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的“鲁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12:55  新民周刊

  BY臧宁贝

  早在几年前,四地四位导演(东京的大桥宏、台北的王墨林、香港的汤时康和上海的赵川)就有意联手排演一出关于 鲁迅的戏,以阐释他们心中所理解的鲁迅,并以肢体剧场的形式表现之。酝酿已久,最后齐聚上海,由大桥宏担任艺术总监, 七天的排练磨合,《鲁迅2008》终于在今年底——《狂人日记》发表90周年之际,假座东大名创库粉墨登场。一群富有 开拓精神的演员用质朴的身体完成了一次对现代经典的剧场性阐释。上海演出过后,剧组即开始香港、台北和东京的巡演之旅 。

  穿梭于剧场里的一个个“魂灵式”的人物,富有象征意义的各种物件的使用,传记体台词的诵读,人与人之间的扭打 与纠缠等等。导演大桥宏在对这些视觉呈现的调度与组合的过程中,对鲁迅的经典文本进行了重新阐述,同时也构建了自成一 体的“符号系统”,而这个符号系统就是演出过程中各种视觉成分所组成的段落及其组成方式。作为意象性符号的“吃人”, 是贯穿全剧的主线——从开始的残障演员若“疯子”般的狂咬,到荒诞情境下的“人肉烧烤”大餐,直至结尾的“众人互吃” 。 “吃人”是导演抽取于小说文本的“意象性符号”之一,并以肢体行动将其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演出文本的主体。

  如何在演出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化符号系统,导演所面对的则是为这一系统分析整理出其特有的修辞手段,明喻和隐 喻就是这种修辞分析的基本点。作为喻体的“绳索”、“狰狞状的脸部”、“木板”、“血豆腐”等,决定了演出过程中符号 系统及其意义的产生。在演出的中段,一位女孩被绳索捆绑,她企图挣脱,也不断挣扎,终因力薄而无济于事。但最后的结果 却更耐人寻味:她似乎被驯服了。

  演员的肢体行动是所抽取的小说文本中“意象性符号”的表现形式,这些意象性符号在戏中都是由演员身体的极大化 行动来体现的,这些极大化行动在视觉上给予了观者强大的刺激。演员的身体在肢体剧场形式的非传统剧场语境下,具有多变 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现实性。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物形象,也即无法通过一个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它们的性格变 化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的因素。在全戏的演进过程之中,它们体现的是各种角色之间众人与个人,人与人,甚至人与物的混同 。

  《鲁迅2008》一戏否定了以人物性格为中心的传统审美方式和标准——当然这原本就不是戏剧本质力量的核心。

  全剧在小说《狂人日记》之中抽取诸多意象性符号来构建演出文本,与《狂人日记》自身的意象性是相对应的,但对 于如“鲁迅”这样一个大命题时,这些就不足够作为其全部或部分阐释。此时不禁疑惑,这是“《鲁迅2008》”抑或“《 狂人2008》”?因此这部戏只能说是以小说为戏剧母本的改编重排,它是在用符号解读《狂人日记》,而非解读“鲁迅” 。当然,以创作者的非商业性追求而言,以鲁迅为名一定不是为了商业噱头,但它毕竟给自己罩上了一顶巨大的帽子。在这顶 帽子的负累之下,对于戏剧文本外延的扩张企图,必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硬伤显现。-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