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苏人艺老演员陈琳:我儿迟志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18:18 周末
-本报记者 陈 璐 如果陈琳没有认识迟志强,她说自己会少太多操心,少太多牵挂。 上一次见面,是在3年前。 迟志强到南京来演出,专门把陈琳一家接到了南京著名的饭店“红泥”做客。 那顿晚饭,他一口一个“妈妈”,比陈琳自己的儿子叫得都亲热。 “从1982年我们合作演出《彩桥》开始,无论戏中戏外,他都叫‘妈妈’,十分热情!”已年过七旬的老人陈琳,面容姣好,精神矍铄,讲话字正腔圆,“多个儿子固然好啊,但也没少费神啊。” 老人喝了口茶,叹了口气,开始慢慢叙述起她和迟志强的故事。 嘴甜的俊小伙 “第一次见迟志强,哟,这小伙子,长得真是俊俏,个子又高,条儿又好,是块做演员的料。”陈琳对迟志强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 那是1982年年初,在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厂办办公室。 《彩桥》的导演金音介绍两个人认识了。 “啊,您就是这次戏中演我妈妈的陈老师啊,妈妈,妈妈。”迟志强一下搂住了陈琳,亲热地叫起妈妈来了。 “可能因为这孩子是东北人的缘故,十分热情,而且,嘴还真甜。” 陈琳在剧组里算年龄偏长的,迟志强遇到人就说:“陈琳是我妈妈,你们可要照顾她啊。她是南京人,不知道能不能吃惯西安菜,我要为她去找南方菜去。”迟志强上街找了不少饭店,给陈琳带去了诸如鸭血粉丝之类的爽口菜。 陈琳非常感动,“当时的感觉,这孩子真是贴心啊。” 陈琳的亲儿子当时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学员,因为金音是他的老师,他也便在剧组里学习帮忙。 “说实话,很多人都觉得迟志强比我的亲儿子都要亲了。我儿子性格比较内向,和迟志强是个鲜明的对比。” 迟志强不光对陈琳热情,对陈琳的儿子也非常热情,他逢人便说:“这是我弟弟,我亲弟弟,大家要照顾着他点。” 说实话,在来《彩桥》剧组之前,陈琳并不太知道迟志强的名气。 后来才知道,已经凭《小字辈》走红的迟志强,当时已经有很多女粉丝来探班。 “主要都是女孩儿,又是送吃的,又是送玩的。迟志强对他们态度也不错,只不过会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比如水果什么的。” 当时,迟志强的女朋友也来剧组探过班。 “那女孩儿挺漂亮的,个子高、皮肤白、嘴也甜。迟志强让她叫我‘妈妈’,她也就跟着喊‘妈妈’。” 对于迟志强的私生活,陈琳几乎不过问,“年轻人嘛,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我干吗去干涉呢。” 就这样,在剧组的两三个月里,迟志强和陈琳几乎天天在一起。 戏一结束,他们就各自有了新的任务,那时候通讯还没有多么发达,他们也再没有了联系。 直到1983年,他们又进了同一个剧组《月到中秋》。 变了个人 “再见迟志强,完全变了个人。他穿着时下最流行的喇叭裤,还戴了副墨镜。”时隔一年再见迟志强,形象的改变让陈琳心中吃了一惊。 虽然在同一个剧组,但迟志强和陈琳这次并没有对手戏。 迟志强先进的组,他到南京后,执意要来看看“妈妈”陈琳。 “当时他坐的就是辆红旗,司机就是后来也被判刑的那个小王。这个小王个子不高,相貌平常,一点都不会引人注意。”陈琳特别留意了和迟志强一同前来的司机。“人还没有上楼,‘妈’的声音已经飘上来了。唉,还是老样子。” 其实,在此之前,陈琳已经有所耳闻迟志强的一些行为。 “那也是道听途说,说什么的都有。我也不太好过问,只是随口问了问他,女朋友还好吗?这小子回答得倒也干脆,‘挺好的,她快要来南京探班了,我让她一起来看您。’”这句话让陈琳没好再问下去。 那天,迟志强和小王还在陈琳家吃了饭。 戏拍完,剧组也散了。可过不了多久,迟志强就出事了。 陈琳如何得知的,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 演员马晓伟和陈琳是忘年交,他给陈琳打来电话说:“陈阿姨,你儿子是不是被抓起来了?” 陈琳一阵纳闷,儿子在家呢,怎么回事? 原来马晓伟口中的“儿子”是迟志强。 陈琳本来在迟志强刚入狱的时候就想去看他,但是因为手中剧务繁忙,一直被耽搁了。 “我也托去看过他的朋友带信给他,要好好改造。争取好的表现,早点回社会,做个有用的人。”迟志强也托人给她带回了信件,“陈老师,我多想喊你一声妈妈啊,可是我没有这个勇气,我会亵渎这个称呼……” “人生与事业是美好的,可是我自己放纵低下的情趣,已被生活所抛弃,这是自食恶果……追悔使我痛不欲生,我的罪行,给社会带来不安,给自己和别人的家庭带来痛苦……” “人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在痛苦的时候回忆美好的往事。失去了的东西才感到珍贵,我失去了多么可贵的东西啊……” 时间到了1985年,陈琳所在江苏省话剧团(后改称江苏省人民艺术剧院),排演了由陈琳担任女主角的话剧《道口》。 其内容是反映劳改犯刑满释放后,重新面临严峻生活十字路口时的抉择。 由于这出戏的教育意义,被安排到南京附近监狱、劳教所进行演出,其中包括迟志强所在的花山。 介绍笔友 “眼前的迟志强,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风华。穿着囚衣,头发剃成了小平头。”陈琳清晰地记得在花山和迟志强见面的样子。 陈琳既替他惋惜,也十分心疼。 花山的领导也非常重视,政委和指导员都陪同了这次见面。 迟志强一开始,便低着头说:“我对不起你,我很惭愧!” 陈琳说当时自己真的是热泪盈眶,她回忆了当时说的话:“你为什么不叫我妈妈?你犯了罪,可还是我的儿子。作为母亲看见你今天的处境,我当然很伤心。可我需要你的不仅仅是惭愧,更希望看到你振奋起来。你还年轻,人生的旅途刚刚开始,千万不能因为跌了跟头,就失掉了勇气,更不能失掉志气。” 陈琳在《道口》里,扮演的就是囚犯家属。 “当天晚上,话剧在花山煤矿的大礼堂进行。迟志强就坐在台下,我刚上台就一眼找到了他。”陈琳接着说,“这是我一生的演出生涯中,最激动的一次。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我觉得我的台词,不是剧中的角色说的,而是我自己作为母亲,向坐在台下的儿子说的。” 演出结束后,迟志强托指导员告诉陈琳,“他说他非常感动,谢谢妈妈能来表演。” 因为和迟志强的关系,有很多人想通过陈琳认识迟志强,希望能够鼓励他重新站起来。 陈琳抱着对迟志强负责的态度,进行了认真的挑选。 最后她只选择了一个人,来自上海的普通工人张和祥。 是张和祥先联系陈琳的,这个和迟志强年龄相仿的技术工人,人非常憨厚。在陈琳的帮助下,他和狱中的迟志强开始了书信来往。 1986年4月17日,陈琳得知迟志强出狱,想去花山接他。 但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成行,陈琳事先联系了张和祥,让他从上海赶过来,去接的迟志强。 “迟志强一到我家,进门就喊了声‘妈’。我啥都没有说,只是说,‘快洗手吃饭吧。’” 在饭桌上,迟志强和陈琳谈到了未来的问题。“妈,我在花山就听说,我们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可能还会要我,过不了多久,我就要回长春了。” 走的那天,迟志强特意来和陈琳告别,他声情并茂地说:“我回长春了,这些年多亏您的照顾,我不会忘记您的,我回去会好好做人。” 陈琳说,打那以后,她和迟志强就没有怎么见过面。 只是逢年过节,这个儿子都会打电话来向她汇报近况。 “我就是听说他结婚了,听说他生子了,听说他又唱歌了,听说他又演戏了,听说他又过上好日子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