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7年帮扶死缓犯变成小老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11:01 法律与生活
文/张功和 谈云龙 提要:只因为一句“我会帮你”的承诺,公安民警杨晓滨17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帮扶一个死缓犯。无私的爱心, 最终得到了回报。 指点迷津许下郑重诺言 1989年,28岁的温少敏在江西省瑞昌市青山林场华山分场负责后勤保卫工作。当时,他血气方刚,个头高大, 脾气暴躁,争强好斗,后来发生的一桩命案,使他付出了惨痛代价。 那天,天阴沉沉的,华山分场职工分牛肉,不知怎么少了几斤,管后勤的温少敏出于责任心,就问华山分场一名职工 牛肉怎么少了,这名职工也没好气地回答:“你问我干什么?我又没有动牛肉。”温少敏当时被激怒了:“我只是问问而已, 又没有说是你偷的。”于是,两人就吵了起来。正好那天温少敏喝了不少酒,非常冲动,走上前去一把抓住那名职工的胸部向 后一推。那名职工猝不及防,整个身体重重地向后倒去,后脑着地,当场就晕了过去。林场的同事立即把他送往横港医院,不 久就醒了过来。当时横港派出所也介入了此事,看到受伤职工醒了,没有引起重视,就按一般治安案件处理。 一周后,不料这名受伤职工呕吐不止,随后转到瑞昌人民医院,被诊断颅内出血,两天后不治身亡。温少敏知道这下 闯了弥天大祸。是出逃,还是留下?他思想激烈地斗争着…… 此时,一个公安民警在他面前出现了。当时,只有21岁的杨晓滨是横港派出所一名普通的民警,由于工作关系与温 少敏相识。在受害人没死之前,他就给温少敏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劝其不要出逃,如果出逃被抓到就罪加一等。他说:“你要 相信我就别离开,法律是公正的,今后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我会尽力帮助你的。”杨晓滨苦口婆心的劝说,郑重的承诺,打动 了温少敏的心,也加深了他对法律的信任。3月7日,温少敏主动向横港派出所投案自首。自此,杨晓滨也因这一承诺,踏上 了17年漫漫帮扶路。 在温少敏收监的那段日子里,杨晓滨经常去安慰他说,你是失手打死人,况且又投案自首,罪不致死,你要相信法律 的公正。这时的温少敏时刻想着,等待自己的是死刑,还是有生的机会?幸亏有杨晓滨常来探望和开导,他的精神才没有崩溃 。 1989年10月20日,温少敏因有主动投案自首情节,最后被判处死缓。 一百封信与十多次探监 1990年3月2日,出事整整一年的温少敏被押送至江西省第一监狱进行改造。进入一个封闭的陌生环境后,想到 自己是个死缓犯,他感到非常无望。最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是他的家,当时儿子只有4岁,女儿6岁,父母年迈,妻子体弱多病 ,她弱小的肩膀怎么扛得起这么个大家庭,如果他妻子一旦不堪重负,提出分手,那将对自己又是个沉重打击…… 温少敏就开始自暴自弃,在监狱中打架斗殴…… 正当温少敏感到前途迷茫的时候,杨晓滨给他寄来了第一封信。信中的内容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他干枯的心:“你要在 监狱里好好改造,不要自暴自弃,如果那样,你将在牢里待一辈子的。你家里的事情请放心,我会经常去看望你父母家人的, 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会尽力帮助。如果你能好好改造,死缓也可以减刑,只坐十几年牢就可以出狱的,希望你好自为之,早日 走出监狱大门,走向社会……” 短短的一封信,就像一团火苗燃烧着温少敏的心,唤起了他追求生命的希望,他热泪盈眶。3月底,温少敏又收到了 杨晓滨寄来的包裹,里面有他穿的衣服和鞋子。 一个普通民警,非亲非故,凭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心帮助一名罪犯。从这以后,温少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感到 了社会的温暖,他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认认真真做事,处处与人为善,真心实意接受改造。由于表现突出,得到监狱领导的高 度重视和好评,温少敏获得第一次减刑,从死缓直接减为有期徒刑20年。通过这次减刑,温少敏更加相信杨晓滨的话,更对 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作为一名民警,杨晓滨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挽救一个犯错的人。刚开始几年,他每个月至少给温少敏写一封信, 每年至少去监狱看望一次。 在杨晓滨的关心与帮助下,温少敏思想慢慢稳定了,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后来杨晓滨的工作越来越繁忙,信渐渐地 少写了一点,但是每年还是坚持去看望温少敏一次。2001年,杨晓滨为扑灭危及武山铜矿炸药库的山火被烧成8级伤残, 辗转上海等地医治两年,无法去看望温少敏,于是他便给温少敏写信,他知道温少敏在监狱里特别需要关爱和支持。 家庭破碎 伸出援助之手 温少敏的出事,对妻子杜金玉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天塌地陷。死缓,在人的心目中是要坐一辈子牢。而她当时只有 25岁,前面的路还很长,是离,是守?杜金玉心里飘忽不定。 正在杜金玉举棋不定之时,1991年12月,杨晓滨提着果品来看望她的公婆和儿女,百般安慰和劝说:“我前不 久到监狱看过了温少敏,他很想你去看他,也很需要你去看他,他目前在监狱里改造很认真,如果你去看他,将更唤起他对生 命追求的勇气和力量。改造好的话,十几年就可出来。”在杨晓滨的反复劝说下,杜金玉终于下定决心去看望丈夫。 温少敏后来用一封1000多字的长信记录了他和妻子杜金玉会见时的情景和苦闷复杂的心情。 “金玉,夫妻之间犹如一面镜子,你照着我,同时我也照着你,相互之间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都清晰地映照在对方 面前。接见时看到你恍恍惚惚、若即若离、心不在焉的神态,我就感觉到你有什么重大事情或重大决定想告诉我,可你欲言又 止,似乎有难言之隐。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我想我们俩是到了分手的时候吧……我深深地怀念着那段永不再来的恩爱之情,每 当此时,眼中便会涌动着一股股男子汉自尊和伤感的苦涩之泪,尤其是不忍心看到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家毁于我的手中,真令 我万箭穿心,真想一个人独自嚎啕大哭一场……从我内心来说,我是不希望分手的,但我不能过于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牺 牲你的幸福,把我的幸福建立在你的痛苦之上,这样做未免太残酷了一点,何去何从完全取决于你,你有权利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尊重你的人格,尊重你的决定和选择,真心希望你和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至于我个人,即便遭受到再大的打击和痛苦, 我也能够承受得住……” 这封用热泪和心血凝结而成的信,感动了妻子杜金玉,从字里行间她看出丈夫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恋,她不能背叛丈夫 对自己的一片深情。 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养活一家老小,杜金玉只好带病去福建打工,一个人上两个人的班,忙完白天忙晚上,也顾不 了有病在身,一下班就去裁砖码砖或卸车,舍不得吃穿,把钱攒下来寄给儿女上学、父母生活和丈夫增补营养。然而,屋漏偏 逢连阴雨,1994年她和两个孩子都患上了肝炎。 杨晓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与爱人商量,毅然拿出全家多年来的全部积蓄3000元钱送到杜金玉手中,并编织了 一个美丽的谎言,说这是前不久他探望温少敏时带回的。杜金玉收下了钱,治好了病,继续用她那弱小的肩膀扛起了全家重担 。 而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民警杨晓滨始终如一地帮扶她的丈夫和家人。逢年过节,杨晓滨总要带爱人一同去看望温少 敏的双亲和妻儿,或送年货,或给老人小孩送补品水果,温少敏的父亲常说:“温少敏能有杨晓滨这样的朋友,真不知是咱家 祖上哪代积的德,哪世修来的福啊!”杜金玉也常想:杨晓滨与自己非亲非故,都那样热心帮助丈夫认真改造,争取让他早日 出狱,而作为妻子,能丢下丈夫不管吗?正是杨晓滨高尚的精神感动了她,鼓励了她,让她下定决心维持好这个家。 点亮生命航灯获新生 杨晓滨的帮教,妻子的坚守关爱,极大地唤起了温少敏对生的渴望,点亮了他生命航标灯。温少敏更加珍惜改造机会 ,更加认真做事,得到监狱领导重视,在他第一次减刑后不久,就当上了积委会主任,他一干就是12年,直到出狱。在他的 带动下,他所在的监区连续7年被评为“先进”,从倒数第一名变为前三名,他个人也连续11年被评为“积极分子”。正是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第一次减刑后又连续9次减刑,每次都是减刑一年多,最后减为14年零4个月,创造了江西省第一监狱 死缓减刑的纪录。 临近出狱,监狱长当着全监狱的罪犯说:“温少敏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他凭着自己不断努力和诚心改造获得了新生 ,他是我们监狱成立18来减刑最多、最好的一个。”温少敏的故事永远留在了监狱。 2005年1月1日,天气很好,外面的阳光显得格外亲切,温少敏一大早起来,办好出狱手续,心情轻松地走出监 狱。在他的内心深处,他这一切都是一个普通民警给予的,出狱后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杨晓滨,而杨晓滨此时已是瑞昌市公安局 治安大队的教导员。 温少敏回到瑞昌,杨晓滨以一个朋友身份在皇家大酒店热情地招待了他,并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温少敏说自己刚回 来,人生地不熟,暂时还不知道做什么好。“这样吧,我有个朋友开餐馆,你和你妻子一起到他的餐馆先帮忙,以后有好的工 作再说。”担心温少敏刚出狱不适应,在社会上瞎混,杨晓滨主动给他找好了工作,温少敏自然感激万分。 这样,温少敏一出狱就有事做,尽管有些辛苦,但他十分珍惜,与妻子一起干得非常卖力,两人每个月加起来有10 00多元收入,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安心。 后来,在杨晓滨的帮助和支持下,他与妻子、女儿、女婿4人合力开了一个小餐馆,生意十分兴隆。去年,他到高丰 镇承包一条水泥路,也赚了一些钱。后来他到广西桂林承包修路,当起了小老板,生活越来越红火。如今,家里的债务还清了 ,儿子的学费也不愁了,他还买了一辆崭新的摩托车。 温少敏,从一个死缓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完全得益于杨晓滨一句“我会帮你”的承诺和17年默默无闻的 履诺。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7年8月上半月刊)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