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雷诺应该向中国道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6日13:21  新民周刊

  郑若麟

  今年元旦刚过,一桩“雷诺工业间谍案”就闹得巴黎满城风雨!三名雷诺汽车公司的高管被指控将新型电动汽车的工 业机密泄露给竞争对手,因而被开除并被起诉。谁是被怀疑对象?中国。

  一切缘由去年夏季一封匿名信而展开。信中指责雷诺汽车的三名高管出卖情报,于是雷诺责成一家私人侦探所进行内 部调查。1月3日,雷诺宣布将三名高管开除,并将调查结果透露给媒体。法国《费加罗报》据此独家报道称三名高管分别在 卢森堡、列支敦士登和瑞士有秘密账户,而两家中国公司laChinaPowerGridCorporation(一个 实际根本不存在的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公司通过上海、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向这些账户上汇去了14万至50万欧元。而且信 誓旦旦地表示,“中国已经紧随法国投资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位蓄电池的开发”,以此来证明是中国盗窃了法国工业技术。这一 来当然引起法国舆论的轩然大波!

  国会议员、反工业间谍报告的作者称“怀疑对象指向中国”、某部长称“这是一场经济战”、匿名高官表示“法国工 业机密被中国盗走是不可接受的”……如果说政治家顾及到法中关系还有所保留的话,部分媒体更掀起规模庞大的“向中国问 罪”浪潮:《巴黎人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大标题“中国人是如何对我们进行间谍活动的”,引出四个整版的报道,“揭露” 中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间谍行为”。电视、电台、报刊、网络更是连篇累牍地报道、渲染此事。一时间,中国再度 在法国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尽管这一案件从曝光开始就缺乏任何证据的支持,却并不影响雷诺公司和法国部分媒体对中国的攻击。北京方面对这 种毫无根据的指责表达了强烈不满。法国专门披露丑闻的周刊《绑鸭报》也发现并报道称,雷诺公司手头并没有真凭实据。为 此,雷诺公司总裁卡洛斯·戈斯恩还亲自跑到法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一台,声明他“掌握了多项确凿的证据,否则就不会来了 ”,并大言不惭地说:“当一个汽车商在技术上处于先进地位时,我们不能太天真,这会引起很多人兴趣的……”

  这些“确凿的证据”在法国情报部门介入调查后不到2个月就分崩离析。三名被控高管在瑞士、卢森堡和列支敦士登 银行根本没有账户,因而更不存在“中国公司汇钱”的事实。倒是雷诺公司主持调查的安全总管本人多米尼克·杰弗雷在即将 逃往几内亚时,于上周五在巴黎机场被拘捕。就是他通过这一纯粹捏造的案件,使雷诺公司向他单线联系的(很有可能根本不 存在的)“线人”支付了31万欧元。间谍案变成了欺诈案,雷诺总裁戈斯恩也摇身一变成为“OSS-117”式的愚蠢大 间谍式的人物。

  不过,这并不影响这位失败的“间谍”总裁仍然是一位大富翁,尽管他为了向公司员工表示道歉,将放弃其2010 年股票分红的160万欧元,但仅保留的工资仍高达120万欧元,这还没算上其他收入。据透露,这位蓄意诬陷中国的大老 板是法国40家最大企业中收入最高者之一。2009年,他入账高达900万欧元。

  间谍案如同阳光下的雪人般融化了。雷诺公司向三名高管正式道歉,并正在谈判赔偿他们的名誉和其他损失。估计雷 诺将不得不支付他们一笔巨款。丑闻似乎到此就画上句号了,但问题是,中国被损害和被侮辱的名誉,谁来负责澄清和赔偿?

  在这一案件中,中国无端被卷入其中;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几乎成了“间谍”的同名词。一时间,巴黎几乎言 中国必谈间谍。这一风波的后果对中国名誉的损害有多严重?一出法国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小喜剧非常说明问题:两名演员扮成 侦探走进法国一家食品店,告诉店主他们正在追踪两名“带中国口音的间谍”,他们会来店里借口买食品、实则打探食品成分 和做法的秘密。然后另外两名演员便带着中国口音来了……果然,警惕性异常高的店主立即致电侦探:“带有中国口音的间谍 来了。”这位店主自夸:我听他们有中国口音,我就知道他们是间谍!真是呜呼哀哉!

  仅为此,雷诺难道不应该向中国正式道歉以正视听吗?

(编辑:SN02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