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格泉童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17:56 央视《讲述》

  与央视《讲述》联动报道(10月28日)

  特别视点:国内知名音乐人及夫妻组合冯小泉、曾格格,当初在爱情和事业的道路上充满了曲折,也充满了偶然和必 然。直到一首《中华民谣》唱响之后,他们才结束了漫长的苦涩岁月……

  格 泉 童 话

  蒋书

  1982年,已在哈尔滨小有名气的冯小泉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他离开了老家来到北京继续学习唢呐演奏。那 时冯小泉才十岁,刚刚离开家的他非常寂寞。可开学不久,同学忽然告诉他说:发现一个女孩特别像他的妹妹。这让冯小泉非 常奇怪:因为他从没有妹妹。也就是这个妹妹,从此和他写下了一段乐坛情缘童话。

  一、 情 缘

  那天,冯小泉在学校食堂排队打饭,同班的一个女同学对他说:哎,小泉,你看那个女孩,多像是你妹妹。冯小泉看 了一眼不屑道:她怎么像我妹妹,这么胖乎乎的?后来,冯小泉知道这个女孩名叫曾昭斌,也就是后来的曾格格,比自己低一 届。尽管冯小泉开始并不喜欢这个胖乎乎的北京女生,但他不知道,他却早被别人看好了。

  有一次,曾昭斌的父母到学校看曾昭斌时,突然指着冯小泉说:哎,那个小孩是谁呀?长得很精神啊!那时对冯小泉 没什么印象的曾昭斌茫然道:你说的是哪一个?妈妈说:就是穿一身白牛仔服的那个男孩。曾昭斌出去看了看,转回对妈妈说 :他叫冯小泉。这次最早的接触并没给他们二人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一晃几年过去了,已是大学二年级的冯小泉,一天在排练时又发现了这个曾格格。这次相遇却改变了两人的命运。那 是当时学校准备办一个国庆晚会,冯小泉和学校的一个流行乐队在琴房里排练。排练的乐声很大,也很好听,吸引了很多同学 都来旁听,曾昭斌也来了。那时曾昭斌刚上大学,9月15日才随新生一起入校,来了没几天。原来冯小泉在附中看到她时还 是小孩,这次在大学里一见,冯小泉突然觉得:此时已长大有着一头黑黑的披肩长发的曾昭斌非常漂亮,而且非常有艺术气质 ,已不是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了。

  排练完大家解散后,冯小泉从二楼的排练处出来,准备回他在四楼的琴房去,经过二楼的一间琴房时,正看到曾昭斌 在,就敲门进去和她聊了起来。曾昭斌说:你们排练的那歌很好听,你唱给我听听。曾昭斌很喜欢冯小泉的歌,冯小泉就坐在 那里边弹边唱。就在那一刻,两人都有了一种触电的感觉。从此后,他们开始了密切的交往。同样出身于音乐世家的两个人在 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他们在一起练习、一起讨论音乐,都被彼此的音乐才华所吸引。可好景不长,不久后他们却面临着分手 。

  当年只琴房的传达室有一部电话。有一次冯小泉的爸爸打电话找他,可那天他和曾昭斌一起出去了。琴房传达室值班 的老大爷喊:冯小泉、冯小泉,接电话!正好冯小泉班里的一个女同学经过,说:小泉出去了,我来帮他接。那女同学拿起电 话说:小泉出去了。小泉的爸爸问:跟谁出去了?那女同学反问:你是谁?对方说:我是小泉的爸爸。那女同学道:他跟他女 朋友出去了。小泉的爸爸又问:跟女朋友出去了?跟哪个女朋友出去了?那女同学一听来气了:就不告诉你。说着撂下了电话 。听说儿子在学校里谈了女朋友,小泉的爸爸非常生气。

  一个电话暴露了冯小泉和曾昭斌两人的恋情,这让他们非常担心。

  二、 相 恋

  冯小泉的父亲对冯小泉的管教非常严厉。早在冯小泉来北京上学时,爸爸就规定他:25岁前不准谈恋爱,30岁前 不准结婚。不仅如此,这个电话风波,让曾格格家里也对她开始严加管教了。

  曾格格的父母对曾格格的要求也特别严格,即使有人打电话找她都要受到“严格审查”。经常发生这种情况:打电话 找曾格格的同学,被她爸爸问的一塌糊涂,大家都对曾格格的爸爸挺有意见。甚至一个跟曾格格关系挺好的同学,后来都对她 抗议道:我往你们家打电话,你爸爸跟查户口似的,什么你多大了?是跟她一个班的吗?找她有什么事?等等。以后我再也不 跟你打电话了。

  面对压力,冯小泉和曾格格又不忍分手。正在他们矛盾的时候,学校放假了,各自回到家里的二人怎么联系呢?冯小 泉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班上有个叫肃谦的男同学跟冯小泉关系很好,他是天津人,是吉他手,经常和冯小泉一起合作。冯小泉 让曾格格写信给自己时,就用肃谦的名字落款。于是,曾格格就用男孩的口气给冯小泉写信,诉说自己的思念。她想冯小泉的 爸爸是不会看这信的,因为落款是苏谦。冯小泉收到曾格格的信拆看后,也就装作没事似的随手一放。

  有一天,爸爸看了看信封,对冯小泉道:肃谦是个男同学吗?男同学的笔迹不应该这么秀气呀?再一看信里的内容, 还有些挺想念你及类似句子,不禁担心地对冯小泉的妈妈说:坏了,是不是咱们把孩子管得太严了,他跟男同学之间也有了那 种感情:什么我想你呀怎么怎么的。后来秘密被戳穿,父母才不再担心,但两家大人各自把冯小泉和曾格格训斥了一通。二人 只好将彼此的好感埋藏在自己的心中。

  转眼,冯小泉就面临毕业分配,不是北京生源的他很可能被分回原籍。那样,他就要和曾格格长期分离了。想留在北 京的冯小泉只好去找自己的老师,希望他能帮忙。冯小泉毕业时的老师,是中国最棒的管乐大师胡海泉先生,但他不是音乐学 院里的正式老师,只是外聘的代课老师。冯小泉班里有18个人毕业,那时留京的名额要考虑户口因素,分配时名额有限,留 京的好像不多。但老师们都想把自己的学生留在北京,冯小泉的主课老师因为不是学校的正式教师,不参与安排。10岁就来 北京,已离开家乡10年的冯小泉,来北京念那么多年书,突然又要分回去,尽管着急,可他还是千方百计地找工作想留在北 京。

  三月的北京乍暖还寒,北风呼啸。曾格格给了每天到处找接收单位的冯小泉极大鼓励,这让冯小泉非常感动。曾格格 觉得:以冯小泉的才华一定能留在北京,她有这种预感。她没对冯小泉说“你回哈尔滨,我跟你回哈尔滨”那样的话。她没有 那种想法,而是觉得冯小泉一定会留在北京。

  三、 困 境

  也许在如今的人看来,户口在什么地方无所谓,但十年前的人却很看重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大学生的 户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多少校园里的情侣最终都因为毕业分配而各奔东西,冯小泉和曾格格又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当 时曾格格对冯小泉说:你的户口回去也没关系,只要你的人在这儿工作就行。

  是中央民族乐团慧眼独具,为冯小泉申请了留京人员的指标后,最先把他有关工作的各种手续全都办了下来,以最快 的速度把他留在了北京。可民族乐团没有房子,故冯小泉当时的签约里规定:冯小泉5年内不出国,3年内不调动,2年内不 要房子……

  两年内不能申请要房子,也就是说连宿舍都没有。当时冯小泉在中央民族乐团的月工资是120元整。其时,中国歌 舞团也要他去,他却因故没能选择,但却选择了到中国歌舞团去租房子。中国歌舞团有一间约8平米没有窗户的地下室,完全 不受外界干扰。想要冯小泉去的那个朋友给他担保,打折后的房租是每月120元,正好是他在中央民族乐团每月的工资。工 资完全付了房租,他的生活开销就要另外去挣。

  当时,冯小泉的处境非常艰苦。那时流行用呼机,冯小泉的房间没有窗户收不到信号,他就把呼机放在对面哥们房间 的窗户上,有人呼他了,那哥们就把呼机拿过来告诉他,冯小泉再回电话过去。尤其是每个星期六,冯小泉帮他把东西运回家 或从他家里运来时,老觉得两人像是杂技团的一样:各自骑一辆自行车,车左边驮一大袋,车右边驮一大袋,而且车前车后都 挂满了。但两人都挺乐呵,他们是为自己的生存而忙碌,为今后的梦想而奔波。

  刚从大学毕业的冯小泉,同其他大学生一样,除了才华一无所有,经济上非常困难。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对门的哥们 一起,二人一个星期只用11元钱的生活费。那是有次冯小泉持工资卡去银行,他问储蓄员:还剩多少钱?离发工资还有一周 时间,他想都取出来。没想到储蓄员告诉他:你只能取出11块钱。冯小泉问:为什么?对方说:卡里只有16块钱,那5元 钱必须得留在里面。他就用取出的这11块钱,和对门那哥们买回土豆、米,又到自由市场买了点肉、青椒等。两人自己做了 一个星期的饭,吃的特别有滋有味,至今,他对此记忆犹新。

  而曾格格的家就在北京,在这位家境优越的漂亮姑娘周围,还有许多条件很好的追求者。对冯小泉的困窘,周围开始 有了一些议论,都说曾格格应该找一个更好的男朋友。虽然曾格格天生乐观,但此时她也经受着很大的压力,他们的恋情在经 受着考验。冯小泉知道:只有勤奋的创作才能为自己争取条件。

  四、 奋 起

  为了证实自己的才华和赢得美好的爱情,冯小泉踏踏实实地进行创作。1992年初,他和曾格格共同出资租录音棚 ,准备把他写的7首歌曲的小样录制出来。那时乐坛上“西北风”刚刚刮过,人们还沉浸在粗犷豪放的“信天游”中,作为只 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冯小泉创作的那些类似于民乐的曲调和古诗词般的歌词的歌曲,许多人都接受不了:一些音响公 司、电视台的导演都不看好。当时做了7首歌,一首都没用,最后都搁下来了,雄心勃勃的冯小泉再次遭遇挫折。

  生存的现实与在学校时的理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两人考虑到:暂把理想存心中,面对现实要生存。何况已大学毕业参 加工作了,就要在生活上自立,不仅不能再向父母要钱,还得为家里分担经济困难。为了生存,冯小泉当时常去夜总会、KT V、歌舞厅等处挣钱。

  虽然当时冯小泉的歌曲创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但却让曾格格非常推崇,特别是7首歌中的《中华民谣》更显示了冯 小泉的才华,也更坚定了她坚持下去的决心。对冯小泉创作的那首《中华民谣》,从小学习民族器乐的曾格格,突然接触到这 样一种与流行音乐结合得非常好的明朗旋律,顿感柳暗花明,即决定拿出两人所有积蓄来录制这几首歌。

  可冯小泉当时却觉得:这首《中华民谣》中唱的“南北的路你要走一走,千万条路千万莫回头”的歌词,是否让人觉 得太过于体现自己的个性化特色了,而不如那6首歌更市场化,故把这首歌撤下来不准备此次录制。在进录音棚的前两天,曾 格格问冯小泉:这里面为什么没有《中华民谣》呢?冯小泉道:这次先不录这首歌,因为人们不一定能接受。但曾格格说:我 喜欢这首歌,你一定要把它录进去,就是为了我,你也一定要录这首歌。

  曾格格不仅是觉得这首歌很清新、很民族,而且中间还用了一段笛声,尤其还是曾格格自己吹奏的。女友的意愿怎可 违背?冯小泉赶紧把《中华民谣》给编配出来进棚去录,这次一共录了7首。没想到录完时,大家都会哼哼的就是《中华民谣 》。

  谁知,因为曾格格的坚持,后来《中华民谣》被广为传唱,一下火了起来。此后,冯小泉又创作出《冰糖葫芦》、《 霸王别姬》等歌曲。

  经历了这么多磨难的冯小泉和曾格格,皆觉得对方已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1993年,冯小泉、曾格格这对有 情人终成眷属。而后他们又成功地转型,从幕后写歌变成走到前台演出,成了乐坛又一对夫妻组合,他们创作并演奏的《天上 人间》、《手心手背》等歌曲,被广为传唱。如今,他们已成为国内乐坛知名的音乐人。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40和1套次日凌晨1:40《讲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