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校园SNS:高校最流行的交际社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11:09 国际先驱导报

  融合了Blog和BBS的功能、用户皆为大学生的校园SNS,源自国外,但在中国绽放出新花,成为大学校园里最新的沟通方式、最流行的校园风尚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唐轶、刘路报道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李钧同学至今还记得8月4日那天的情形,当时她一整天都有点心神不宁,“那天学校断网,太郁闷了,你知道一天不上‘校内网’有多不爽吧?”李钧6月份在校内网注册,一有时间就上线,经常夜里两
三点了还挂在网上。李钧每天都会在校内网上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情点滴,很多朋友看了日记也会写下评论。李钧说:“能和认识的同学、朋友换一种方式交流,感觉很奇妙。”

  东北师范大学的刘洋虽然上谊多网没多长时间,但谊多网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谊多网已经成为我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功课。每天都有人关注你、问候你,心里暖洋洋的。”

  如今,像李钧、刘洋这样的年轻人只是校园SNS(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即社会型网络社区)庞大用户群体的一员,这个群体采用当代大学生最热衷的便捷的沟通方式,享有最时尚的网络生活。目前,校内网、占座网、谊多网这类校园SNS的发展相当迅速。

  “网上花名册”

  SNS——社会型网络社区,顾名思义,它就是社交关系的网络化。将我们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根据不同的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从2003年3月起,SNS网站悄然从美国兴起,短短的5个月内SNS就风靡整个北美地区。据统计,在硅谷工作的三人中就有一个人使用SNS来拓展自己的交际圈。

  而校园SNS在众多的SNS网站中异军突起,最有名的就是Facebook网站。Facebook在英语里的意思是“花名册”,在每年开学的时候,新生都会将自己的照片和其他个人信息登入Facebook。但是在2004年2月,

哈佛大学的几个学生想到,为什么不在互联网上建一个Facebook呢?

  最早的Facebook只对哈佛大学新生开放,而如今,拥有着1240万用户的Facebook已经是美国拥有最多年轻人用户的一个网站,用户平均每天会有18分钟的时间在线,67%的用户会每天登录Facebook。Facebook覆盖了美国2000多所大学,范围还扩展到

墨西哥、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随着Facebook在美国的兴起,国内也开始出现众多这类网站,有校内网、谊多网、5Q网、亿聚网、占座网、露脸网等。他们基本上都是仿照美国Facebook的模式。校内网就是这种Facebook模式中国化的最早尝试者。

  一网通全国

  国内现有的校园SNS一般都严格限制注册,只对大学生开放。比如,只有拥有@xxx.edu.cn的学校邮箱或是在指定的大学IP地址范围内上网才能注册校内网的账号。校内网鼓励用户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所在院校、性别、年龄等信息,上传自己的真实照片。此外,各个网站还开发有个性blog、方便的交友功能、论坛群等等。每个用户在校园SNS上都有自己的档案和个人页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的王同学找一位中学女同学的联系方式三年而不得,却在校内网上意外地搜索到她的档案。“她和我是一个中学的,却从来没有和她说过话,也不知道她考上了哪个大学,真没想到在这里能找到她。我们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校内网具有强大搜索功能,既可以全站精确搜索,也可以选择某个学校搜索;可以输入名字模糊查找,也可以通过群、社团、学校搜索,是一个不错的“怀旧求新”的交友平台。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的万荻说,校园网是个“挺神奇的idea”。

  值得注意的是,校园SNS的用户群不仅仅局限于发达地区的知名高校,同样可以看到青藏、云贵、黑龙江、新疆等边远地区的用户活跃的身影。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董静说:“我在校内网上认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在校园SNS这类网站上,偶尔还能看见一些专门使用繁体字的用户,他们大多来自港、澳、台地区。Ciel来自台湾,现在在北京某高校就读。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大陆要多结识朋友,上校内网就是要“识多一点见多一点”。

  朋友多了,组织活动就变得顺理成章。校园SNS适时地为用户组织活动,大大增加了校园SNS的吸引力。以校内网为例,目前该网站已组织活动1200多个,包括:暑假联谊、校内互动、舞会、出游、共同学习、兼职……

  虚拟交往有局限

  以校内网为代表的校园SNS在中国走红,除了因为它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友方式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因:由于高校BBS严格的封闭管理使大学生在离开学校后无法登录校园BBS,校园SNS满足了已毕业大学生的“校园情结”;Blog传播的局限性、以及传统

校友录网站重集体轻个人理念的弊病,使得大学生们更青睐校园BBS……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校园SNS迅速走红。

  但是这类虚拟沟通方式毕竟有其局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认为:“网络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或文化,它只是在改变社会运行‘公式’中的某些要素的‘权重’。校园SNS只是在时间或空间上补充了传统的交友方式。它的优势是能扩大交友范围,提高效率。但是,它仍然主要是以文字符号为中介的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相比,交流手段较为单一。因此,人们对彼此的了解也是较为单向的,人们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复杂的多面。”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