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句话主义”的紧箍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7日13:43  新民周刊

  郑若麟

  法国著名记者艾利克·齐姆尔是电视兼文字记者。他在每周六晚电视二台与另一位记者共同主持一个“讽刺”性节目 《我们还没睡》,以“尖刻的语言”、“敏捷的答辩”来评论书籍、电影或戏剧。与此同时,他也在其他电视台主持时政节目 评论,在报刊上撰写专栏。他的节目因其个性鲜明、辛辣而广受欢迎。然而不久前他却被召至雇主《费加罗报》总部进行“解 雇前的谈话”,也就是一个警告:倘若再犯,即被解雇。法国“黑人协会代表委员会”等人权组织已经对齐姆尔提出正式司法 控告,甚至要组织示威游行抗议!

  究竟齐姆尔犯下何等大罪呢?其实就是一句话:“大多数贩毒犯是黑人与阿拉伯人”……此话如一块石头扔进了池塘 ,激起了阵阵吓人的涟漪!

  当时齐姆尔参加一次电视辩论。当有人说到,黑人和阿拉伯人在马路上遭到警察突检的机率高于普通法国(白)人1 0倍以上时,齐姆尔说:“移民法国人受到更多的检查是很正常的,因为大多数贩毒犯是黑人与阿拉伯人,这是一个事实…… ”只是一个事实吗?

  我曾多次撰文,介绍法国“政治正确主义”这道看不见的红线是如何钳制真正的言论自由的。这道红线的“高明”之 处,不仅仅是其无所不在且随时变幻,更重要的是它使一些事实、或有可能是事实的社会、历史现象,变得“不可言说”。

  比如齐姆尔的这句话,到底是事实还是种族主义言论?永远不会有答案。因为法国出于反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考虑 ,禁止对罪犯的“种族属性”进行任何调查或统计,因而人们永远也不可能确切知道被判罪监禁在法国狱中的人究竟是否以黑 人与阿拉伯人居多。尽管法国普通老百姓凭着自己的双眼看到,关在牢中的确实存在某种明确的“倾向”。然而关键在于这种 “倾向”是“政治不正确”的,因而也就是不能“说”的。

  这样一来,齐姆尔这句话便成“获罪之言”,有“种族主义嫌疑”,便要承担责任。齐姆尔现象在法国绝非孤立现象 。

  “一句话主义”在法国甚至是一种普遍状态:政治家、艺术家、传媒人士……因一句话说错、甚至说“对”但“政治 不正确”,都会遭到传媒和政界围剿,并导致各种严重后果。前不久左翼政治家乔治·弗雷什因说了一句形容前总理法比尤斯 的脑袋“不太像一个信仰天主教的脑袋”的话,便被社会党“断绝关系”,甚至视为选举中的对手,遭到全部左右翼政党的共 同围剿。这位强烈支持以色列的法国政治家甚至被攻击为“反犹”。法国右翼政治家杰拉尔·龙盖因表示,法国“反歧视与平 等高级总署”署长“最好是在传统法国社团(即白人)中去选”,而被攻击为“种族主义”;法国著名导演马蒂约·卡索维奇 因在一个“能否质疑9·11”的节目中仅表示“不能不问个为什么就全盘接受官方说法”,就被攻击为“最坏的反犹极右分 子”……令人倍感讽刺的是卡索维奇本人就有犹太血统,而且他刚刚拍完一部揭露纳粹的影片。他仅仅认为如果不问个为什么 ,就会如当年德国人民盲目相信希特勒而陷入战争一样,就遭到几乎媒体和政界的全面围攻。

  齐姆尔事件引起了法国各界的强烈反响。各界都出现一些名流公开支持齐姆尔。甚至有一位司法名人公开表示,齐姆 尔说的是事实,因而表示支持他。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法国历来对涉及反犹、反黑人等事件极为敏感。当事者即使侥幸逃 出来也将“遍体鳞伤”。猛烈抨击齐姆尔者也大有人在。在电视、报刊和其他很多场合,齐姆尔已经被戴上“种族主义”的大 帽……

  但今天法国舆论对这种“一句话主义”已经极为反感。很多网民都强烈支持齐姆尔。他的“粉丝”们甚至动员起来, 联合向《费加罗报》施压,要“拯救大兵齐姆尔”……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正是这种支持,使齐姆尔(暂时)保住了他的记 者职位。在他之前的很多人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讽刺画家西内不仅因他发表的一小段话丢了饭碗,而且破了产,尽管司法 认为他“有权”讽刺。由此可窥,令人恐惧的法国的“政治正确主义”和“一句话主义”正在出现裂痕……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