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专题 > 正文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我们能不做“房奴”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12:24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8月28日播出节目《我们能不做“房奴”吗?》,以下为节目内容。

  7月22号,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束克欣表示,国家应当调整政策导向,不能单纯地鼓励大家买房,应该倡导中低收入家庭租房居住。这个观点一出,立即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并再次引爆了有关房奴的话题。

  租房是能倡导出来的吗?租房就能避免让我们成为房奴,成为高房价的奴隶吗?成了房奴的话,就是消费不理性,就是活该吗?类似的质疑和反问,不断出现在给我们节目的留言里。这也让我们对房奴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我想有个家]

  根据最新的统计,2005年,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总额已经多达1.6万亿元,而在1997年,这个数字还不到200亿。8年的时间,房贷增长了80倍,房贷大军也呈几何倍数增长。而小杨就是这庞大的房贷大军中的一员。和其他贷款买房的人不同,小杨买房多了一份辛酸。

  小杨:“我离开家都五年了,我父母的生日我父母生病我都不能陪在身边,我就特别希望房子下来能把他们接过来尽我们的孝心。”

  老家在武汉的小杨,来北京工作刚刚三年。为了结婚,一年前她买了一套总价70多万的两居室,贷款50多万,首付的20万大部分靠父母赞助,另外还向朋友借了五万块钱。小杨买的是期房,按照合同,新房要到年底才能拿到。所以现在她还是租房住。每个月既要还贷款,还得交房租,她的日子变得非常拮据。

  记者:“每月还多少钱?”

  小杨:“每个月还三千,而且首付是30%,然后每个月还要一千多元租房子,这就是每个月固定的支出,然后还要存上钱,因为我的首付借了一部份,我得赶紧还给人家。”

  记者:“这和你过去的生活会有所改变吗?”

  小杨:“改变挺大的,以前我会经常去唱唱歌啊,泡泡吧啊,旅游啊,现在这些活动都取消了。”

  每个月要还的钱加在一起,差不多占了小杨收入的一半,本想着到年底搬进新居,就能把租房的一千多块钱省下来,减轻点压力,可让小杨万万没想到的是,开发商通知说房子不能按时入住了。心急如焚的她隔三差五就要去工地看看,一心盼着房子能快点建好。这天,她带记者来到了那块工地。

  小杨:“这个小区第一批交的应该是上个月6月份就应该入住,可是现在没有一间房是可以住的,咱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应该就是上个月应该交房的,但是现在窗户也没有装好,什么都没有,我再带你们看看我的房子就更惨了。”

  记者:“从这就能看到?”

  小杨:“对,从这窗户就能看到。当然了看不到楼了,只能看到那里有一个小坑旁边有好多砖头,那个位置应该就是开发商承诺今年年年底能交房的我们家的位置。我们现在心里空落落的,没有任何人能保证我们的权益,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退房又拿不到房款,而且我们已经交了一年多的贷款了。”

  记者:“心里挺没底的?”

  小杨:“没有任何办法。”

  记者:“那你当初为什么买房子?”

  小杨:“为了能在北京安下家,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想着北京那么多房子,每当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 ,看到一家家灯火亮起来,就想到没有一盏灯是为我而亮的。一直向往着有一个自己的家,然后把所有的都投入进去。现在却越来越没有希望。

  房子一天盖不起来,小杨就得多背一天租金、房贷和债务的三重包袱。她说,未来的生活计划已经完全被打乱了,要是明年底还交不了房,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又不让施工的话,那就意味着他们两口子还得再继续等两年。

  在小杨租住的房子里,挂着一幅漂亮的

婚纱照。

  小杨:“这是我们结婚的婚纱照,可是现在家里又没有地方挂,只能存在电脑里了,想看的时候看一看,每次看的时候都觉得挺幸福的。”

  我们可以给小杨总结两个字——“挺着”,她和老公两个人都刚工作不久,家又不在北京,为了买房,又是贷款,又是向朋友借钱,再加上遇到了这么没谱的开发商,买了房住不上,租房又多了一大笔开支。为了能有个家,她只能咬紧牙关硬挺着过日子。小杨说,她买房前是算过帐的,可她再算也算不到,会遇到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会遇上这样不讲信誉的开发商,这样被迫当上房奴,您说能怨她吗?

  不过也有人会说了,为什么非得买个房子才能安家呢?没人逼着你当“房奴”啊!这话听起来也很有道理,但是这种观点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二:房奴产生原因及背景]

  “房奴”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今年4月17号的《中国青年报》上,按照比较科学的说法,如果您的月供占收入的比例超过30%这条国际警戒线,为了还贷款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的话,那您恐怕就得算是“房奴”了。

  到底我们身边有多少房奴,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官方统计。不过根据一家大型网站房产频道的调查,目前贷款买房子的居民当中,光是月供占收入一半以上的人,就已经超过了三成!

  《南方人物周刊》日前发表了一篇文章《房奴真的活该吗?》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篇文章源于房地产商冯仑的一句话“房奴活该”!这句话激起了广大房奴的强烈不满。想想心里确实撮火,血汗钱扔出去了,百十来平米的蜗牛壳也终于背上了,结果却被说成“大学才毕业就买房,无异于幼儿园小朋友找对象”。

  倒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人沦为“房奴”,让这么多“小朋友”急着“找对象”呢?

  走在许多城市的大街上,经常能看到大大的“拆”字,城市改造,大规模拆迁,让很多原本有房住的人不得不去买新房,应该说买房不是他们情愿的,纯属被动需求。而这种被动需求显然成了商品房消费中的一股主要力量。一项调查显示,商品房被动需求在2004年以前,曾经一度占到了全部需求的一半左右,虽然此后逐年下降,但目前这种被动需求依然约占全部商品房需求的1/3。

  中国人自古就讲究“安家”,看看安家这两个字,宝盖头下面分别是“女”字和“豕”字,女代表着婚姻关系;而豕,是猪的意思,代表财产。稳固的婚姻和财产都离不开上面的 “宝盖头”,也就是房子,可见我们中国人从骨子里就认为,房子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而“无房不婚,想结婚没房子可不行”的传统观念,依然推动着我国年轻人的主动购房需求。在我们街头采访中就有这样的声音:“我准岳父说了,没房别想结婚。可我们刚毕业,哪来那么多钱呀!他说了,没钱他出一部分都行,反正就是有房才能结婚,不买也得买呀!”

  有人这样形容中国“房奴”的基本特征:“年轻白领,工作不久,存款不多,基础不牢,为了安家,东拼西借,贷款不够,家长来凑。”

  趁年轻买房难道错了吗?前几年媒体不是整天都在讲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鼓励我们贷款提前消费吗?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真实情况吧: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2000年的消费者调查报告,在美国,52%的首次购房者年龄在31岁,而美国人平均21岁开始工作,26岁结婚。也就是说,美国人买房子基本上是在工作10年,结婚5年以后才发生的。而在我国,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不仅远远小于31岁,而且买房大多发生在结婚以前。

  年轻是资本,但年轻并不意味着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承受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而房子带来的压力,有时候往往是我们无法预估的。

  [三:心病难除]

  孙欲晓,北京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抑郁症诊疗专家。他向记者介绍着近期一位因房贷压力诱发心理问题的咨询者:“他说假如说我像一只鸟从这个14楼的窗户飞出去,我会怎么样呢?我是不是能够得到解放呢?”

  他提到的这个人曾经是一位IT业高级管理人员。

  孙欲晓:“他属于海归嘛,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买了一套比较大的房子,有160平米吧。”

  一年前,这位IT高管因为和上司发生冲突失去了工作。而他的上司在业内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此后他找不到一家愿意接纳他的公司,只能靠以前存的钱维持生计,每月高达7000块钱的房贷,成了他沉重的包袱。

  孙欲晓:“他自己说的,他说我如果我单身的话,我根本无所谓,别说三个月没有工作,就是两年五年我都不怕,但是现在不行啊,贷款买了房,买了车,而且还有妻子,听说他妻子最近还怀孕了。。”

  像这样的重度抑郁症患者虽然只是特例,但是在孙欲晓这里,因为房贷压力诱发心理问题的人,却不在少数。

  咨询者:“孙老师我最近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然后特别烦。我买房一共是五十万,首付十五六万吧,然后每个月房贷要还三千五,当时贷款的时候,那时候还贷的比例大概也就占工资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后来单位效益不是特别好,现在就没有办法了。整体状态特别不好,睡觉也睡不好。”

  孙欲晓:“睡觉睡不好,晚上做梦吗?是彩色的梦还是黑白的梦?”

  咨询者:“彩色的。”

  孙欲晓:“彩色的那就有问题,如果是黑白的梦呢,我们知道……”

  北京心理咨询中心一共有12位咨询师,在最近的工作中他们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了相似的案例。

  咨询师一:“有一次她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她说我不怕您笑话,她说有一次她买了三个西红柿,她说我所有的包都翻遍了,没有凑出一块五毛钱,我觉得这挺可怜的。”

  咨询师二:“房贷的压力不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世界各地都是一种压力,不是中国单独出现的现象,欧美国家也有这种压力,但是这种压力在中国由一种常态变为异常状态,搀杂很多其他的因素,像攀比、身份的象征。这种压力很大的时候,再有其他的因素搀杂进去,造成压力超乎常态,变为异常现象。我们就是把这种异常状态回归到正常的这种压力,发挥自己的潜能,这种功效也就达到了。”

  买房的时候我们可能计划得挺好,不会让自己成为房奴,但以后呢?没有人能保证,在长达十五、二十甚至三十年的漫长的还贷款的日子里,不会有任何变故发生。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公司效益不好了,失业了,生病了,我们怎么办?现在可能很年轻,但二十年后,我们已经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很多地方都要花钱。长辈要照顾,子女要教育,还有自己以后的养老问题,在社会保障制度蹒跚而行的今天,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是,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自己来未雨绸缪。

  谁都不想成为房子的奴隶,但这些问题稍有一个没想到,都有可能会让你我因为房贷,而去透支未来十几、二十年的安稳和幸福,让我们被迫成为房奴。

  我们都不希望这样,可如果真这样了,又该去责备谁呢?

  [四:没房住的房东&“市”外桃园]

  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很多人的梦想。那么,有没有办法既买了房,又不用背负沉重的贷款压力,不用当房奴呢?

  小宇从东北老家来北京六年了,2001年她在家里人的支持下贷款买了这套100平米左右的三居室,每月还贷2600多块钱。原来买房子的时候只听说贷款每月会越还越少,可没想到房贷利率涨了。从2004年10月29日前的5.04%,到2004年10月29日之后的5.31%,再到2005年3月17日后的5.508%(九折优惠后),直至今年4月28日后的5.751%(九折优惠后),短短一年半时间,5年期以上个人房贷利率就涨了0.711个百分点。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房贷利率,无论是已经贷款买了房的,还是准备买房的都有点郁闷。小宇说,她现在每个月还贷不但不少还比以前多出几十块钱。于是新房住了没多久,她就把除了自己住的主卧之外的两间屋分别租了出去。今天连自己这间,也租了。

  小宇把钥匙交给房客:“这是主卧的,这是房门的。”

  因为第二天房客就要搬进来,小宇不得不在前一天就抓紧收拾东西给人腾房间。

  小宇:“开始没有想搬,不想三间都租出去,后来一想还不如不租出去呢,自己都没地儿住了。”

  记者:“那你不租也行啊。”

  小宇:“那都交完定金了,不能反悔了。”

  因为三间屋都租了出去,小宇只能暂时离开自己的家搬到姐姐那住。刚到北京的时候,小宇做过美容师,可买了房子以后,她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怎么才能赚更多的钱来减轻一个人还贷款的压力。刚开始是出租两个房间,租金每月总共能拿到2400块钱,虽然自己只需要再还200块钱的贷款,但小宇说,如果算上物业费、供暖费、水电费,她要交的钱还是挺多的。

  晚上,姐姐来帮小宇搬家。记者看到,在小宇的车的后车窗上,贴着“卖车”的标签。

  记者:“这车多少钱?”

  小宇:“全办下来十万多,不到十一万。”

  记者:“我看你那后面贴着卖车,这车是要卖吗?怎么想着把车卖了呢?”

  小宇:“我觉得养车有点不值,而且还不如打车呢,因为贷款买房,如果养车的话,车是个钱,如果用钱来还贷的话,起码房子就没有利息了,还可以少还一些。”

  姐姐琳琳的家是个温馨的一居室,2003年琳琳也是在家人的支持下买了这套房子。就在妹妹搬进来的前几天,她还在网上发了帖子,想学着妹妹的样子,把卧室租出去。

  琳琳:“就是想卧室能住人,想把卧室租出去,我自己可以在客厅沙发住,打算做一个卷帘,里面可以住人。

  一个门里一个门外,虽然住着会不方便,但琳琳想着,这样能减轻一下自己的压力。但现在妹妹来了,她不得不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一个月以后,妈妈可能还要来北京,母女三人也只能挤在这个一居室里。琳琳说,她做财务工作,现在每月收入也就两、三千块钱,房子月供要一千多,压力还是挺大的。

  琳琳:“从我买了房还月供开始,生活水平有点下降。为了还这个月供,每个月好多零用钱不能花了。所以说考虑要把它租出去,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

  尽管两个人的压力都不小,但琳琳姐妹俩都不后悔买了房子。她们说不管怎么样,在北京发展,有自己的房子心里总是会踏实些。琳琳说,她买房的时候每平米才4000元出头,现在小区刚开盘的房子已经涨到每平米6300元,幸亏自己下手早,房奴,早当晚当还是有不小的差别。

  而有琳琳这样心理的人显然并不在少数,房价只升不降,越等恐怕越买不起。

  百姓一:“房价天天涨,迟早要当房奴的话,不如趁早!”

  百姓二:“房价这么高,谁买得起呀,越贵贷的款就越多,想不当房奴都难!”

  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同比上涨了5.8%。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3199元/平方米,每平米比前4个月高出77元。而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06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白皮书”也认为,虽然国家相继出台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使房价上涨幅度有所放缓,但全国房价持续上涨的趋势不会改变。房价只是增速快或慢的问题,整体涨势将涛声依旧。该报告预测,今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年涨幅将在6%左右。

  房价一路高歌,惹不起,咱躲得起!为了摆脱当房奴的命运,一些人开始寻找“市”外桃园。

  三年前,四川小伙子龚福良拿着在北京打工多年的积蓄,在北京东面30多公里的河北三河买了一套房子。小龚说,在这儿买房的有80%是北京人。之所以在这里买房,是因为北京房子实在是太贵了,这里虽然离城里远一点,但房价却便宜得多。而这个现在已经有8万北京“新移民”的城市,也被人叫做“北京城外的北京城”。

  记者:“这儿的房价当初买是多少钱?”

  龚福良:“当时的话2003年那时候,我过来晚一点,已经差不多将近每平米一千六七,反正差不多吧,一千五六、一千六七。起价的时候,那时候才一千三四左右。”

  记者:“你在北京上班,在这儿买房,那坐车是不是特别不方便?”

  龚福良:“回来路途上的时间,快的话40分左右,慢的话,堵车的话,也得一个小时。”

  记者:“那你来回上班是相当的不方便,不是一般的不方便啊。”

  龚福良:“是,那没办法。那时候上班啊,就觉得除了租房,就老觉得怕房东吵啊、闹啊什么的,觉得就想有一个自己的家,其实在家自己不管是交月供还是怎么的,毕竟还是自己的方便,也不会受房东干扰,而且房租也不便宜,还不如自己买呢。”

  虽然没有了每个月还贷款的压力,但经济上的解脱,是要用其他东西来交换的。因为离城里太远,小龚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在当地一个楼盘做起了销售。由于末班车晚上9点20就没了,所以平时他也不怎么进城去看电影或者泡酒吧。主要的娱乐,就是和邻居们打篮球。而对小龚的这些邻居们来说,因为户口、社保关系都还在北京,所以像孩子上学、看病之类的事,都不太方便。

  邻居一:“比如我是北京的手机,从这儿打电话,算长途。”

  邻居二:“漫游,长途漫游。”

  邻居二:“基本上朋友来一看,0316,北京的朋友一看来电显示是0316,这个感觉不是很好。可能在这个地方是北京,到这儿旁边一步远的距离可能就是河北。”

  尽管有很多不便,但经济压力毕竟小多了,按大家的话说,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有些困难就想办法自己克服吧。

  邻居一:“轻松一点最起码,这个压力肯定小一点,人活得也轻松一点。同样的三千块钱、五千块钱,我在这边活,肯定质量高一点,从精神上,从经济上。这是好的。当然你跑的距离上远一点,但是你觉得你想跑的时候可以跑,不想跑的时候,可以不跑,根据自己的力量调整。如果在城里买房子的话,那种还贷压力你不跑也得跑。那是一种无奈。这时候你最起码有个选择的空间。”

  我们真的有选择的空间吗?你看看小宇和小龚,我们给他俩也总结了两个字——“躲着”。他们都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试图避免让自己陷入房奴的命运,但是他俩的生活质量还是降低了。小宇虽然有自己的房子,却交给了三个陌生的房客,弄得自己最后没地儿住;而小龚呢,虽然躲开了高房价,但远离城市,辞去了工作,放弃了娱乐,交通看病都不方便!他们看似是躲开了“房奴”两个字,但还是没能躲开房子带来的种种困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房奴。

  老百姓抱怨高房价把人逼成了房奴,可开发商们并不承认房价过高,说涨价是因为需求旺盛产生的正常的市场现象。那么房价到底高不高?正常不正常呢?咱们还是拿权威数据说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7月份最新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中分析指出,从增长幅度看,2000年到2004年期间,全国商品房销售价格提高了30%,这其中,土地成本提高了50%,工程造价提高了20%,利润与销售费用等其他因素提高了30%,报告据此得出结论,供求因素并非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的决定性因素。

  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事实越算越清。如果这些涨价因素里有人为因素的话,那我想这些人或许就应该为房奴现象负上一部分责任!

  [五:都市里的“蜘蛛侠”]

  高房价下,我们难以摆脱房奴的命运,从新老国八条、到今年的国六条,政策金牌一道接一道的出,但房价只是增速慢了,并没有像许多想买房的人期待的那样,降下来。难道房价就不可能再低了?房奴们就获得不了解放了?有个人偏偏不信这个邪,他眼下就在拼命地努力压低房价。

  于凌罡,曾被称为是中国个人合作建房第一人。他从2003 年起发起个人合作建房的倡议,他希望通过购房人自己的努力,合作建房以达到降低房价的目的,抗争房地产开发商的暴利和高房价,他的行为曾引起了广泛关注,有支持的,有反对的,还有怀疑的,三年来他成功了吗?在最近的一次房展会上,记者见到了于凌罡。

  记者:“我看你这一年来又是建国门项目又是好多其他项目,这一年来项目有做成的吗?”

  于凌罡:“没有,得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以前于凌罡主要想通过招拍挂买地,再盖房子。但往往有了合适的地却凑不齐人,能凑齐人了又不一定能拿到地。

  8岁的时候因为一场车祸,于凌罡失去了母亲,这让他萌生了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理想城市的计划,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计划也越来越具体,他还给这个理想中的城市起了个浪漫的名字,叫“蓝城”。在于凌罡构思的这个蓝城里,人们不用再为高高在上的房价发愁。简单地说,蓝城的建立模式,就是政府出面组织,百姓自己集资买地建房,而房地产商只负责承包楼盘的建设工程。于凌罡说,这其实也就是个人合作建房的终极目标。

  于凌罡:“就比如说我们现在做合作建房,我从最开始我就说,我说只要有三百个人,每个人拿出十五万来,存在银行里面,四千五百万现金,哪怕每个人的钱都还在自己的存折里面,这个资金量也足够让开发商去为我们造便宜的房子。”

  于凌罡在北四环的房子是父亲单位分的,他和弟弟住在这里,但是弟弟不常回来,他就把家开成了公司。于凌罡每周都会固定时间,在这里组织合作建房咨询会。今天咨询时间到了,但来的只有一位咨询者。

  咨询者一:“我是慕名而来。”

  于凌罡:“您从天津过来?”

  咨询者一:“啊,我从天津过来的。《今晚报》发送到全国各地,所以我就看到了,看到了这个消息,看到以后,我对于你这种精神挺佩服。”

  于凌罡:“谢谢您,谢谢。”

  咨询者一:“所以我说我去看一看,看看怎么样,能不能够成功。我有一个小孩儿啊,跟你差不多大岁数,在北京打工,买不起房子。”

  又过了半个小时,第二位咨询者来了。

  于凌罡:“您好,我正好给您讲讲这个芍药居当时合作建房的这个情况。就是说这当时在芍药居做的嘛,芍药居的房子,就是我们当时在芍药居评估啊,这个房子,就是它招拍挂楼面地价大概在4108元/平米,完了我们做完之后呢,加上各种各样的成本,最后呢我们做完大概6750元,那比周边的房价,当时我们评估的周边的房价便宜了一平米至少1500元,这是直接便宜的房价,直接便宜的只是一个小头儿,就像冰山的一角。”

  于凌罡提到的芍药居项目,现在那块地附近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涨到了一平米8500块钱左右。不过这位咨询者在听了介绍以后却感觉,合作建房要成功并不容易。

  咨询者二:“牵扯的方面太多了,它不是说合伙吃个饭,无所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于凌罡目前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不用坐班,每个月拿的工资,除了生活就是贴补公司的开支。然而对于这一点,很多人并不相信。

  于凌罡:“就是曾经有一次我跟他们去做节目,一个人跟我说,你能不能说说合作建房都为了什么,我跟他说,我说合作建房为的是什么呢,为的就是让这个社会,能够有人为社会去想一些事情,但是他就跟我说,你要是不想挣钱,你肯定就是个坏人,而且是个大坏人,你不要相信我,其实这社会根本不是这样,就刚才吃饭的时候我还在想,那他有没有想过,蜘蛛侠为了什么去解决这个社会的问题?他很穷,甚至连送个比萨都送不好,但是他一样会去考虑社会问题,我也许比那个人还稍微好一些。”

  记者:“你喜欢《蜘蛛侠》这样的电影是吗?”

  于凌罡:“我喜欢这种一个人有社会责任感这种,我觉得这是一种基本常识,人不能没有社会责任感,就哪怕他很穷,他也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何况从这个社会来讲,我觉得我的生活和这个能力吧还应该算是社会比较中上的,所以说我觉得我应该为社会做点儿事。”

  为了合作建房和理想中的蓝城,于凌罡依然每天奔波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寻找合适的地,或者能改建的烂尾楼。

  于凌罡:“实际上我们经过正常的核算,按科学的方法去核算呢,那么北京市有三个利润的情况,第一个利润就是政府收取每平米大概1000块钱土地出让金,之后呢大约开发商投资的人可以得到20%的年回报,还有就是金融机构和这个项目管理公司,还有开发公司,能够得到10%余这个项目成本的回报,那么这样的话呢,整个这个房价应该控制在3200块钱以内,加上600——700块钱每平米的销售利润,房价不应该超过3900块钱,而现在北京的房价是7500,这中间的部分全都是泡沫。”

  记者:“那你会不会觉得这个蓝城离咱们太遥远了呢?”

  于凌罡:“蓝城根本不遥远,如果政府可以审批的话,三年之内就可以入住。”

  我们给于凌罡总结的两个字是——“顶着”,他一个人试图改变现有的住房机制和购房模式,对抗着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和众多房地产开发商。在他之后,上海、广州也都出现了合作建房的倡导者,不过截止目前他们当中还没有一个人成功。

  很多人质疑合作建房,最典型的一种业内观点是说,搞合作建房是市场的倒退,房屋建设要靠规模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只有商业化的运做才是成熟的市场标志。

  到底合作建房能不能成功我们不想妄下结论,但这种最早出现在欧洲的建房模式,目前在全球80多个国家已经有过成功案例。我们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海外,合作建房被当作是中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的一种方式,政府会在土地、资金及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而在我国,合作建房更像是一场运动,还包含着太多对抗房价暴利和维护业主权益的意味。它更像是一种宣言,一种信号,给我们的政府和房地产商们一个正面的提醒。如果房价没有这么高,如果我们还有更多不当房奴的选择,又何苦自己操劳盖房子呢!

  [六:其他选择的相关背景]

  1982年,在常州、四平、郑州、沙市4个城市首先进行了新建的公有住宅补贴出售试点,“由国家、企业补贴三分之二,个人拿三分之一”为补贴模式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房改,在全国各地拉开了序幕。1998年,商品房逐渐增多,房地产业成为当时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一年,国务院23号文——“关于深化住房制度的决定”颁布实施,其中写着:“对高收入者供应商品房,对中低收入者供应含有一定住房社会保障的经济适用住房,对最低收入者供应含有较多住房社会保障的廉租屋。”然而八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却是少量的经济适用房,少量的廉租屋,更多的是价格不断攀升的商品房。

  记者拍摄到了去年6月份北京天通苑一个经济适用房楼盘开盘前的情景,为了排上一个号,许多人在外面安营扎寨。当天放5000个经济适用房号,可来排队的有上万人,僧多粥少,为了一个号,现场一片混乱。

  百姓三:“我也想买经济适用房,比登天都难!”

  百姓四:“我买的经济适用房,排号买的,排了两天两夜呢!”

  至于廉租房,更是城市里的稀罕物,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廉租房是什么。

  百姓五:“廉租房?没听说过。”

  百姓六:“怎么租啊?谁提供房啊?”

  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在许多地方还只是“画饼”不能充饥,根据建设部前不久的统计,目前还有70个地级以上城市没有实施廉租住房制度。而已经实施的城市情况也并不理想,存在覆盖面小、没有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廉租房制度不完善等种种问题。 

  而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上,国外有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美国17%左右的居民居住在政府或企业提供的廉租房里。新加坡对全国8.5%的特困户,提供每套42平方米的廉租房,每个月只象征性地收11新元的房租;另外,这些困难户,还可以通过政府补贴,每户购买一套60-70平方米的低价旧房;而对80%的居民,新加坡坚持由政府统一建设租屋供应,坚持小

户型和低房价。

  

国土资源部土地管理司的束副司长说,应当倡导70%的人去租房住,而不是买房。这个观点我们同意,租房多好,省得大家背上贷款,成了房奴,过得挺累。人家欧洲有一半人住的房子都是租的,可我们现在的城市住宅自有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几乎超过了所有的发达国家或地区。这确实不正常!

  可是话说回来,看看我们的租房市场吧,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太少,从中介租房的话,那些房东哪个不是高房价下买的房,买的时候房价高,租金又怎么便宜得了呢?

  租不到便宜房子,恐怕就还有更多的人愿意冒着成为房奴的风险去买房。或许我们买房的观念还有问题,或许年轻人消费还不够理性,但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追求自己的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机”,如果这句话成立,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买房不是鼓励出来的,租房也不是倡导出来的,宁愿背上贷款,宁愿成为房奴,也要买房,只是人们基于现实的无奈选择。

  相关专题: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