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记者成了这场戏的群众演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10:35 青年周末

  记者成了这场戏的群众演员

  为什么立二能够成功地躲在幕后,全程操控这一切,却始终未暴露?或者说,为什么记者们在这一事件中没能揭示真相,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推波助澜,如一名记者事后所说的“被利用了一把”?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能验证立二的说法

  孟科,湖南经济电视台《都市1时间》记者,曾在40多天的时间里,几乎全程跟随拍摄艾晴晴的交换过程,是接触艾晴晴最多的媒体记者。他对《青年周末》讲述了自己“上当”的过程。

  孟科说,他相信立二曝出的那些内幕。

  所谓“真相”暴露出来后,孟科给立二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孟科吧?这让孟科很诧异:你怎么知道的?立二回答:你天天跟着艾晴晴拍摄,我当然知道你。“每次交换的时候,他都躲在角落里盯着呢,我感觉很恐怖”,孟科回想起来有些后怕。

  2006年11月15日,刚好是艾晴晴发起交换一个月后,这时的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孟科在这一天飞到北京,开始了对艾晴晴的专程采访。

  “在北京的40多天,我几乎天天都跟艾晴晴在一起。”在这段时间,孟科目睹了艾晴晴用

五粮液酒交换琵琶、交换CD、交换海报等过程,并且用摄像机记录了下来。但是40多天的跟随拍摄,孟科一直都没有发现立二这个人。

  但是孟科相信立二所透露的那些“内幕”:“也许立二讲的有一些不真实的成分在里面,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我经历过的,用立二讲的一些细节一验证,我知道自己确实是被骗了。”

  比如,立二说艾晴晴的那些博客都是他写的,王晓光则是一个不会写博客、不会写文章的女孩。孟科认为确实是这样。

  有一天孟科他们要做一个“艾晴晴心路历程”的节目,就是希望艾晴晴把自己的心理感受说出来,然后再配些音乐和画面。“但是她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让她写,也写不出来。她说自己没感觉,但那天晚上等她回去之后,博客就发出来了,那应该就是立二写的了。”

  “另外,她每天讲的都是一些不断重复的话。比如:我就是希望实现这么一个梦想,我感谢大家支持我——都是这些很程式化的语句。但博客中的语言,给人的感觉就截然不同。”

  记者曾发现疑点但没往下追

  立二在曝出此事时曾说,“曾经有一个传统媒体连续40多天不间断跟拍,但是他们都没有从中发现问题。”这个传统媒体,说的就是孟科他们。

  “我们并不是没有发现问题,只是我们真的是用一颗善良的心去看这件事,不想把这个报道做成狗仔队那样。”孟科解释。

  在私下里,孟科也不止一次问过艾晴晴:“我不做报道,你对我说实话,这事是真的吗?”这个问题,艾晴晴回答了不下一百遍,“是真的”。

  孟科说自己起初也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但只是怀疑艾晴晴的出发点是炒作。“我一开始觉得,这个女孩子无非是想出名而已,没别的目的。”特别是在100天结束之际,艾晴晴换到了一个3年的唱片合同,孟科当时想,她的确是在炒作自己。

  因此,孟科始终没有深究下去,而是把采访的着力点放到了原定的“青春励志”上,表现一个年轻人实现自己梦想的励志故事。

  一个个交换的过程,一直都让孟科觉得很真实,不过到了换温碧霞镜子那一步,孟科一度也产生了一点儿怀疑。

  “那天我本来跟她们约好了出来交换,但是我给她打电话,她不接,是她那个所谓的表姐夫接的,说她约了一个外地来的朋友出去了。但那天我意外在王府井看到她跟一个男孩子在一起,可能是她的男朋友。到了晚上,突然就接到她的电话,说她换到东西了,让我们第二天过去拍。”(事后立二报料,交换温碧霞的镜子,是立二在几天前就找人联系好的。)

  孟科还发现了其他一些疑点,但他压根儿没想到背后还有那么复杂的东西。“我们记者之间彼此也沟通过,但是没往下追。我们还是想保护她,只是想把整个交换的过程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谁知道后来的结果竟然是这样,让我现在受伤害这么大。以后我在做报道时会更客观一些,保护别人的同时先要保护好自己。”

  为了骗媒体她们居然可以这么真实的演戏

  艾晴晴还曾请孟科去她“表姐”家吃饭。这让孟科也挺感动,同是外地人在北京,他感觉艾晴晴真是一个挺不错的朋友。

  每次交换完,孟科也都会跟艾晴晴以及她“表姐”在一起吃饭、聊天,他根本没想到那个“表姐”也是假的(立二称,那个表姐只是他们的一个工作人员,跟艾晴晴以前不认识)。“有一次我去她表姐、姐夫家一起吃饭、打牌,你知道她们两个怎么讲话吗?艾晴晴对曹华说:姐,你记得我们小时候怎么怎么,曹华就说,我记得,那一年怎么怎么——她们两个居然可以这么真实地扮戏!”孟科说,自己压根儿就没敢想这居然是假的,因为当时的场景太真了。

  在立二曝出这事之后,孟科给艾晴晴拨过电话。“我不是说要骂她吧,但我起码要问问她”。然而这时,艾晴晴的电话已经停机了。

  起初孟科也曾看到有人在网上说,这件事背后有

房地产商在操纵,但他一直没这样想。“结果到最后,连她的初衷,她的所谓梦想,都是别人帮她设计安排的,她只是别人操纵的一个演员而已,这一点真是让我痛心,也让我很反感。”

  “演员”的说法其实来自立二。立二多次对媒体表示,艾晴晴别针换别墅事件只不过是一出网络剧,而王晓光只是一个演员。孟科苦笑着对记者说,他感觉自己就是其中一个不需要费用的群众演员。

  “别针事件”最终还是“涮了”媒体一把

  孟科说自己现在每天都感觉很被动。他的同事见到他就问:你不是去北京了吗?是不是被骗了?“我是抱着一个好心去报道的,但没想到最后是这样一个结果。其实她不仅是骗了我,还骗了太多的记者和大众。”

  孟科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没人能理解我现在的心情,想笑,想哭,想打人。

  其实不光孟科所在的湖南经济电视台到北京报道此事,还有其他很多省市的媒体都参与进来,甚至包括香港和台湾的。

  立二曾对记者罗列了一些数字,证明他策划的这件事是如此成功:全国主动要求采访的媒体有70多家,转载的则达到了500多家。在新浪的点击量达到了500万,天涯的点击也有85万多。但在众多报道中,提出质疑的媒体屈指可数。在立二报料后,表示意外和惊讶的记者却比比皆是。

  孟科总结说:“在立二之后,也许还会有立三立四也站出来报料。但不管他们讲什么,艾晴晴的这个童话破灭了,基本上已经被立二击垮了。以后再做类似的报道,我首先要审慎地考虑一下: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是揭示真相呢,还是仅仅报道一下过程?”(记者 马军 田雨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