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国新闻周刊专题 > 正文

发生在现代密码之前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08:58 中国新闻周刊

  发生在现代密码之前的故事

  密码可以分为古典密码和现代密码。

  古典密码有很多种形式。

  古希腊的斯巴达克人在各部落之间传递信息时就已使用,比如A部落将兽皮裹在一个木棒上,然后纵向写信息,然后撕下兽皮,B部落收到兽皮后,裹在一个和A部落所用的相同直径的木棒上,读取信息。

  到了恺撒大帝征战的时候,研究者发明了一种被称为“恺撒密码”的密码形式。这种密码运用了替换的原则。比如传递“APPLE”这个信息,在密码中,所有字母向后错3位,那么字母A被用D代替,P同样后推3位,以S代替。密码接收方,只要记着这个推算的数位,就能还原“APPLE”。这是古典密码中最简单的一种,叫做单表密码。

  之后又衍生出了多表密码、多字母密码。

  古典密码都能写成一个代数式,是最简单的代数,运用初等数学可以解出来。

  二次大战时有了密码机,密码也就进入了机械密码时代。密码在战争中运用广泛,发展迅速。

  那时候用的是“对称密码”,即用“密要”对消息加密。

  比如传递“APPLE”这个信息,原始信息APPLE被称为“明文”,如果加密是A+3=D,“3”这个数字就是一个密要。解密就是D-3=A。这时加密和解密的密要如果是一样的,就叫对称密码。

  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缺陷。解密时需要密要,加密者还要把密要同时传给解密者,这个传递的渠道被称为“秘密信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种DF算法,根据其密要交换的思想创造了“非称密码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加密的密要,和解密的密要是不一样的,这就解决了密要传递的问题。其解决的办法是:加密和解密双方各有不同的密要,称为“密要对”,密要对满足一定的数学关系。

  通常,计算机在有效的时间内是解不开“密要对”的。

  “非称密码体系”是现代密码学一个很大的发展,一直影响到现在。

  战争结束后,密码从军事上慢慢转为商用或民用。随着上世纪90年代网络的普及,掀起了密码民用的狂潮。

  (本刊记者/唐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