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2006年国际禁毒日专题 > 正文

吸毒者告诫人们:迈出吸贩第一步沾染毒品无退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7:25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韦继川

  曾有人这样形容,人一旦接触了毒品,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被魔鬼缠绕,最终不能自拔。“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在北海的监狱、戒毒所采访了部分吸毒者,试图从他们的“第一次”中得到一些警示,告诫人们远离毒品。

  为劝丈夫戒毒

  妻子以身试毒

  小丽(化名)已经是第五次来戒毒了。“只要离开了戒毒所,我就没办法控制自己。”她对记者说。每次戒毒后回到家,那些伤心的往事和记忆涌上来,总能诱发对毒品的依赖。倾家荡产的她,已经没有办法维持吸毒的费用,最后只得走进戒毒所。

  小丽和丈夫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辞职下海,在北海街头率先开小饭店、美容中心,一直到炒房产,最多的时候,拥有几百万元资产。

  整天忙着赚钱的小丽没有留意到丈夫的变化,直到2004年3月的一个晚上,她半夜醒来,走下楼时,只见大厅里烟雾弥漫,丈夫像喝醉了酒一样瘫在沙发上,茶几上有两小片锡纸。“你吸毒!”她大吼一声冲下楼去,丈夫没有理会她:“不就是吸点粉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此后,她丈夫的毒瘾越来越大,除了伸手要钱很少过问生意上的事。夫妻俩从小摩擦到大打出手,以前的恩爱和情意丧失殆尽。“吸毒就那么有诱惑力?”小丽每次都反复问自己,这种疑惑最后竟变成想尝试一下:“我就不信戒不掉。”

  生平第一次,小丽从丈夫的衣服里搜出一小包毒品,拿回房间偷偷吸,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慢慢地,她的生意垮了,楼房也变卖掉,丈夫因贩毒坐牢,她带着两个小孩回到母亲家里借宿。

  “如果没有那第一次,我今天不会落到这个地步。”她显然对自己当初的愚蠢举动追悔莫及。

  帮贩运“保健药”

  被搜出摇头丸

  初中毕业后,小刚(化名)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整日瞎混,歌舞厅是他们常去的地方。

  2005年夏季的一天,小刚的一个朋友在歌舞厅开了一个包间,请他们喝酒。中途,那个朋友请他们“试一试”一种保健药品,几个朋友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只见那朋友拿出一袋黄豆般大小的透明药丸,放进他们的酒里。喝下酒后,小刚觉得异常兴奋,几个人一直疯到天亮。接下来,几个人轮流掏腰包,逐渐对“保健药品”产生了依赖。

  没有正当的职业,没有正常的经济来源,小刚等很快就没钱买“保健药品”了。那位善解人意的朋友找到他们,称只要他们到广州带一些“保健药品”回北海,就给他们丰厚的酬劳。

  第二天,小刚等人立马前往广州。卖家将一包“保健药品”交给他,并叮嘱说“一定要藏好”,小刚这才知道这就是摇头丸。

  “这不是毒品,没事的。”说着,卖家还塞了2000元人民币给他。这笔钱让小刚怦然心动,决定将摇头丸带回北海。不料,在两广交界处,他乘坐的大巴被拦停,警察从他的行李搜出几百粒“摇头丸”。

  运送“头疼粉”

  被擒方知是毒品

  小汪(化名)中专毕业在南宁找不到工作,父母只好让他回合浦乡下开一家杂货店。很快,他就厌倦了枯燥乏味的生活,很想改变现状。

  有一天,一个儿时的伙伴找上门来,称要与小汪合伙做生意,并称不用他出本钱,只需守在杂货店交货和收钱,每个月就可得500元。见小汪同意了,那人说:“我拿几包头痛粉给你卖,不能公开摆卖,有人来买就拿给他们,不要问,收钱就行。”

  第一次,朋友给了他10包“头痛粉”,每包均以100元左右的价格售出。小汪不禁有点纳闷:“一包头痛粉不就几毛钱吗?怎么能卖这么多钱?”可他对这送上门的生意也不好刨根问底。

  今年2月,那位伙伴让小汪送一大包“头痛粉”给钦州的一个大客户。可小汪刚走出钦州汽车站,就被警察抓了起来。办案民警严肃地告诉他,他带来的“头痛粉”其实是毒品。

  在看守所,小汪一脸迷惘:“没想到第一次做合伙生意竟成了毒贩。如果当初多留意,就不会被别人利用了。”

  相关专题:2006年国际禁毒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