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3月23日10:29 扬子晚报网

分享

  扬子晚报网3月22日讯 (记者 任国勇)21日晚,家住南京栖霞区迈尧路某小区的一名7旬老太在家中的窗户上悬绳上吊,小区居民发现后立即报警。警方到场后请锁匠将门打开,经过勘察排除刑事案件,老人留有遗书。小区邻居及门卫说并不认识老人,因为她几乎不出门。有人说,老人两个儿子在南京工作,前不久从老家盐城将原本独居的老人接来生活的。心理学专家认为,老人离开原本熟悉的文化和环境,到了陌生环境有众多不适应,子女除了多关爱他们,也因设法帮助他们建立社交圈子。

  老太窗口悬绳自尽被发现

  当晚7点钟,家住该小区的一对男女到楼幢后面去收衣服时,隐约看到隔壁窗户隔着栅栏站着一个人。“当时没有灯光,我爱人就用手机照了一下,看见老太太趴在窗台上,脖子上系有绳子,绳子拴在防盗网上,我们吓得转身就跑开了。”女青年说,他们立即报警。很快,警方赶到现场发现该住户门窗关闭,室内没有灯管,敲门也无人应答,于是请110开锁匠将门打开。随后,赶到的120急救医生发现老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当晚,栖霞刑警赶到该住户家中勘察,排除了刑事案件。据说,老太太留有遗书。遗书具体内容,记者尚无从打听到,只听说有句话提到“对不起两个儿子。”

  老人长期不出门大家都陌生

  该住户家中装修整洁,面积达一百几十个平方,室内堆放了一些数码产品的包装盒。此时,老人的儿子尚未回来。楼上一位邻居说,楼上下见面几乎不说话,他们并不认识这名老太太,她平日可能不出门,但经常能看到老人的儿子,他们工作比较忙,也天天会回到这里。小区门卫李师傅说,小区里很多人,他都认识,见面也会打招呼,但这名老太太,他没怎么见过。小区有位邻居说,老太太70多岁,原本在老家盐城,后来,在南京工作的儿子出于一片孝心,将她接了过来,可能平日更多的时间是她一个人在家,她也不怎么出门,或许一时想不开,以至于酿出悲剧。“要是经常串门,说说话,也许人就不会想偏了。”一位邻居说。

  除了关爱也要帮老人建立社交圈子

  老人为何会想不开,记者尚不能臆断。不过,独居老人在家确实容易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轻则摔倒、饮食不得当、精神压抑,重则突发疾病死亡。南京心理危及干预中心张纯博士认为,人是需要社交圈子的,生活需要环境体系支撑,如果一个人离开了原有的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就会出现文化冲突,包括方言不一样,交流也会出现隔阂。城市小区生活相对闭塞,儿女把老家的独居老人接到城里,这出于孝心本无过错。但老人个体生活习惯有差异,接老人到一个新环境要征求老人意见,不能忽视老人的心理健康。比如说,独居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他(她)生活在老家,或许有左邻右舍的张大哥、李大姐作为心理亲情代偿。“人们常说孩子需要关注,其实‘老小孩’也需要关注,毕竟随着身体的衰退,心理上也容易沮丧,老人渴望有人爱护他们。”张纯认为,子女们把老人接到一个新的环境,除了要从精神上关爱他们,应设法帮他们建立自己的圈子。同时,作为社区居委会也应该为老人提供交流的活动。

  老人如何建立自己社交圈?张纯认为一方面依托社区,社区居委会应该对辖区老人摸底,经常组织一些文娱活动请老人参加。子女帮助老人适应新环境,一开始可以多带着他们与人接触。比方说,记者的一个朋友小张,几年前将老家的母亲接到南京生活,一开始老人很不习惯,经常觉得住在楼里无聊,动辄闹着要回家,儿子上班也不安心。不过小张嘴甜,在电梯里遇到小区楼上下的老人,他都会主动打招呼,还时常把母亲介绍给他们认识。后来,小区的其他老人经常约她一起到附近的公园、超市、菜场,久而久之朋友越处越多,去趟菜场,经过门卫、路边修车摊摊主、再到菜场,一路上都有熟人打招呼。

责任编辑:王浩成

相关阅读

失效疫苗真的就无害吗?

失效疫苗即使没有直接的毒害,但它给个体以及社会带来的戕害却不容小觑。一个管不住奶粉,管不住疫苗的社会中,理中客与犬儒不过一体两面。

上班太闲才可能享受2.5天周末

今年4月1日起,山西省晋中市在全省首家实行了“2.5天周末”弹性作息制度,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旅游想法提供了进一步的时间保障。

中国为何拍不出太阳的后裔?

我们的军旅剧在拍摄时,可能有着对宣传导向的误解,认为一说要讲导向,就一定要“端起架子”讲故事才行,让人感觉难以亲近。

中国金融制度是为富人服务的

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要么为国企服务,要么为富人服务。这基本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语境下生存艰辛,缺乏制度呵护的主要原因。

  • 郑渊洁:曾帮儿子逃过伪劣疫苗荼毒
  • 山东问题疫苗善后何以拖了一个半月
  • 大诗人杜甫是怎样搞垮大唐经济的?
  • 作家富豪榜公布:韩寒郭敬明排名下降
  • 《荒野猎人》果然被删,动了十来刀
  • 安静温顺的人为何容易喜欢暴躁的对象
  • 为何天后王菲独爱这座海岛?(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