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花果:警惕“儿童消费主义”的风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00:13 红网 | |||||||||
眼看2006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又一轮“为了孩子”的消费热潮涌动,一切以孩子的名义——“儿童消费主义”正如火如荼。近日,媒体的记者走访了部分儿童消费场所和1到6岁孩子的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消费做了一个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消费存在三大误区,孩子月均花销竟然高达两千元。层出不穷的各类消费,几乎要掏空家长们的腰包。(5月27日《每日新报》)
“再穷不能穷孩子”,这句最能反映家长对待独生子女的消费态度的话,如今正被众多的家庭用实际行动不折不扣地践行着。 特别是在城市里,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享受着一种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呵护和宠爱。家长们慷慨解囊,“一切为了孩子”,保证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还要受最好的教育…… 对此现象,有关人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说现在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了,孩子少了,这样平均分配到每个孩子身上的财富就增多,社会财富向孩子倾斜也很正常,只要每个家庭掌握住度,就无可厚非。 诚然,孩子是家庭的寄托、希望和幸福之所在。“为了孩子”,该花就花,要花得正当。话虽如此,可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实际情况却是太多的家长未必就能掌握住那个“度”。 “玩具要买贵的童话要选厚的,特长班一个接一个营养品一盒又一盒”。在富裕家庭的示范作用和商家的营销攻势之下,各类家庭不断提高儿童消费标准,把花在孩子身上的家庭预算的比重扩大,对孩子的要求几乎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甚至供过于求,形成浪费。以致于围绕孩子而进行的消费攀比,成了当前最盛行的社会攀比现象之一。 “儿童消费主义”虽然说的是围绕儿童的消费,但是它的主体却不是儿童而是家长,可以说就是家长的一种消费心态。尽管,“儿童消费主义”在某些方面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但是从“国情”来看,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扭曲。其危险在于,孩子可能养成自我中心主义和唯我独尊的性格,导致孩子日后与他人相处的困难;促使孩子日后过于追求当下欲望的满足,而缺乏“先苦后甜、滞后享受”的自我约束能力,不愿为那些需要付出较多和较长时期努力的目标而奋斗……当然,给孩子以优裕的消费环境,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即使甩掉了贫穷,也千万别丢掉了节俭;“为了孩子”,追求潇洒消费,也要记得防止浪费。 稿源:红网 作者:叶花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