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生活》专题 > 正文

男子以种芦荟为名诈骗上亿元被判死缓(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00:32 央视《生活》
男子以种芦荟为名诈骗上亿元被判死缓(组图)

芦荟曾寄托着太多的致富梦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男子以种芦荟为名诈骗上亿元被判死缓(组图)

被毁弃的芦荟


  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7月26日播出“诱饵之芦荟之祸”,以下为节目实录:

  人常说,要想过得好,投资赚钱不能少。可是,到底投资什么项目才能风险小利润大,才能真正赚到钱呢?2001年,山东文登出了个能人,这位能人很快就成了当地赫赫有名响当当的企业家。能人名叫周新波,当时只有二十多岁,他发展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型投资致富项目:库拉索芦荟。很快,投资芦荟能致富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威海烟台,传遍了
整个胶东半岛!于是,数以千计的家庭拿出老本进行投资,种芦荟的大棚到处都能看到,上亿元的资金在年轻的周新波总经理手中运作,真是热血沸腾轰轰烈烈呀。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二十天前,这个周新波却突然被山东省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了个死缓。

  2006年7月6日,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周新波做出如下判决:被告人周新波使用虚假的资信证明,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工商变更登记,并利用该公司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特别巨大,情节严重,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给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特别重大的损失,后果极其严重,依法判处周新波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哎,不对呀,这个周新波不是很有名的企业家吗?不是发展芦荟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吗?怎么会又是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工商部门,又是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人民群众造成了特别重大的损失了呢?敢情都是假的呀,可这假的,怎么就骗了那么多的人了呢?

  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芦荟

  2001年,投资芦荟能赚大钱的消息在威海一带传开了,据说,种一亩芦荟一年能净赚好几万元。

  孙金玲是山东省荣城市十里夏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与丈夫周新太以种地为生。种芦荟前景好效益好能挣钱的消息传到了十里夏家村后,孙金玲也动了心。

  孙金铃:它的宣传也是说芦荟这个前景挺好的,不管药用价值还有美容方面,说芦荟将来都是最好的东西,最佳的东西。

  大力宣传芦荟如何如何好的就是周新波的山东江大荃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关于芦荟的宣传中,最能吸引孙金玲的既不是芦荟本身如何能美容,也不是它如何有药用价值,而是公司保证回收保证能赚钱的承诺。

  孙金铃:那个合同上就写着,长到30斤以后,每斤按一元钱收购,合同上都写的明明白白的。

  按合同上写的这么一算,孙金玲坐不住了,这一年后,两棚芦荟至少能赚回六七万元呀。不能再犹豫了,再犹豫那就是跟钱过不去!一向谨慎的孙金玲夫妇鼓足了勇气,第一次走进了银行,贷了四万元钱,一下子就种了两大棚芦荟。

  孙金铃:我从2001年就开始种,2001年开始种。本来我就不富裕,我是贷款种的。

  当时在孙金玲看来,江大荃馨公司简直就是带领自己致富的大恩人。买完种苗后,服务周到的江大荃馨公司就给她吃了颗定心丸,公司与她丈夫周新太签订了种植合同,保证挣钱保证回收。合同约定,公司按每个月每颗苗1.2元的标准付给周新太管理费,收购时每颗芦荟每斤1元钱,这样十三个月下来,她家能收入三万四千多元。如果真是这样,那女儿上大学的钱就再也不用愁了。

  孙金铃:我前前后后,就是三棚芦荟的本(钱),当时头一年2001年是6万多,6万多,这一棚是3万多,加起来得有10万块钱,我光投本就投了有十万块钱的本。

  从此,孙金玲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的芦荟,在生活上他们能省就省,而对于芦荟,他们从不少花一分钱。

  种了三年 没拿回一分钱

  2002年,孙金玲的第一批芦荟长到了规定的标准,她顺利地把芦荟交到了江大荃馨芦荟公司,不过,她并没有拿到钱。

  孙金铃:当时我卖了以后,该算的帐,比方说在他们那里拿了四万块钱,还银行了,这四万块钱他给我扣除了。

  虽然第一茬芦荟收成不错,但因为还了银行的贷款,孙金玲家只能继续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不过她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希望,她想,苦一点没什么,明年就可以见到钱了。她们一家继续交着每年六千元的大棚租金,继续着芦荟带给她们的致富梦想。又是一年半过去了,她的第二茬芦荟又交给了公司,按说这回该拿到钱了,然而……

  孙金铃:钱我一分没有往家拿。

  一茬芦荟差不多要种一年半,这两茬芦荟,孙金铃种了整整三年。三年时间,芦荟没让她拿回一分钱,反而每年还得想办法交租地的钱,生活上更别说了,就一个字,苦! 可是,这么需要钱的她,为什么好不容易挣到钱了,却不往家拿呢?

  在交芦荟的时候,孙金玲听到了这样一个说法:江大荃馨公司正在吸收投资,这要比种芦荟更省事更省心挣钱更多,公司管这种投资叫委托管理种植。

  孙金铃:委托管理就是照他的标准,三万八千四为一个棚,就是我投资别人管理,然后我取利益。

  记者:什么意思?

  孙金铃:我得利益,就是像利息一样,他应该付给我利息。

  说了半天,这个委托管理,也就是跟存钱差不多。相当于投资人把钱存在周新波的江大荃馨公司,公司付给他利息,用他的钱让别人种芦荟。不过,与银行存款还不一样,委托管理是以三万八千四百元为一个单位的,存钱的时间也是固定的,一般以一年半为一个周期,到时候,投资人可以收益一万五千一百二十元。

  孙金玲夫妇一算账,这相当于26%的利息啊,比银行利率要高出十几倍,比自己辛辛苦苦天天在芦荟地里苦挣苦熬可强了不知多少倍呀。贫困的生活让孙金玲很难对这个诱惑说不。

  孙金铃:我因为什么,我寻思公司这么好,又是有前景的公司,领导又说好,政府又说好,钱我一分没有往家拿。

  记者:那等于是公司都欠着你的?

  孙金铃:都欠着我的。

  她们夫妇决定:新种的这茬芦荟挣到的钱一分也不拿了,全都留在江大荃馨公司,算做委托管理的投资吧。

  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决定给她们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因为信任 所以投资

  其实不只是孙金玲觉得这个公司好,在山东威海一带,几乎没有人觉得这个公司不好的。为什么?没有为什么,这不都明明白白地在那儿摆着吗?只要你到公司里去看看,你也会觉得公司就是好,就是红火,就是能赚钱,而最能赚钱的办法,就是给周新波的江大荃馨公司投资,参加委托管理种植芦荟,也就是把钱送到公司存起来等着拿利息。于是,投资委托管理的人,迅速遍及威海的各个市县,真是全面开花呀。可是,这花开了,就一定会结出果子吗?

  对于手中有点钱却没有地种的城镇人口来说,山东江大荃馨公司推出的委托管理种植,不止是吸引,简直就是诱惑。

  高秀芝:你投一个三万八千四,十三个月就是给你回报一万零九百二。

  杜志景:三万八千四,18个月回报一万五千一百二。

  初培铁:三万八千四,12个月,还是13个月,给一万八千三百六,这个(利率)是40%的。

  54岁的张京开曾经是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张家沟村的党支部书记,除了种田务农,他们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养猪。

  张京开:从96年一直攒,攒了这些钱,攒了6万块钱。主要是喂猪(攒的)。

  2004年3月,张京开听说文登市有一家山东江大荃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发展芦荟产业。其中最吸引他的就是投资委托管理,一个大棚38400元,你投钱,由公司委托别人种,自己什么都不用管,十三个月后,就可以拿到一万多元的收益。这比喂猪不知强了多少倍!张京开与妻子曹善荣商量后,决定把自家的六万元存款全部拿出来投资。

  张京开:都说周新波是咱们山东的农民企业家,再一个就是这个单位是文登市的龙头企业,周新波是文登市的政协代表,所以我当时考虑,就是这个人,农民企业家,确实是为老百姓服务的。

  张京开对周新波和他的公司非常信任。在第一次投资六万元后不久,他又通过亲戚借了6万多元再追加投资,前前后后,他们家共投了十二万八千四百元。

  杜志景夫妇曾在东北生活多年,通过承包农场和投资

股票让家里有了不错的积蓄。2002年底,她也听说了山东江大荃馨芦荟公司吸收资金,回报率非常高。

  杜志景:等我去了,就是属于第三批了,第三批就是(投资)三万八千四,三万八千四,18个月回报一万五千一百二。

  不过,杜志景并没有立即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投到这个陌生的公司,她开始打听有关这家公司的情况。一打听,周新波的这家公司荣誉还真不少呢。

  虽然杜志景并不知道公司的这些荣誉是怎么得来的,也不知道公司到底是真有实力的还是滥竽充数的,但这些荣誉的确让她对公司产生了信任感,她与公司签订了合同。

  杜志景:当时第一次我去投了8个棚,30万。

  此后,杜志景一次又一次地把原本存在银行的钱作为投资送到荃馨芦荟公司,前后总共达90多万元。

  危险,危险啊!有一句古话叫做,“若欲取之,必先予之”,也就是说,想得到你的,就得先给你一点甜的。没错,在最早的一批投资户中,有的人的确尝到了甜头,拿到了一些钱,可其它人呢?都会拿到吗?

  组织各种参观活动成了家常便饭

  从2001年到2004年,周新波的山东江大荃馨公司年年都在以委托管理种植芦荟为名吸收社会资金,回报率已经从最初的66%降到了26%,投资周期也从十三个月增加到十八个月甚至两年三年,可它还是比银行的同期存款利率要高出十几倍啊,难怪有这么多的人头也不回地把自家的钱往出送。不过,大家想过没有,再高的回报,也得是拿到钱才能算数啊,这万一要是赔了怎么办呢?你凭什么就相信周新波的承诺不会有问题呢?

  初培铁曾经是江大荃馨公司的一个经理。从2002年起,他不止一次地看到公司组织人们前来参观,参观现代化的生产线和红红火火的生产场面,参观公司的各种奖牌奖杯各种荣誉。

  初培铁:你一看加工厂,哎呀妈呀,真干真生产,啊,上展厅这么一看,哎呀妈呀,市里的支持,各级政府的支持(很多),省工商局,威海的,哪啥的,文登的,这都让你一看,哎呀,这个企业一点问题没有。

  杜志景:我就感觉这个公司确实是挺红火的。

  组织各种参观活动,在江大荃馨公司成了家常便饭,为了全面扩大影响,周新波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又是让

人大代表到公司视察,又是让政协委员到公司参观,总之,来的人越多,人们的信任感就越强。这一来二去的,投资的人都觉得,芦荟产业是有前途的产业,江大荃馨公司是有前途的公司,把钱投给它肯定错不了。

  高秀芝:随着市政府加大力度的宣传,鼓励、支持老百姓种植,所以也坚定了自己投资的这个信念。2002年投了一些,2003年多投,把自己的积蓄都投了,还银行抵押贷款投。

  到2003年,芦荟已经成了山东威海一带人们心目中挣钱最快风险最小的致富项目,一向谨慎的人们终于变得疯狂起来,一个个像着了魔一样不断地把钱往江大荃馨公司送。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投资热潮中,江大荃馨公司的规模迅速壮大,在周新波的操作下,公司连续获得了威海市工商联颁发的优秀民营企业称号,获得威海市工商联、总商会颁发的五好商会称号,被评为山东省工商联基层行业组织五好商会,还获得了首届山东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龙头奖。

  用集资扩大规模 再用规模骗来荣誉 又用荣誉骗来更多投资

  怎么样,真的很红火吧。但是,我们也别光看他表面的这些红火,得仔细看看这个江大荃馨公司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年纪轻轻的周新波究竟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是啊,这个云里雾里忽忽悠悠的公司,到底长了什么样的真面目呢?

  周新波,男,汉族,大学文化,1973年出生于山东文登,曾任山东省文登市政协常委。因为发展芦荟种植,2002年,周新波被授予山东省十大杰出农村青年。

  早在1999年4月,周新波便与其它人合作创办了文登市春安勃动植物养殖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当时这只是一家注册资金仅仅十万元的小公司。但是一年后,周新波的公司变了,第一,公司名称变成了:文登市荃馨生物制品开发有限公司,第二,注册资本一下子增加到了50万元。在经营范围上嘛,出现了芦荟身影。

  不过,虽然注册资金上写的是50万元,然而事实上这50万并不是真的。据公安部门调查,这是周新波找人帮忙开了个假的银行证明。

  假证明能开,但没钱却是真的!这样的公司又怎么做生意呢?年仅27岁的周新波很快就想出了办法,他以高达66.67%回报承诺在公司内部进行集资,这就是周新波非法集资的开始。

  初培铁:第一次(集资)时(投资)三万给两万(利息)。是在宋村租了几个大棚,租几个大棚需用资金,这笔资金拿到宋村,租棚育苗。送到一共11个,11个3万,一共33万。用了整整一年,6万变成10万,(这些利息)都给了。

  第一笔集资的33万元,让周新波看到了希望。他的胆子更大了,2002年6月28日,江大荃馨公司再一次到工商部门申请变更注册,将50万元的注册资本增加到1955万元。在对江大荃馨公司所递交的相关文件进行审核后,工商部门批准了这个变更申请。

  然而三年后公安部门侦查发现,周新波的这1955万元注册资金,与上一次一变更的手法一模一样,没一点创新,但却很成功。他在验资时所出具的银行缴款单,是与文城农村信用社有关人员串通后作出来的,是虚假的缴款单。就这样,周新波再一次上演了空手套白狼的大戏,江大荃馨公司由一家只有50万元注册资金的小公司一下子成了注册资金上近两千万的大公司。有了这个资本,周新波轻而易举地骗取了政府的支持,被文登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规模经营大户称号,周新波本人居然也被评为威海市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周新波成了文登乃至威海知名的企业家。2003年1月,周新波当选为文登市政协常委。

  先用集资扩大规模,再用规模骗来荣誉,回过头又用这些荣誉骗来更多的投资。周新波的骗局虽然简单,却操作得很成功。然而,再成功,他也是个骗子,从2001年到2005年,胶东半岛上的芦荟年年丰收,生产车间也天天忙活,可从来没见它有真正的销路。情急之下,周新波跑到北京、青岛专门租了库房堆起来。而对外却宣称是产品销路很好,还说出口到了韩国。哼哼,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随着投资款一笔一笔到期,周新波终于崩盘了。

  然而,荣誉是虚的,繁荣是假的,在市场上只赔不赚才是真的。到2005年,大量的委托种植投资都到期了,数千亩的芦荟回收也需要大笔资金,而周新波的江大荃馨公司却没有资金来源能让他补上这个大窟窿。江大荃馨变成了江大全亏。2005年7月8日,巨额债务缠身的周新波因涉嫌犯罪被刑事拘留,8月4日被批准逮捕。数以千计的芦荟投资户和种植这才从致富的梦想中惊醒。

  被毁掉的芦荟随处可见

  山东省文登市宋村是芦荟种植最早、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文登江大荃馨芦荟公司最重要的芦荟种植基地。

  如今,这里的大棚外面到处都是被扔掉的芦荟。

  在田间路旁,被毁掉的芦荟随处可见。

  这里曾经连片种植了一百多亩芦荟,现在,大棚早已经拆掉,地里的芦荟也早已干死,只剩下一些土墙还立在那儿,同样的芦荟,过去让人迷恋,如今却面目可憎。

  周新波涉嫌集资诈骗犯罪的消息也传到了乳山市张家沟村。张京开一家惊呆了。这意味着他们家不仅损失了辛辛苦苦积攒了十年的六万元钱,还欠下了将近七万元的外债,巨大的打击,让张京开的妻子曹善荣彻底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2006年大年初四,曹善荣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一个人来到自家的葡萄地里,投井自杀。

  老太太:没法活,没法活,媳妇没法活。

  因为投资芦荟,山东省文登市的杜志景损失近百万,精神几乎崩溃,一次次想到了死。

  杜志景:孩子他爸一直劝我,他说要想得开,我确实我的心里很痛很痛。

  因为种植芦荟,山东省荣城市十里夏家村农民孙金铃夫妇损失十多万元,生活难以维持。

  孙金铃:有时候都睡不着,老头说咱俩吊死吧,我不能供孩子上学我不是个称职的家长。

  为了种植芦荟,乳山市的潘正勇找同学担保贷了三十万元,建了八个大棚。如今,为他担保的同学也受到拖累,潘正勇无法面对。

  潘正勇:(春节时)人家一家欢欢喜喜过个年,我们孩子来到家,孩子就哭,过年都没法过。孩子上他大姨,上他姑那里去,他姑给他们钱。我的小妹替我去向她姐呀,阿姨呀求助,我都丢人,本来我也不是个没能力的人。

  在山东威海一带,这样的家庭有上千个。

  看看这个周新波,有活动没有不请嘉宾的,请了嘉宾没有不留影的,留了影没有不炫耀的,炫耀完了没有不让人掏腰包的。虽然周新波的空壳公司持续了六年,虽然非法集资公开搞了四年,虽然给自己的脑袋上加了一堆荣誉的光圈,但最终还是难逃法律的制裁。这样靠欺骗和利诱混日子的公司,能骗来一个多亿资金,钱到了,死缓的刑也到了。

  相关专题:央视《生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