的潜力。其中包括最高目标、高、长、中、短期目标。最高是留名青史(或中央委员),高为一代风流,长为事业有成、中为年青有为,短为打好基础。近即这学期奋斗目标 社交工作: 分清亲疏:“人民与敌人” 人民:团结-批评-团结,团结是目的,批评是手段 对敌人:斗争-团结-斗争,团结是手段,不四面出击,为了孤立主要敌人,为了斗争。 如果现在不立大志,得意忘形而迷迷糊糊做事,那在三、四十岁时,一事无成,穷困潦倒,而儿女渐大,花销增多,营养等也需很大开销,那计从何出? 若一世糊涂,碌碌无为,家庭焉能不破裂!还管你什么“生死相许”?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你若有良知,就“如履薄冰”般兢兢业业、敬始慎终地办事、学习吧。 现场采访: 邹泓:有点表现病态人格的迹象,但是他还是能够,一般这种人看起来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就是他能正常的学习、正常的工作,正常的和别人交往,但是内心可能会比较痛苦, 画外音:邹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 因为他表现出来的东西和他真实的东西是有距离的,那种理想的自我、现实的自我、还有真实的自我,表现出来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之间都有距离 日记内容:张利的人生理想 为了达到崇高的理想,应具备智慧过人,精力过人,勇气过人,坚韧过人(精明过人、世姑过人) B要永不动摇内心对目标的信念,对自己的潜力毫不怀疑,通过各种途径磨练出坚逾钢铁的意志,从不在任何恶劣环境中低头,从不在任何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畏惧退缩。 C要胸怀大志、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灵活机动。 D要以苦为乐,乐观但不盲目,即条件愈恶劣,愈需乐观,更需实干。与天奋斗、与人奋斗、与困难奋斗、其乐无穷。 元旦会餐,以人际关系为重,其次是玩好,把握好“度”, 开始情绪上定好基调,头脑保持清醒 酒至半酣,大家气氛有了,可提议行酒令。最后先在局部征求意见,自己玩。绝不可强人所难,强加人意,抖抖擞擞,急于出头。 现场采访 邹泓:有点像那种强迫症的形式,他就不断去反省自己,不断的反省自己,而且你看他亲自很多细节他会特别关注,我们有时候这个事情做完以后我们会总结经验教训,来调整自己的目标能够更好的进步,但是他的反省太多,再有一个太苛刻了,在很多地方他是严格的批判,而且他过于关注细节,那么这个关注细节,比方说很典型跟同学一块去吃饭,那么在这个宴会上谁给谁敬酒,爱跟谁多聊,要跟谁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还有哪些人不理他,他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处置,他把这些细节跟详细的记录下来,所以他对这些东西太在意,在意的太多就会有沉重的感觉。 主持人阿丘:邹教授说,张利的情形接近病态人格中的强迫性人格障碍,在医学上强迫性人格障碍是这样解释的。打开书念: 书封面:《变态心理学》 内容: 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特点就是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特征是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及内心有不安全感。 患有这种障碍的人很难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且,在别人的眼中,他们往往是一本正经的、严肃的、过于精神的和守纪律的。 现场采访: 记者:想过他出走可能会和他这种心理有关吗? 张华:现在什么也不排除 记者:考虑过有这种可能性吗? 张华:我们都分析如果他属于精神方面的原因,或者说抑郁症,我妈那时候忧郁症很明显,她思维很混乱,她想说什么很乱没有条理,但是我哥走的时候留的信是非常有条理的,你看不出他思维上有什么混乱的这种感觉,而且他走之前做的安排,给家里人打电话然后给我打电话,不知道忧郁症是不是这种症状,精神错乱肯定不会的。 记者:你们在看张利的日记的时候?你们在分析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有什么异样吗? 刘:不一样,能够感觉出来,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个结果。 画外音:刘东刚,张华的丈夫。为了分析张利失踪的原因,刘东刚把张利留下的日记和书看了很多遍。 目的性比较强的。分析得一二三,什么主要,什么次要。抱负比较强。好像他还有一本书,叫第二次握手,他经常看。我没有找到,但是我没有找到。还有一本书是掌上千秋,我看他日记中多次提到毛泽东的从容,周恩来的大度,那些劝诫自己,以他们的行为作为自己的榜样,指挥自己,指导自己。能看出他的抱负心是比较大,目的性是比较强。 现场采访: 孔祥伟(当时的研究生助理,负责处理张利失踪事件)一面翻看日记,一面说,很正常啊,当时我们都是这么想的。 现场采访: 记者: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防止这种过度的反省? 邹泓:其实我们在说到健康人格的时候,或者说心理健康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我们经常在心理学上说叫“乐纳”自己,就是很高兴的接纳自己,这个接纳自己就包括自己的真实的一面,自己得成功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包括自己缺点、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 可能都有各式各样的缺点,各式各样不完善的地方,就离你的真实的自我和理想的东西总会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你努力的去追求你的梦想,实现你的梦想你付出努力就可以,但是不能说过于批判自己,包括别人说你的长相是不是漂亮,有的人说我鼻子是不是多长,眼睛不是双眼皮,个子高矮胖瘦都会特别在意,过分在意,但是没法改变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可能接受自己,接受这个真实的自我,可能是更积极健康的心态。 张利的照片 张利留下的信: 阿丘:张利是否患有强迫性人格障碍?他的失踪和他个人的性格到底有多大关系?现在我们仍然无法确定。我想即使医生、心理学家可以给出答案,出于期待,出于善良,出于情感,也没有人会愿意确认任何一个简单的理由。生活总是给我们留下这么多无奈和等待。不过,在等待中,我的同事还告诉我一段心理学家的提示,我觉得很值得大家一起听听:专家说,在寻找张利的过程中,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大家对张利的陌生。这里面一个原因是张利善于掩饰自己。可恐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视而不见。因为即使后来大家看到了他的日记,仍然没有人感觉张利有明显的异常。而这种视而不见,浑然不觉,很可能是我们内心和张利存在的相似,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张利的影子。极端的自我认同,对人生成功偏执的要求,对人非友即敌的思维方式,可能是埋藏在我们每个人内心真正值得注意的问题。 不管我们能不能找到张利,希望张利现在平平安安,希望张利的家人能够通过这次寻找,放下心结,好好生活。张利,你的妹妹说,当年你最爱听一首歌:《一生何求》,咱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如果你能看到,听着这首歌,回家吧。 结尾 张利家人的联系方式: 电话:0532-81661295 QQ:615682428 Email: xunzhaozhangli@126.com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2:30首播,次日9:30,15:30重播 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专题:央视《社会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