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记者舍弃新闻救人折射良知与价值取向(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0:14 郑州晚报
记者舍弃新闻救人折射良知与价值取向(组图)

迎着小女孩淌着白沫的嘴角,曹爱文俯身做起了人工呼吸。闫善良/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记者舍弃新闻救人折射良知与价值取向(组图)

记者放弃采访紧急救助当事人,折射出了记者的良知以及新闻价值取向。郑州晚报/图


  核心提示:连日来,河南电视台女记者曹爱文放弃采访抢救当事人的事迹,引来了各界好评,并被众多网友誉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者”。7月22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和河南省记协联合召开了“河南省新闻战线学习曹爱文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早在2003年,《郑州晚报》摄影记者王梓就曾为了救落水者而舍弃了采访任务。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锐评价说,“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考试面前,我们的记者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事实上,从普利策新闻奖“饥饿的小女孩”到摄影记者“守坑冒雨抓拍市民陷入水坑摔倒全过程”,从
某电视台有奖竞猜俄罗斯人质死亡数字到摄影爱好者拍下“目击打工仔游长江溺水全过程”,社会的关注已经超出事件本身的意义,也折射出了记者的良知以及新闻价值取向。

  记者救人VS放弃采访

  “只能顾一头,顾了孩子顾不了新闻。”

  7月22日,尽管事件已经过去12天,曹爱文仍旧表达着同样的观点。“孩子救上来了,120没有赶到,万一她还有口气呢,如果错过了抢救的机会,我会一辈子后悔。”

  曹爱文,现年23岁,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

  救人发生在7月10日17时,曹爱文与同事接到新闻线索称,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西300米有一13岁女孩不慎落入黄河水中。将近18时孩子被救了上来,当地村民将她倒提起来,以排出孩子体内的污水,来自省会的部分媒体记者纷纷抓拍着这一新闻现场。

  时间一秒秒过去了,尽管孩子胃中排出一些食物残渣与河水,但仍无济于事,孩子依然一动不动。

  看着跪在地上乞求人们的孩子父亲,已经赶赴现场的曹爱文也十分焦急。

  “120还没到,谁会做人工呼吸呀?”孩子的叔叔眼眶发红,围观人群中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出身医生家庭的曹爱文当即再次拨打120,可信号时断时无,经过两分钟的努力,终于接通了120急救中心的电话。

  “喂,120您好,请教我人工呼吸怎么做……”

  “五下压胸,一下吹气。”

  不顾小女孩淌着白沫的嘴角,曹爱文俯身做起了人工呼吸。

  8分钟后,还不见小女孩醒来,给孩子做着心肺复苏术的曹爱文急得直掉泪。

  18时47分,120急救车终于急驰而至。

  19时30分,医生宣布抢救失败。

  “我当时连溺水女孩名字都没问到……”由于一直忙着给孩子做人工呼吸,曹爱文的这次新闻采访显然已经失败,当120赶来时,曹爱文又接到了另一个新闻线索,她不得不赶赴下一个采访目的地。

  职业道德VS社会良知

  “她做出了一个让一名摄影记者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和震撼的动作,一个红润的滚烫的嘴唇和一个冰冷的青紫的嘴唇牢牢地对接在一起,这是一个生命向另一个生命的呼唤,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拯救。”7月21日,《东方今报》摄影记者闫善良,在自己的博客中如是写道,“当时,我距离曹爱文只有1米远,一个‘身经百战’出入过无数次死亡事故现场的我,被眼前的这一幕震惊了,我无数次按下相机的快门,记录一个生命拯救另一个生命的瞬间。”

  郑州市民刘德清说,做记者首先应该是做人,在新闻现场记者已不是一位普通的看客,而是新闻理念的传播者、道德的践行者、新闻良知的坚守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自1993年普利策新闻奖《饥饿的小女孩》引发争议以来,公众对部分传媒人的良知以及新闻价值取向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1993年3月2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一幅照片《饥饿的小女孩》: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远处,蹲着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照片发表之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苏丹叛乱活动给老百姓带的灾难进行控诉。此幅照片在1994年4月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然而自图片刊发后,人们更为关注那个小女孩的命运,成千上万的人打电话给《纽约时报》,询问小女孩最后是否得救。在普利策颁奖仪式结束3个月后,因为无法忍受外界公众与自己内心的道德困惑和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凯文·卡特自杀身亡。他的身旁遗留着一张纸条:“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无独有偶,2005年5月9日,福建厦门下了一场暴雨,市区道路上的多处水坑让不少骑车人栽了跟头。在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一位摄影记者在暴雨中苦苦守候近一个小时后,终于拍摄了一组一位骑自行车的人突然陷入水坑摔倒的全过程照片。这组照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关于职业道德VS社会良心的大讨论。

  同样的事件接连上演,2006年7月18日22时55分,网友“掐侠”在某论坛发表了自己拍摄的年轻打工仔游长江不幸溺水身亡的全程照片,贴子名为《昨天在滩子口码头目击游泳溺水全过程》。“掐侠”见死不救只顾拍照的行为,遭来众多网友怒斥。

  而2004年9月6日晚,央视某栏目在播放俄罗斯人质危机的报道时,屏幕下滚动播出的有奖竞猜——俄罗斯人质危机中一共有多少人丧生:答案A ××人;B ××人;C ××人……传媒的冷漠以及看客心态,激起了公众的愤慨,不少观众在网上留言指出,“传媒应有道德底线,不应借人质事件发财”。

 [1] [2] [下一页]

  正方反方:生命与新闻孰轻孰重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