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孩子,一份药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7日11:29  新民周刊

  因为基因不同,每个孩子对药物的反应都不一样。大量的病例已经表明,许多后天的心、肝、肾等疾病,脑神经、眼 、耳等功能的弱化等,和早期的用药有一定的关系。

  撰稿·陈冰(记者)

  活泼可爱的美国小男孩迈克尔,9岁时患上了多动症,医生给他开抗抑郁处方药进行治疗,不久男孩突然死亡,死因 不明,他的养父母也因此遭受不白之冤。最后经过基因检测发现,男孩体内一项跟药物代谢有关的基因蛋白酶和常人不同,功 能上属于弱代谢,使得他对这类抗抑郁药物的代谢能力非常弱,从而导致药物在代谢过程中,由于药物毒副作用的积累而不幸 中毒死亡。

  这是一起典型的用药不当悲剧。然而,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上演。

  当家长们盲目按照医生要求把超剂量的药品搬回家给宝宝服用时,可能根本就没用想到自己的爱心正在变成毒药一点 点积存在宝宝幼小的体内。这些影响可能不会立即显现,而是在孩子发育到某一阶段才表现出来。大量的病例已经表明,许多 后天的心、肝、肾等疾病,脑神经、眼、耳等功能的弱化等,和早期的用药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的一项对使用头孢拉定不良反应的调查报告显示,在108例造成严重伤害的不良反应病例 中,年龄小于12岁的儿童和婴幼儿占86.1%,由此可见,婴幼儿和青少年儿童的合理用药刻不容缓!

  情况急迫

  药物是把双刃剑,可以治病也可以致害。现今,滥用解热止痛药和某些抗生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一个极其严重 的社会问题。例如滥用链霉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之后,出现了耳聋,甚至因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滥用氯霉素、复方新诺 明等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导致死亡。“千人共方,万人同药”的医疗手段让许多人不是死于病,而是 死于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世界死亡的病人中,约有1/3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药品不良反应致死占社会人口死 因的第四位。药物不良反应是导致疾病的第五大原因,每年有220万人因用药原因住院。17%的住院儿童都与药物的不良 反应有关。

  在中国国内,每年5000多万人次的住院病人中,有超过500万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过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 良反应每年导致24万名患者死亡,是目前19种主要传染病所致死亡人数的11倍。尤其是婴幼儿,受到不良反应的伤害更 大,后果更加严重。每年发生药物致聋的儿童超过3万人,在我国100万聋哑儿童中约50%是药物所致(美国现在药用致 聋仅占0.9%)。

  毫无疑问,“千人一药,万人一量”的现状必须改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均会引发不良反应,用药恰当可以治愈疾病,使不良反应最小;用药不当,即使一次也可 能导致一生的痛苦和伤害。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是药品 不良反应的特定易感人群。在成人身上的轻微不良反应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

  目前家长们常用的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感冒药,如百服宁、快克、泰诺、好娃娃、优卡丹、护彤等,其中的主要成分 都是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时,可很快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多汗等症状,且可持续24小时。2~4天内可 出现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或黄疸。第4~6天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衰竭以及凝血障碍、消化道出血、DIC 、低血糖、酸中毒、心律失常、心衰或肾小管坏死。

  好娃娃、优卡丹、护彤中还含有盐酸金刚烷胺,超剂量时,可见排尿困难、心律失常、低血压、躁动,精神错乱、谵 妄、幻觉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与惊厥、甚至死亡。由于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可能在他们还无法表达或者是表达不 清楚的时候,肝肾、五官以及大脑就已经受到了损伤。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面对着从胎儿至18岁这个处于不断发育中的个体,在疾病类型、药物代谢、药效作用、毒性 作用、给药途径以及剂型剂量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很多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如川崎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尔姆 斯瘤、神经母细胞瘤等。对于那些在儿童期起病且病因复杂的疾病,如哮喘、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青春期类风湿 性关节炎等,其临床表型通常会在成长过程中发生改变。很显然,这些疾病的成人治疗模式就不适用于儿童。

  基因蛋白酶系列检测

  近十多年以来,个体化合理用药已经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重视,欧美等一些先进发达国家,已经在高新科技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和健全相关的立法,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地防止和减少用药事故的发生。例如:美国政府规定所有医生在 给0~5岁的婴幼儿童开药前,必须先对幼儿进行药物代谢敏感性测试。

  我国政府也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最近颁布的《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方案》中明确强调:“到2012年底 ,我国将全面运行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完善药物合理使用和不良事件监测制度。”该系统建成后,有 望降低用药相关医疗损害事件对患者的伤害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向医疗机构发布与用药相关医疗损害事件预警信息, 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发现,涉及大多数药物代谢的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450)是人体内重要代谢酶,代 谢活化许多种药物、前致癌物、前毒物和致变剂。通过P450家族代谢酶基因的基因突变检测(包括CYP2C9、CYP 2C19、CYP2D6、CYP3A4等),了解个人对于药物代谢的反应快慢,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各种 不良反应,使药物疗效最大化的目的。

  医学上根据药物降解酶的不同基因型,将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划分为弱代谢型、正常代谢型、强代谢型三类。相关研 究表明,30%的亚洲人体内的CYP2C19基因蛋白酶代谢异常。而据估算,10%—25%的中国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基 因是弱代谢型的,因而对特定药物代谢可能特别慢,造成代谢药物堆积,产生药物肝炎或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反之,对于某 些在人体内反应成对抗性的药物,则服用后根本起不到治疗作用。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弱代谢和正常代谢之间的用药量的差异,可以高达10倍以上,而强代谢和弱代谢之间更可以 高达50倍以上,试想,如果根据药品统一的用药剂量来配药和服药,将对不同代谢能力的人群,尤其是婴幼儿造成怎样惊人 的伤害。

  由于绝大部分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都是体内遗传因素造成的,因而通过基因检测人们可以轻松得知自己的代谢类型, 对药物进行个性化评估、诊断,进行个性化用药,从而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这种基因检测非常简单,只需抽取少量的血样或刮取口腔黏膜细胞,进而分离出DNA,7~8小时就可以迅速得到 基因型检测结果,给出检测报告——个人对于药物代谢的反应快慢的结果,以及对于哪些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的报告。

  眼下,这种最先进的检测技术已经来到了上海。上海肯斯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伟中告诉记者,位于美国加州 的自动基因公司已经获得了微阵列芯片和自动化基因检测领域三个世界大奖,作为该公司在中国的独家指定操作机构,他们将 专门从事基因突变检测。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小儿的健康。急性呼吸道感染中90%~95%是由病毒感染所致 ,明确病原体是治疗的关键。而在我们已知的25种病毒中,其中只有9种可能导致脑炎、心肌炎,需要用抗生素消炎。用抗 生素类药物治疗病毒性疾病,以及非细菌感染性疼痛和发热是极其错误的做法,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加重了药品在儿童身上的 毒性危害。”丁伟中强调。-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