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豆子生活在网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14:36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李梓

  一个叫作蓬蓬的小女生无意中闯入了一个叫作豆瓣的网站,从此她生活的一部分就被分到了网上

  豆子蓬蓬一直担心她的生活是一种不正常的方式。

  她工作勤奋,深得领导信任,热爱旅行音乐,还有一个小爱好:考古。从外到内,她和上海其他的白领没有什么不同 。

  她唯一担心的是,她的生活的一段被放到了网络上,豆瓣成了她的生活的一部分。

  “此前我从来没有这样疯狂地在一个网络社区注水,我从来没有迷恋过任何论坛或者网游之类。有时候我觉得太浪费 时间了,有时候觉得不安,一个人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乐趣来自网络,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吗?”

  触豆记

  蓬蓬不太记得是因为什么才注意到豆瓣网的,2005年6月,她使用网络搜索时,偶尔搜到了一个博客,在那个博 客上看到了关于豆瓣网的介绍和评论,于是她作为豆瓣网的第1700多位用户,闯进了豆瓣网。

  豆瓣于2005年3月上线,到6月还没有什么人,也没有太多内容,今天的豆瓣全是豆子们以蚂蚁搬家的功力,一 点一点砌起来的。豆瓣在今天,常常被当作web2.0的一个标杆被宣扬,这是当初的豆子没有想到的。

  “其实我对新的科技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只要东西符合我的兴趣就好了。”蓬蓬说。在此之前,蓬蓬曾经被许多朋友 邀请进入过他们的社区,比如猫扑,但是,在其他的地方,蓬蓬经常有一种找不到方向的感觉。“你知道你的朋友喜欢什么, 但你怎么保证你和你朋友的朋友仍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蓬蓬说,她认为这是其他的网络社区不能吸引她的原因。

  今天,蓬蓬已经是豆子里面的资深用户,豆瓣的创始人杨勃说:“豆瓣的前2500名用户是豆瓣的核心。”蓬蓬也 很赞同这句话,“据我所知的,和我们差不多同时间进入的豆子,很多都一直玩到现在,而后面的人却普遍走马观花。”

  在进入豆瓣之前,蓬蓬几乎没有在网络论坛里注过水,今天,她所在的豆瓣小组“bt2.0”是豆瓣里最资深的小 组,和那些最初的资深用户一样,她也参与了许多豆瓣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蓬蓬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曾经大量地把她接触到 的碟和书的信息录入到豆瓣里。“豆瓣的所有内容,都是由豆子们一点点建设的,我们可以说是看着它一点点长大。”蓬蓬说 。随着豆瓣长大,她和其他人还曾经认真地讨论过豆瓣的出路问题,这些都是普通的网络社区用户所不具备的归属感,这就是 web2.0的魅力——真正的互动与建设性。

  生活被豆瓣化

  2006年,蓬蓬有机会去欧洲,在

意大利的一家书店,她拿起一本看上去不错的书,很自然地想到“不知道豆瓣上 有没有对这本书的评论”,想完后,她突然想起自己的现实位置,并惊觉生活已经被豆瓣化。

  “生活豆瓣化”最初由一个豆子在豆瓣里面提出,并引起了广大豆子的共鸣。在广大豆子所生存的小组里,有许多小 组已经形成了跨越网络疆界的圈子,彼此对对方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都非常熟悉,豆子们形成了固定的网上聚会的习惯,并慢慢 地扩展到网下,成为真正的朋友。

  “在豆瓣的这几年,我觉得最珍贵的就是认识了现在这批人,有人和我一起去逛街,有人和我一起去看展览,还有人 一起去看电影,对我来说,这足够了。”蓬蓬说。

  豆瓣的人“很整齐”,蓬蓬说。她认为,豆瓣上的用户符合某个关于网民的推论,以学生和“不得志的小白领”为主 ,在她所呆的几个组,大部分人都可以叫做“白领”。他们被读书评书的旗帜所吸引,逐步汇集到豆瓣里,有些特别的小组甚 至讨论一些很深奥的让别人看不懂的书,这对于爱学习的一群人来说其实很有吸引力。从这点来说,豆瓣其实是很小众的。

  “现在,老豆子们已经普遍相信豆瓣的品味,我有一些书,就是看了豆瓣的评论才去买的。而在生活里,偶尔发现一 本质量不错的书,一搜发现豆瓣还没有相关的评论,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今天,豆子们把他们的豆瓣化总结为若干条明显症状,比如不睡觉守在电脑面前刷屏,几天不上豆瓣就觉得不自在, 依据豆瓣的推荐决定自己的品味等等。而更高级的豆瓣化是娱乐豆瓣化。很多人已经倚赖于豆瓣形成的圈子而进行聚会和休闲 ,这种从网上到网下的互动,在一般的网络社区里是达不到的,很多网友聚会,都会因为各人爱好的不同,所在城市的不同、 身份和行为习惯的不同而大受限制,而豆瓣小组却能纷纷在各大城市落地,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