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破译“鬼故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15:49 南都周刊 | |||||||||
专家破译“鬼故事” 毛骨悚然之谜 在黄铎香教授眼里,“鬼故事”大致有三类:一是人伪装的,所谓人吓人,由人扮演鬼来达到某种目的,有时候则是误会,如白毛女由于满头白发,人们看见了便以为是“鬼
作为广州市中山三院心理咨询专家,黄教授认为有些故事本身有科学的内核,因而演变成为某种习俗,这值得尊重。比如民间习俗喜事贴红色的字,丧事贴黑字、白字,这是根据颜色心理学而形成的。如风水问题,涉及通风、朝向等科学原理,往往在民间演变成为各种鬼故事的版本,但实际上仍包含了对地理位置的科学分析。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对鬼故事产生那么大的恐惧呢?科学研究表明,恐惧实际上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习来的。恐惧的经验能通过大脑储存下来,一部分必然导致危险的经验能不时地提醒人们,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作出相当的警惕;而另一部分有惊无险的经验,则能逐步提高我们对危险的容忍程度,也就是说人会慢慢地习惯某些场面,而不会再引发大脑的警报了。 脑扁桃体引发恐惧 科学研究表明,恐惧反应的产生是由位于人脑深部、呈杏仁形的脑扁桃体控制的。脑扁桃体能够收集从人脑各个区域传来的恐惧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当这些信息的恐惧级别达到一定程度时,脑扁桃体内一处名为“中心脑扁桃体”中的神经元就会将恐惧信号发送到全身各处,人就会出现心跳加速、冷汗直冒等恐惧反应。 同时,科研人员还发现,能增加焦虑感和压力感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增加部分中心脑扁桃体中神经元的神经电活动,而能够减轻焦虑及压力的催产素则刺激了中心脑扁桃体另一区域的神经元活动。此外,受催产素刺激的中心脑扁桃体神经元还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这种物质能够抑制对抗利尿激素敏感的神经元的活动。 由此看来,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对中心脑扁桃体的神经元有着截然相反的效果,这两种物质会对人的行为产生相反的影响。而不同人的中心脑扁桃体中针对这两种物质的受体数量和比例有所不同,也是导致不同人对恐惧的天然反应不同的原因。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生性怯懦,而有的人又“胆大包天”了。 脑扁桃体还担负着将人体的感官知觉转化为行动的重任。人的感官虽是在接收大量的信息,一般情况下,人脑中高阶的皮质区会将大量翔实、精细的信息传送到杏仁核,杏仁核则优先处理引发恐惧或其他情绪的刺激源,同时忽略较不紧急的信息。而当面临紧急突发事件时,它则会完全绕开脑皮质,把没有经过精细处理的感官信息通过下皮质区域直接传送到脑扁桃体。 揭示“毛骨悚然”的真相 恐惧感的发生是人脑一连串变化产生的结果。大脑接收到来自外界的信息,转化为脑部能理解的语言,人马上进入警戒状态。人脑的重要记忆库存海马回将接收到的信息与以前熟悉的信息作对比,并传送给脑扁桃体作进一步分析。如果分析的结果令人不安,脑扁桃体就会继续导演一连串的变化:指示脑干细胞让你脸上露出害怕的表情,使人变得紧张而易被惊吓;将正在进行但不重要的肌肉活动僵凝住,加速心跳,提高血压,使呼吸变缓。同时,脑扁桃体会与海马回联手指挥,使注意力集中在恐惧的来源,让肌肉进入备战状态,让眼睛专心注意一切危险事物。 一旦这些信息全部传递出去,恐惧便隐然成型:人会感觉到胃部抽紧,心跳加速,肩颈肌肉僵硬,四肢颤抖。全身僵凝成一个专注的姿势,仔细凝听任何声音,脑中飞速盘算可能的危险与因应之道。这整个过程,从惊讶到不确定到不安的恐惧,完全浓缩在一两秒之内。 当恐惧来临的同时,人的身体也调整到最佳的运动状态,甚至可以超越自身的极限。这是由于具有威胁性的信号启动了大脑额叶系统中的紧张激素系统。人能在瞬间获得更多额外的能量,甚至可以补充器官的缺陷。如近视者在生命受威胁时能突然看清远处的物体,而在获救后,又不得不依赖眼镜的帮助。另外,“毛骨悚然”一词也并非空穴来风,在极度紧张的情绪下,人的头发的确能如动物般竖起,从而在外敌面前彰显自身的高大与气势。 尽管恐惧让人避之三分,但人们仍然热衷于在各种鬼故事中营造阴森氛围,究其原因,是由于恐惧发生时,人脑能够释放多巴胺,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所有能让人感到快乐的行为,比如饮食,比如性。在这种快感的鼓舞下,人们便有充分的理由发掘自己的想象力,让各种鬼故事通过低沉的嗓音,传播到街巷的每一个角落,以期获取更多的多巴胺,满足“心跳”的刺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专题: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