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西安事已远 犹有巨碑守故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8:53 千华网 | |||||||||||||||
70年前的“双十二”日,一位将军在西安举事,震惊中外。如今,将军已逝,风雨飘摇的日子已远去,只剩后人在他的故里无限唏嘘。70年后的12月12日前夕,将军的故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千山区下石桥老虎口的一块巨型纪念碑。这块身刻“天下第一张”、重120吨的巨石,从开采到雕琢历时9个多月,南行70多公里,费尽周折来到将军的纪念馆前,它的使命就是为了给那段厚重的历史做一个厚重的见证。
正逢“双十二” 巨碑到故里
巨石原本一直沉睡在千山区下石桥老虎口采石场附近的山里。今年春天,台安县政府为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把少帅故里的纪念馆修葺一新,并想在纪念馆前新矗一块石碑。就把它从山里“请”了出来。在12月12日前两天,巨碑正好雕成,9日开始运送。经历一天一夜,10日早5点多顺利来到将军故里,并和碑座“对接”成功。 石碑的花岗岩石料刚采下来有50多立方米,雕了俩月,体积减为25立方米,整个碑身高9米、宽2.5米、厚0.9米,上刻五龙和“天下第一张”五个字。就这样,这个大家伙还有120吨重。为了固定它,碑座也是重量级的——高2.5米、宽3米,也是通身花岗岩。碑座上,光是安插石碑的石槽就挖了一米深。 劈山运石 故事一箩筐
当初想建碑时,合适的石材很难找,这个任务落到了负责开采并雕刻石材的总设计师陈宝石肩上。 “我的名字就和石头有缘,发现巨石也真是靠机缘。”陈宝石介绍,当时他走遍了很多采石场,也没发现符合“通身无纹,上下一色”的石头。今年春天,他到了老虎口石场,登上一座山的半山腰,一眼就看中了对面峭壁上的一块大石!从开凿到取石,直到7月份才完成。把石头从“母体”脱离并运下山那天,正逢狂风大起,不久,大雨也随之而来。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20多名工人用工具和人力把石头运下了山。“当时本想用300吨的吊车吊的,但车根本不够劲。我们想到了用‘拐子’。这是一种产自河北的工具,比自行车的打气筒还小,但就是靠这些‘小不点’的杠杆原理,把这个大家伙运下了山。” 12月9日运送时,巨碑一路上压坏了一辆载重100吨的运输车和一辆载重300吨的吊车,“进台安县里,正好路过将军像时,吊车的俩轮胎爆了,主梁也被压弯。我们都开玩笑说,是将军想看看碑呢。”陈宝石说。 “天下第一张”的三个由来 台安县旅游局局长石宝库介绍,碑上的“天下第一张”五字可谓含义丰富。第一,1955年到1964年,中国1300多人被授予少将军衔,其中张姓的将领就占了103位,人数上居首。二是近年来,全国重新统计百家姓人数,张姓人口居第三,是个庞大的家庭,而张将军也是其中之一。三是张姓相传是黄帝赐给子孙的姓,张将军也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16日,等纪念馆开馆后,人们就可以在碑前追思前人功绩了。
张学良将军的出生地。
新修的张学良纪念馆。
准备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型石碑。 见习记者 杨奇摄 记者 张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