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英国英语害人不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11:22 青年参考  

  撰文、摄影贾明舫(清华大学外语系副教授)

  现在我国学习英语的人,模仿美式英语者众多,很多教材、辅导班的名目就是“美式英语”、“美音教程”。但在上 世纪80年代我上大学时,英式英语还处在“盛世”。偶尔有同学模仿美音,总会被口语老师委婉地批评:在联合国会议上, 哪个发言人的英语若是有美国腔调,是要遭人耻笑的,粗鄙。

  谁知世事难料,到我大学毕业时,美式英语已处于“压倒优势”了,谁让美国在科技、军事、经济以及教育方面越来 越领先,英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紧跟白宫呢?就连到清华来访问的丹麦学生,都曾特意问我,他们的英语不会有英国腔而是更 靠近美音吧?那架势,就像当年我师弟刚从小山村来北京,刻意模仿北京土话,生怕流露出乡音似的(其实,北京话也是一种 “乡音”)。

  这英式英语也真有“害人”不浅的时候。那天我正在剑桥逛街,突然内急,匆匆奔入一家著名的书店,问店员洗手间 何在。店员非常和善,告诉我洗手间在secondfloor。我三步并两步地跑上二楼,找遍了每个角落,也没找到洗手 间,急得团团乱转,汗湿青衫。再问,回答还是secondfloor。直到店员有些不耐烦了,我才恍然大悟,都是这英 国英语害的!书店的楼梯口明明白白地写着groundfloor(一楼)陈列着哪类书,firstfloor(二楼) 有哪类书……secondfloor自然指的是“三楼”而非“二楼”。内急之下,我把英美两种英语的这个基本差别都抛 到脑后了。

  曾经有位美国教授说,她在伦敦乘公共汽车,基本上听不懂售票员的英语。我此次访问英国,没有在伦敦久居,体验 英语的场所多是地铁站、火车站、飞机场、博物馆等,这些地方流行的英语还是相当标准的英式英语,大概在这些公共场合, 大家也在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虽然英国的国土面积比中国小很多,但方言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就像咱中国人,虽然说的都是汉语,但南方 人说的汉语和北方人讲的汉语仍有很大差别。我们在国内学习英语时所谓的“标准英音”,在英国其实只有很少的人在坚持, BBC的英语广播本是“标准英音”的典范,但随着全球化的影响,BBC英语广播的主持人和记者的口音也开始五花八门起 来。

  记得在邱吉尔故居,讲解员衣着考究、举止儒雅,一口“纯正的英音”,但在庄园门口的售票处,工作人员的语言就 已经不那么“纯粹”了。我跟他开玩笑说:“你跟我说Thankyi,刚才一位加拿大朋友说Thankya,可我只会说 Thankyou。”那位工作人员被逗乐了。

  方言除了具有“地域差别”外,其实也具有某些“社会差别”——不同社会阶层的人,说话时所用词汇、腔调有很大 的不同。在剑桥多次打车的经历让我明白,

出租车司机使用的语言,同剑桥大学教授的语言确实不同。我去湖区旅行,在小村 庄温德米尔小酌,更大为感叹方言的差距——一位博导同一位村民热烈交谈了半个多小时,却一直搞不懂对方究竟在说什么, 只知道这位村民年近五旬,一辈子都呆在村里,没有出去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