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人有了余钱去健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2日14:55  青年参考

  作者DIDITANG 译者王永生

  

  每周有那么几天,吴芮瑶(音译)都要上健身房,在那里挥汗蹬车、跳健身操或在私人教练的指导下伸展身体。

  对于36岁的广告销售代表吴芮瑶来说,90分钟的锻炼已经不可缺少。但这种环境——一幢满足不同健身需要的4 层楼健身俱乐部,在10年前还是不可想像的。“上世纪90年代,一想到健身房,就是一个只有哑铃或许还有跑步机的房间 。”身材娇小、眼睛大大的吴微笑着说,“我妈妈觉得干家务就是锻炼,但那不算真正的有氧运动。”

  高速经济增长已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如今许多中国人都追求享受,而这曾经被共产党领导人斥为“资产阶级趣味”。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健身基本上是在城市中产阶级当中流行,大多数中国人依然靠耕田种地吃饭,艰苦的身体锻炼不被视为 是娱乐,对于刚刚摆脱毛泽东时代的城里中国人也是如此。

  如今的中国人能自由锻炼身体,健身俱乐部应运而生。国家体育总局的一名官员说:“一旦老百姓有更多的时间和钱 ,他们就会想到健身。如果他们依然在艰难维持生存,没有多余的钱,那就不可能这样。”整个国家的奥运热也助长了这股健 身热潮。

  大约30年前,大多数中国人是在公园和路边锻炼。到上世纪80年代,简·方达的健身视频开始流传。现如今,在 这个曾饱受饥荒的国家,食品供应充足,甚至产生了肥胖问题。

  马特·刘易斯是北京健身市场的拓荒者。这名新西兰人于1997年到北京经营一家精英乡村俱乐部,很快就看到了 把健身带入新兴中产阶级的商机。他说,那时的健身房“要么非常昂贵,要么就非常便宜”。他最初投入了50万美元在2001 年开设了一家健身中心。在大多数工作日的晚上,健身房都是些年轻中国上班族,他们蹬车、游泳或在瑜伽课上摆出三角姿势 。37岁的刘易斯表示能赚到钱,但他不愿意透露具体数目。

  中国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体育和其他娱乐设备的投资,比去年同期猛增8.5%,达15亿美元。吴芮 瑶说,工作压力促使她今年参加健身俱乐部。“锻炼后我感到精力充沛,不然我会一身疲倦地回家。”仍是单身一人的吴一年 收入将近3万美元,她为两年的会员资格出了1150美元,雇私人教练每小时70美元。

  她在云南省的母亲绝不会这样做。“我妈妈以前养两个孩子,没有时间和钱,也没有健身房去锻炼。”她说。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9月8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