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你是聪明还是愚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14:02 青年参考
郭爱婷/文
要想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否,首先,应该明确“智力”的定义。对此,心理学家有一个普遍的认定:智力是一种一般 的心理能力,包含推理、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思想、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能力。心理学家根据角度的 不同而设计出不同的智商测试方法,即通常所说的IQ测试。 其实,根据上面提到的“智力”的定义,“智力”应该包含多种能力,因此,心理学家设计的所谓IQ测试,会因对 智力含括内容的理解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人把“智力”定量为一个分数;有人则认为“智力”包含多种方面,可以分别测量。 德国《经济周刊》文章认为,对于你曾做过的某类IQ测试,大可不必介意。如果分数低,可能是题目恰好是你不擅 长的那一方面。同理,分数高只不过说明你在某方面能力较高而已。
人拥有 七种智力 传统的测试方法已受到许多西方心理学家的批评。他们提出,人不仅具有多种智力,而且人的这些智力都与具体的认 知领域紧密相关而独立存在。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心智的 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这个理论彻底颠覆了“IQ高就聪明,IQ低就愚笨”的看法。 加德纳认为,相对独立存在着7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 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加德纳进行了多种情况的研究。包括: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对特殊儿童(“神童”、“白 痴天才”)的研究;对智力领域与符号系统关系的研究(如:言语—语言智力是靠语言符号支持和反映出来的);对某种能力 迁移性的研究;对某种能力独特发展历程的研究;对多种智力学说的研究;对不同智力领域需要不同神经机制的研究(如:音 乐—节奏智力中的最核心部分,是对声音高低的敏锐的区分能力);以及对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研究等。 “多元智力理论”的本质是:承认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承认各种智力是多 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简言之,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我们判 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当然也不应用一个标准。
“多元智力理论” 是耶非耶 然而,对如何判断智商高低的讨论,并未因“多元智力理论”的出台而戛然而止,反而更因此甚嚣尘上。 一方面,“多元智力理论”拥趸者众多,特别是在教育界。对于加德纳主张的“每个人拥有不同潜能,这些潜能只有 在适当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的观点,人们普遍表示赞同,并积极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实施个性化教学以挖掘学生潜 能。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的“因材施教”,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美国现在有上百所学校自称为“多元智力学校”,很多教师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取 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我国近年来的素质教育改革中,也有很多人在学习和运用这种教育理念。 但另一方面,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反思也在不断进行着。 加德纳教授本人就曾反思:尽管其理论是在大量研究基础上的综合分析,但在理论上仍是一种“主观因素分析”;另 外,他认为将其视为一张万能的“教育处方”是不对的。 许多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理论提出了质疑。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赛普斯承认该理论的确涉及人类能力的许 多方面,而且这些智力的提出看起来也符合加德纳教授本人列出的标准,但仍显得十分武断;美国精神药理学家斯滕伯格批评 加德纳教授混淆了“天赋、才能和智力”这些术语。
多种智力 无中生有? 最经典的反对声音来自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资深教育哲学教授约翰·怀特,在其所著《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力 理论的神话》一书中,他彻底否定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根本不存在多种智力,该理论不过是“神话”而已。 甚至,他认为,那种人为的智力划分,是些无中生有的自我观念,是来自加德纳自己的价值判断。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英国优秀教师菲尔·比德尔想尽办法让一帮调皮捣蛋、成绩落后的13岁儿童好好上课,并去尝 试发展各种能力。结果正如他告诉学生的那样,大多数人的肢体运动智力和音乐智力发达。于是他据此调整教学方法,利用空 手道来教他们学标点,用和着吉他的歌词,来教他们什么是形容词。这样的教学方法让人着迷,但其真的有效果吗? 很多人在用这一理论“哄”学生用非传统的方式学习。对此,约翰教授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对孩子天性的人为 限定。“多元智力理论”的这种思维定势,以及认为“天性起主要作用”的观念,是很危险的。 因此,约翰教授对其的最终评价是:在这个意义上,“多元智力理论”与传统智力观如出一辙。尽管有着一副多元的 面孔,但它给人带来的压制一点都不比“IQ”少。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