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疫苗真的就无害吗?

2016年03月23日09:01  新闻专栏  作者:唐映红  
失效疫苗真的就无害吗? 失效疫苗真的就无害吗?

  文/唐映红

  昨天,因为一则因违规未冷藏储运的“疫苗危机”引爆了舆论圈,并因为未冷藏储运的失效疫苗是否有害,以及怎样的危害而再次掀起“撕逼”大战。一边厢以几年前的“疫苗之殇”所展示和渲染的因疫苗不良反应而致的惨状而刷屏,一边厢则讥讽此为“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认为前者夸大其词,失效疫苗最多无效,哪里能戕害如斯嘛。

  抛开其中各自的立场、作派和分歧之所在,仅就失效疫苗是否真的就无害来稍微谈谈。

  首先,那种认为失效疫苗不过无效耳,不会伤害人身的观点肯定是胡扯。人们之所以接种疫苗,就是为了建立对特异性疾病的免疫,如果疫苗无效,那么人们将无法建立起对特异性疾病的免疫,关键是人们对此可能毫无察觉。对于非强制性的二类疫苗,通常积极的接种人群多为特异性疾病的易感人群,或对特异性疾病更为不安和焦虑的人群。因此,接种疫苗,既能够提供给接种者以免疫,也能带给接种者以安全感。

  那么,如果针对易感人群无法建立起有效的免疫,那么无效疫苗对人体的损害就如同艾滋病毒(HIV)。艾滋病毒本身也不会直接戕害身体,而是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所以感染艾滋病毒后的病症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毒并不会直接戕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等。但艾滋病毒摧毁了人体的免疫系统之后,那些平时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就成为致命的杀手。无效疫苗的危害就如同艾滋病毒,本来易感人群应当建立起来的免疫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将使接种者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暴露在致病微生物面前。所以,认为无效疫苗无害,从其逻辑上,与辩白艾滋病毒无害没有本质区别。

  其次,接种疫苗对许多接种者来说,不仅获得对特异性疾病的免疫,而且还能获得安全感。一旦他们获知所接种的疫苗无效,最直接的心理后果就是摧毁他们的安全感,加剧他们的不安和焦虑。由于现代大多数疾病的感染率并不那么高,所以人们接种疫苗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就如同购买保险,是一种安全感的消费。如果告知人们付出了成本代价而购买的保险其实是无效的,那么其后果就是直接损害人们对保险体系的信任。现代社会的医疗体系,除了在患病时为人们提供保障,更重要的就是帮助人们建立对医疗的信任和信心,后者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大过前者。当人们对食品不信任,对医疗不信任,对教育不信任,对媒体不信任,每个人,包括那些讥讽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的人们为“文盲”的犬儒主义的理中客,都同样在他自诩“生息的土体”受到戕害,没有人能独善其身。雾霾已至如斯,奶粉早已沦陷,疫苗之殇摧毁人们对医疗系统的信心就在眉睫。

  更重要的是,被曝光的疫苗案件不过是整个社会失范看得见的一个溃疡,从常识上应该还有更多,甚至数十上百倍没有曝光的危险隐藏着这个失范的社会里。在舆论管制,文过饰非成为新常态的时代,人们当然有理由,也当然有必要对未知的风险表示出恐慌,表示出过度的焦虑。在对整个社会医疗防疫体系没有进行彻底的调查和问责之前,又有怎样的理中客可以连嘴角的油也懒得擦一下就对人们的忧心忡忡嗤之以鼻?

  不仅如此,在一起公共事件中,人们看得到危险可能只是整个危机的一部分,还有看不到的危险。就像08年爆发的三聚氢胺毒奶粉事件,媒体和舆论看到得到,感知得到的危险集中在结石宝宝,以及对食用者造成的显见的损害。但是,毒奶粉更大的危害是没有营养,对于食用的婴儿会阻碍、损害其大脑的发育,将无可逆转地造成发育中的婴儿的智力发展,并导致他们成年后的无法通过努力改变家庭的处境。后一种持久的损害不仅媒体鲜见,舆论也几乎无所涉及。

  总而言之,失效疫苗即使没有直接的毒害,但它给个体以及社会带来的戕害却不容小觑。一个管不住奶粉,管不住疫苗的社会中,理中客与犬儒不过一体两面。

  (首发公号“psy-eyes”)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疫苗 失效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