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东四派出所民警龚海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22:35 央视《法治在线》 | |||||||||
引子 解说:这是一台老式相机,它的主人是一位民警,13年前的一天,这位民警听说辖区内的某建筑工地的近百名民工要办暂住证,但工期紧张,停工一天就会损失几万元。于是一个念头在心里产生,能不能走到他们中间去,现场拍照办理?她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实现,从此,这台立拍得相机,陪伴她走过了13年。
13年来,镜头前的面孔换了一张又一张;镜头后的面孔,已凭添几缕皱纹但笑容依旧灿烂。 流动人口的贴心人——龚海英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派出所民警 记者:赵学荣 摄像:孟立为 解说:在东四派出所流动人口管理站,龚海英可是个大忙人,才从工地拍照回来,又要去看看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小姑娘蒋金博。 (在蒋金博家的院子里见面) 同期:蒋金博我就觉得龚阿姨是个好人,龚阿姨就是我的第二个妈妈 解说:认识龚妈妈,是在6年前,当时爸爸刚刚去世,妈妈由于家境贫困就带她离开老家来到了北京。但在北京上学,需要交纳高额借读费,这让母女俩犯了难。事情传到了龚海英的耳朵里,作为一名母亲,她深知让儿女接受教育的重要。 同期:蒋金博龚阿姨就到我们家跟我妈说,你不用担心,只要有我在,这孩子一定能上学 解说:在龚海英不懈的努力下,学校最终接纳了小金博,龚妈妈也成了金博家最信任的人。 解说:2001年,在市场卖菜的金博母女拾到了一个装有15万元现金的书包,尽管才清晨4点多,她们就守在了派出所门口,为的就是把钱交给龚海英,因为她们相信龚海英一定能把钱还到失主的手中。 解说:为了让更多的流动人口得到帮助, 2004年3月30日,一个叫“流动人口之家”的网站开通了。41岁的龚海英又有了一个新身份——网站版主 同期:北京市东城区东四派出所内勤民警龚海英 无论你是有隐私,还是无论你想在某些方面你想问的更加详细,不用告诉我你是谁,你只要留下您的问题就可以。 解说:2005年的一天,一个女孩的留言让龚海英感到了惊讶,她说,自己独自一人在北京打工,跟同事有些矛盾,她已经准备好了刀具把对方刺死。看到留言的龚海英,立即给女孩回帖,劝她冷静,不要冲动。两个小时后,女孩再次留言:“阿姨,您还是没有理解和体会我的意思”。女孩显然还是怒气未消,心急如焚的龚海英,立即回复:“请你留下电话,以便我们更好的沟通。”然而女孩却再也没有回话,这个夜晚龚海英彻夜未眠。 两天后,女孩终于给龚海英打来了电话,她说想在杀人前听听龚海英的声音。电话里,龚海英以一位大姐、一个母亲的真情,一遍遍劝说着女孩,2个多小时后,女孩哭了,她说“龚阿姨,今晚您让我感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我一定听您的说,好好生活” 解说:2年来,龚海英通过她创办的这个“流动人口之家”网站先后帮助群众解决、解答各类问题22600多件,内容涉及户籍制度、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房屋出租等诸多方面。她成了众多外地来京人员在北京的知心大姐。 同期:北京市东城区东四派出所内勤民警龚海英 我自己本身也是流动人口进入北京的,所以我对流动人口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就像很多人说你是流动人口的贴心人,怎么来归纳这句话,我觉得就是真诚加理解。 相关专题:法治在线节目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