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锡林郭勒大草原皇家御马场的前世今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16:23 内蒙古晨报
锡林郭勒大草原皇家御马场的前世今生(组图)

再现昔日皇家御马场风采 晨报记者 武峰摄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锡林郭勒大草原皇家御马场的前世今生(组图)

“首届草原皇家御马文化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人 晨报记者 武峰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武峰)十一黄金周期间记者有幸随友人赴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的贡宝拉格一睹昔日皇家御马场的风貌,感受了辽阔大草原马的魅力与大草原浑然天成的壮阔。

  ★皇家御马场·贡宝拉格草原

  昔日的皇家御马场位于太仆寺旗的贡宝拉格草原。太仆寺旗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大草原最南端,距北京350公里。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清朝的皇家御马场,最多时养育着7万多匹皇家血统的马匹,专供皇室的军用马匹和御用肉食、奶食。从八旗抽调的牧丁负责放养御马。“太仆”的称呼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有了,是管理皇帝骑乘马务的大臣的称谓。“太仆寺”是衙门的名字。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太仆寺旗承担了皇家御马场的使命,一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撤销,前后一共262年。每年朝廷派负责马事的官员来到太仆寺旗挑马,然后集中赶到北京。现今,北京西单附近依旧有一条热闹非凡的太仆寺街,即因当时掌管马匹的太仆寺官员府邸所在而得名。

  ★皇家御马场·追忆往昔

  汽车驶进太仆寺旗草原腹地,一望无际的“绿”便在眼前铺展开来。随行向导说,眼前便是贡宝拉格——昔日的皇家御马场。

  贡宝拉格草原属于世界著名天然草——锡林郭勒草原的一部分。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金朝时为防御蒙古军队入侵而修筑的绵延数千公里的金界壕

长城就横卧其中。太仆寺旗旅游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太仆寺旗的水草丰美,特别利于牲畜抓膘,牧草中的中蒙医药材有198种,清政府不仅选中这里养马,还要当地供应羊肉。

  7万匹御马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清朝后期允许垦荒,牧场减少,到光绪末年马群衰落,后来这里又经历了战争。据记载,1948年贡宝拉格草原上只剩下了562匹马。当地一位牧民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日本还兴起过吃内蒙古的马肉。日本人提供饲料配方给马育肥,马肉出口后日本人蘸料生吃,就像吃生鱼片一样。只可惜,到往后,贡宝拉格草原就没剩下几匹马了。

  在当年太仆寺旗皇家御马场的原址——贡宝拉格苏木的五旗敖包,记者看到,当年能使7万多匹马饮水充足的喀喇尼墩井,井水已经不那么深了。据当地牧民介绍,现在这眼井还用来饮牲畜,只是现在马不多了,60多户牧民只有两三家养马。

  水是草原的生命,贡宝拉格草原地下水丰富,泉水和深水井非常多,所以当年才能放牧几万匹马和羊。据史料记载,以前这里的山周围有5个淖尔(湖泊),所以叫做“五池敖包”,后来就变成了“五旗敖包”;在南坡有两眼清泉,泉眼如同小姑娘水灵灵的黑眼睛,因此得名喀喇尼墩井(汉语就是姑娘的黑眼睛),由于历史久远无法考证。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说:“据推测,五旗敖包村口的两口井有可能就是史料记载的喀喇尼墩井。太仆寺旗左翼牧场的总管府(皇家御马场驻地)原址早已不复存在。在从前的旧址上现在建起了著名蒙古学者杭锦·宫布扎布纪念馆。”

  ★皇家御马场·文化梦想

  历史见证了太仆寺旗与马的不解之缘,而马又目睹了草原的变迁,并最终成为这块土地最为显著的标志性符号。太仆寺旗拥有的皇家御马文化与其他地区的文化风格有着强烈的差异性和垄断性,构成了该地区对游客的强大吸引力。太仆寺旗副旗长于晓红说:“用现代元素带动

传统文化是太仆寺旗成功打出的一张文化牌。”

  于晓红副旗长介绍,从2005年起,牧民就自发成立了“贡宝拉格御马协会”,拥有会员200人、蒙古马600余匹,同年协会开办了“皇家御马游乐园”,为皇家御马品牌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改建后的太仆寺御马苑旅游景区也走上了马文化品牌景区的建设之路。

  在新建成的太仆寺旗皇家御马博物馆,记者看到,八根马柱组成的景区大门傲然雄立;穿过成吉思汗边墙带可看到雄伟的皇家御马大酒店屹立在景观区的中央,现代化马栅、马厩、跑道与展出的1000多种有关驯马、育马、赛马、打马鬃、烙马印等传统马文化形式无不彰显出现代马术运动与传统马文化的完美融合。

  为将大仆寺旗打造成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马产业基地和旅游胜地,2006年8月初,以推广中国马术运动、再现皇家御马文化为主题的“中国首届草原皇家御马文化节暨全国首届马术绕桶冠军赛”在贡宝拉格草原隆重举行。近5万名中外游客见证了活动盛况。文化节期间,由中国马业协会授予太仆寺旗人民政府“中国马业协会太仆寺阳光马业发展基地”牌匾,这标志着中国第一家运动马培训基地在太仆寺旗诞生。

  ★皇家御马场·产业构想

  蒙古马耐力强,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察哈尔蒙古人世代善于驯马。随行的老牧民告诉记者:“当年皇家挑选御马的标准是前胸宽、鼻子大、马蹄的直径不能超过12——13厘米。因为腿粗、蹄大的马跑不快,不能作战,为皇家选马,白、红、黄色的马先选,黑色或青色的马是断然不能要的,据说是颜色不吉利,只能送去打仗。当年的御马场里,专门设有红马场和白马场,把同种颜色的马养在一起防止串色,也省得挑马进贡的时候满草原找来找去。”

  现代牧民沿袭了古老的挑选良马的传统,只是在颜色上不那么“忌讳”了。他们注重的是以马为媒壮大产业。于晓红告诉记者:“在草原旅游同质化的时代,要打破雷同,做出太仆寺旗特有的文化产业,皇家御马场是最好的选择。”她所倡导的牧户旅游便是一大体现,“游客既可体验现代牧户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可以在牧户家亲手制作奶食、风干肉、马奶酒,品尝原始的蒙古风味。”

  依托大草原给予人类的回馈,做足马文化、马产业是内蒙古人的历史使命。记者在锡林郭勒盟采访时了解到,正蓝旗正拟建“蒙古马赛马城”,以传统的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建设符合地方赛马标准的赛马旅游景点和独具民族特色的赛马服务设施。

  中国马业协会会员、正蓝旗“赛马城”组织、创建者马洪斌认为:“马业是一个综合的产业。赛马城将以育马为基础,以赛马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链(包括饲料草、兽医兽药、马具业、马术运动等)的整体发展,使自治区传统的粗放式农业役用马业,走向集约化经营,同时应由育马、选种、马乳生产、孕马尿开发延伸至马术学校及马文化等的发展,以此提升地方旅游业,弘扬马文化、壮大马产业。太仆寺旗皇家御马文化节无疑开了个好头。赛马城的建设也缘于此。”

  按照太仆寺旗旗委、政府的设想,今年,一个兼具现代与质朴文化的“猎人会所”将建起,一期投资4000万人民币。二、三期还会追加投资,现在的京畿国际会员猎场已投入建设,会给这片昔日的皇家御马场带来更大的商机。

  据中国马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我国现在有各类马业协会和赛马俱乐部100多个,按照国际标准测算,每个马协会至少需600匹赛马做支撑,这样全国范围至少需要几万匹赛马。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内蒙古得天独厚的天然牧草资源正好为抓住这个商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本报新闻热线:

  0471-3339111 0472-6986666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