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专题 > 正文

中国财经报道:新农村建设农民如何增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6:54 中国财经报道

  CCTV2《中国财经报道》7月3日播出节目《新农村建设农民如何增收?》,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欢迎来到《中国财经报道》,我是主持人周蓉。眼下各地都在搞新农村建设,如何让农民增加收入,是各地政府主抓的大事儿之一。目前我国人均耕地1.4亩,怎样才能使得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价值,使得剩余的劳动力有秩序地转移呢,前不久,我们的记
者在浙江、黑龙江、江西等地进行了采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浙江省德清县,地处

长三角的中心地带,历史上就是个农业县,在这个县的五四村,我们碰到了正在干农活的农民李秋法。

  记者:“您好,打扰一下,这一块地都是您家的吗?”

  农民李秋法:“本来是我们家的,现在是承包给了那个兴帮公司了。”

  记者:“您家的地都承包了吗?”

  农民李秋法:“我家的地都承包了。”

  李秋法说,五四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他们村上的2000多亩承包田全部租给了农业企业,在德清随意走了几个村子,记者看到的都是连片的农作物,多则三、四千亩,处处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浙江德清县县委书记杨建新:“我们现在大概流转的土地是70%左右,它有季节性流转和长期性流转,大概都占50%左右,我们现在流转有一个基本性的要求,就是不破坏粮食的生产能力,在粮食紧缺的时候,他可以退回去种粮食。”

  杨书记说,这几年,他们通过加快农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不但让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为农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腾出了空间,规模农业企业达到240家。

  承包地的老板:“我们给农民的租金是5年一变,根据国家政策,当地粮食价格调升,我们目前租的是5年,400块钱一亩地,那么再加上每一个工人在我们这里干的工钱。”

  王经理说,在这儿干活的工人基本上是出租土地的农民,他们不用考虑收成后的价钱问题,所有的风险都由公司承担,农民李秋法心里就有这样一本帐,他家有5亩承包田就租给了这家公司,每年可稳定收入2000元,同时他也被该公司聘用为一名管理者,每天都按时在这里上下班,每月拿固定收入700元,这和以前自己种地的时候差别很大。

  农民李秋法:“一亩地种的收入大概是350元左右,现在嘛,种种吃吃还够的,我们另外嘛,全都出去打工了。”

  李秋法说以前家里土地没有租出去的时候,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地所得的几千块钱,而且几乎是全家起上阵,现在由于土地的流转,腾出了家里的不少人手,可以从事其它的生产,家庭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钱也越赚越多了。

  农民李秋法:“收入来源是养蚕,是一万多一点,另外是打工,我们六七百,他们是一千多,多一点。”

  李秋法说现在他们家每年土地的收入只占家庭总收入的10%左右,而且他再也不用为收成如何,粮食能否卖得出去而犯愁。农业企业让许多当地像李秋法这样的农民当起了“农业工人”。

  浙江德清县县委书记杨建新:“我认为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最主要的就是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工业化,推动城镇化,让农民从原来传统的农业转到工业,转到三产,提高他的收入。那么这样反过来也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原来我们这里大概是人均一亩2分左右,一个农民,全部时间都在田里,相对来说,这个效益肯定是很低,那么现在大批的劳动力转移出去以后,剩下的农民他也可以搞规模经营,搞集约化经营。”

  县委书记杨建新介绍说,他们除了发展农业企业,就近就业及工业转移出去以外,政府还对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让农民有目标有秩序地进入市场。

  浙江德清县县委书记杨建新:“一个是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就是初中毕业以后,分了两批,50%是进入普通高中,50%是进入我们德清县的几个职业学校,实习以后就可以就业了,还有一块就是确实还没有在学校毕业的,我们就是培训这些农民,这两年,我们政府花了一些精力,投入了一些钱,每年要培训上万的农民。”

  目前,德清7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向了二、三产业,去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7461元。在中国的百强县中排在第36名。

  据我们了解,目前德清已经有7成的面积实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流转,这不但为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的规模经营腾出了空间,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而我们的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有些地方更是人多田少,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是个人多田少的地方,农民人均耕地不到6分。芦溪县虽然耕地不多,但当地农民都有种苗木的传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加大,这让芦溪县看到了机会。

  江西省芦溪县县委书记宋迪维:“我们县里就决定把这个苗木产业,作为

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来抓,为了鼓励农民种植苗木,我们政府采取扶持的政策,当初就是农民每种一亩苗木,我们政府奖励三百块钱,同时,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一些种苗进行回收、销售,解决农民个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江西省芦溪县花卉苗木协会会长肖福文:“我们作为一个龙头企业,主要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对每个农户参与苗木生产,由我们工地提供种苗,再以保护价给他回收,我们公司再到全国的一些城市,建立销售网络,销售点。”

  芦溪县县委书记宋迪维说,协会所起到的作用除了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指导,还为销售环节提供服务,他希望通过协会能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整合起来,让芦溪的苗木产业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江西省芦溪县县委书记宋迪维:“就是把农民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龙头企业,通过协会来解决,特别是在市场销售,通过协会的组织发挥作用,在农民和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一个纽带。”

  芦溪县的农民反映说,原先没有协会的时候,有时苗木就会卖不出去,而现在有了协会,为他们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

  江西省芦溪县农民:“没有成立协会的时候,我们的产品,一个是产品销不出去,再一个种苗基本上病的话,我们也不懂,成立协会以后,对我们的种苗提供技术知道,还有销售方面,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位花农说,成立协会以后他们就只管种植种苗,其余的从技术、选种、销售都有协会来管,非常省心。目前芦溪县已成为江西省最大的一个苗木生产基地。据介绍,参加花卉苗木协会的农户,把土地租给公司后,可获得三项收入:一是土地的租金,二是公司雇用他的工资,三是花卉苗木的销售款,一年下来也有不少收入。

  江西省芦溪县花卉苗木协会会长肖福文:“我们协会带动1200多户参与共同发展苗木生产,去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左右,人均从事苗木生产的有4000多元。”

  主持人:在建设新农村中,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新的模式,来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我们发现许多当地与农业相关的龙头企业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村企共建的新模式已经在很多地方渐成气候。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有220个行政村,村域内或与村相临企业的有76个,占总数的34.5%。企业在农村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与农村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挥企业与农村间的帮建作用,实现共建和双赢,成为这个市抓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市委书记宋长生:“采取了工农联盟,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支持工业,村企共建,互利双赢,这么一个新机制,这样做的好处呢,能动员更多的企业来帮助农村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使更多的人,更广泛的范围,来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

  宋书记介绍说,七台河市企业和农村混居较多,在一些村里,农村村民居住的很多都是工人,而且还有很多企业就坐落在农村的周围,大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这些早已形成的天然联系,为村企共建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市委书记宋长生:“他可以帮助发展经济,利用工业的工人的素质,培养农村的农民的素质,他可以一起经常搞一些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的活动等等。”

  为了保证村企建设的稳定发展,七台河市各地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委书记赵恒太:“我们主要是通过企业和农村直接签订这个合同,通过产品市场运作的方式,把企业的利益、农民的利益和基地的建设整体上结合起来,这样实现双赢,在政策上我们又予以支持,这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发展,对农户发展的一些贴息政策得以实现,同时我们主要是鼓励中介组织,鼓励企业和农民直接接触市场,实现双赢。”

  当地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优先解决企业贷款和企业用地,并推荐有一定基础的农户加盟村企共建。企业则为农户解决种鸡,饲料加工,饲养技术,服务统统由企业提供,也以订单协议的方式收购农户的产品。

  黑龙江省大森林食品集团总经理袁振平:“我们全程为养殖户服务,为养殖户提供基础饲料,兽药和防疫,养殖户为公司提供稳定的货源。我们和养殖户建立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达到双方共赢。”

  村企共建中,企业获得了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村的经济和农户的收入。这位养殖户就体会颇深。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农户:“原来我这个鸡场建成以后,一年能养10万只鸡,只能养一半,为什么呢,销不出去。现在呢,每只鸡在原来一块钱的基础上,能增加5毛钱左右,这样的话年收入能增加又能整15万到20万 ”。

  目前,七台河市220个行政村已全部与相应企业签订了村企共建协议,结成共建对子,走上互利双赢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而在浙江德清县则积极探索了一条“乡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并驾崛起的新路径,提出了“五化”战略。

  浙江德清县县委书记杨建新:“五化是我们2003年下半年,我们县委县政府对德清的三农工作的发展,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五个化,第一个就是农业的企业化,就是怎么来通过土地的流转,推动农业的适度的规模经营,以工业的理念来办农业,第二个化我们提出居住的社区化,第三个就是就业的非农化,第四个就是管理的民主化,在农村怎么建立民主法制建设,包括对集体资产的管理;第五个就是社会保障化,对每一个化实施,政府都有投入。”

  浙江德清县县委书记杨建新:“像我们农业的企业化,支持农业的发展,实施贴息贷款,还有一个就是建立农业的担保公司,为农业企业在金融机关贷款提供担保,因为农业企业没有有效的抵押物,那我们成立担保公司,那么像就业非农化,每年也有几百万的投入,还有居住的社区化,那投入更多了。”

  县委书记杨建新说,这两年他们都要投入上亿的资金,反哺到农业,投入到农业、农村、农民当中去,现在他每天要考虑的就是把县域经济做强做大,以更好地反哺到农业中,步入了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快速通道。

  主持人:我们在浙江德清采访的记者回来说,真羡慕那儿的农民,许多农民的住房都是自已花费几十万元建造的,而且还实现了居住社区化。的确,我们说建设新农村不是要图有虚表,只有一个花花架子,而是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我们希望农村让我们喜欢,让我们可羡慕的越来越多。好,感谢收看今天的《中国财经报道》,下期节目再见!

  主编:任速雁

  责编:张 菁

  记者:寇宇红 朱 珠(实习)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2:05——22:25(首播)

  周五: 23:15——23:35(首播)

  相关专题: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