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留加博士回国当“矿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16:11 青年参考

  ::文萧元恺

  

  “不能混日子”

  冯锐是个“湖南伢子”,出生在衡阳,那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金、银、铜、铁、铅、锌、煤等60多种。也许正是 家乡有这些矿产,才使冯锐对矿业如此热衷。

  冯锐16岁时就上了大学,1982年从武汉地质学院毕业,1986年获长春地质学院硕士学位,后来到中国地质 大学读博士。

  到北京读博士,时至今日,也不失为莘莘学子们的一种追求。然而,按部就班地读到第二年,冯锐就放弃了学业。也 许从那时起,“不能混日子”的观念就在冯锐脑子里扎下根来。

  1988年,冯锐选择了

留学,到加拿大攻读博士,依然主修矿业。拿下博士学位后,1993年,冯锐到加拿大一 家石油研究所供职。

  专业对口,环境舒适,收入丰厚,这是许多留学生梦寐以求的归宿。在研究所里喝着清香的咖啡,翻翻报纸,冯锐悠 闲自在地打发着时光。然而,一段时间后,冯锐那“不能混日子”的警示又在撞击他的心扉,他问自己:就这样过一辈子吗?

  

  善于“变废为宝”

  1994年,冯锐辞了职,来到温哥华,开始创业。利用自己炒股赚的一点儿钱,冯锐与他人合作,用5分钱一股的 价格买下了一家“垃圾公司”。此后,冯锐回到中国找项目。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时,冯锐还上过当。那是在安徽的一处铜矿,一家乡镇企业准备招商引资。结果冯锐投了1000 万元,项目就进行不下去了。初涉商海,冯锐交了一笔高昂的学费。

  吃一堑,长一智。经过努力,1996年,冯锐公司的

股票就涨到了4元。

  1996年至1997年,全球的矿业不甚景气,股市行情一股脑儿地向高科技倾斜,矿业股票急剧下滑。在这样的 情况下,合伙人“识时务”地退出了,冯锐却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

  这些年来,冯锐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探寻矿藏。不少已经被专家“宣判”无矿的地方,在他手里“变废为宝” ,“起死回生”。冯锐说,勘探成功一座矿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除了要有把握矿脉的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还要有组织 能力,因为这是集体作战。技术不到位,或者投入的力量不够,与矿藏擦肩而过的例子不胜枚举。

  冯锐每勘探出一座矿山,就成立一家公司,在当地招兵买马。

  冯锐说,探矿是个苦差事,地质工作者的浪漫都是文艺作品的夸张。冯锐的探矿成功率很高,这都是一座山一座山亲 自爬出来的。冯锐说,自己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住五星级酒店,也可以住茅屋草棚。

  

  颇有“群众基础”

  冯锐的太太来自台湾,现在全职在家带一双儿女。孩子们都出生在加拿大,中文都很好。冯锐说,不管孩子以后学什 么,中文都不能丢。他特意请来老师,每周给孩子们上两次中文课,训练正规的普通话发音。

  正在采访时,冯锐收到了新电子邮件。他打开看了一会儿,不觉笑道:“真肉麻!”

  我也凑上去看。邮件里的称呼是“敬爱的冯董事长”,内容大意是:您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您这样的老板我 们心满意足,我们一定知恩图报。

  冯锐说,这样的电子邮件他会不时收到,发邮件的都是跟着他干活儿的同胞,他跟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干活儿,一点儿 不摆董事长的架子。这些人有的本是农民,生活清贫,冯锐不但给他们创造了就业机会,还使他们靠勤劳致富。由于相隔遥远 ,他们往往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表达对冯锐的感激之情。这些邮件语言质朴,反映出冯锐颇有“群众基础”。

  (::加拿大《环球华报》)

  在加拿大希尔威金属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锐的办公室门前,立着一尊石牛塑像,三蹄着地,一蹄悬空。冯锐说,这 是他花一万多加元买的,是用上亿年前的特殊矿石雕刻而成。一席攀谈后,我明白了他为什么将这贼沉的玩意儿搬到高楼上, 因为矿石是他的最爱,牛劲儿则是他自己的写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