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6月05日02:04 重庆晨报

分享
一闲下来,吴孝宽就在墙上涂鸦。本报记者 平索茜 摄 一闲下来,吴孝宽就在墙上涂鸦。本报记者 平索茜 摄

  “书要苦读、地要勤耕、是条正路。”“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对人莫做”……在渝北区龙兴镇高笋村,80岁的吴孝宽家的墙上满满都是他的毛笔涂鸦。农作场景、古籍典故、祖国大事记……一幅又一幅的涂鸦在墙面上,让过往的人惊羡不已。

  庄稼人的涂鸦

  日前,本报记者来到位于七彩铜锣景区附近的吴家老院。午后的太阳有些晒人,小路旁的地里种着玉米,河塘里鸭群戏水,白鹅悠闲地散步……穿过水泥铺设的小路,每栋老房子都是土色的砖墙,一栋老房子格外显眼,墙面上满是黑色墨迹的涂鸦,有家畜、典故等……

  满是涂鸦的老房子里,走出来一位老人,端着饭碗,脚边跟着一群觅食的小鸡娃。他就是吴孝宽,今年80岁,也是这满墙涂鸦的作者。

  吴孝宽热情地招呼记者屋里坐。“湖广填四川时,祖辈就来到这里,住了好几代人了。”这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吴孝宽的爷爷是太医出身,父亲是教书先生,从小就很重视文化学习,家里也留着不少古籍。

  四书五经、《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孝故事,吴孝宽耳熟能详,这也成为他作画的灵感源泉。在当地,大家都认为他是“文化人”。他生长在旧式家庭里,却并没有延续父辈的路。至今,他仍是一名庄稼人,偶尔编竹兜贴补家用。

  画大猫吓老鼠

  吴孝宽小儿子家的墙上有一幅作品,是一只大猫,有近3米的高度。在这么高的地方作画是怎么做到的?答案是搭梯子。

  吴孝宽有5名子女,十多年前,长子因病去世。他跟家人一起去深圳等沿海城市旅行,那是吴孝宽第一次见到涂鸦。回来后,他在自家的进门口画了第一幅作品——一只大猫。

  吴孝宽拉着记者来到画着大猫的墙面前,说起这幅画,原来吴孝宽还颇有童心。“当时家里耗子越来越多,画只猫咪,就是要吓得耗子不敢来。”十多年过去,墙上的大猫依旧清晰,黑色的毛笔勾勒出猫咪的形状,身躯肥大,前爪还摁着老鼠。

  在这之后,画作越来越多,吴孝宽的生活也逐渐有了乐趣。往院子深处走,题材越来越丰富——有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董永卖身葬父;不仅有农耕场景,还有近代的汽车、飞机;除了神话故事和人物,他还会书写金玉良言劝诫人……

  这些故事中,也有吴孝宽亲身经历的一些故事。在他家的一面土墙上,写着“抗美援朝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字样,旁边还有一扛着枪的士兵。吴孝宽说,这幅画的本意是纪念他的堂兄弟。当年,这位堂兄弟想去参军,可战场危险,父母不让他去。堂兄弟一心为了保卫国家,执意前往,可这一去,人没有回来。“想起这事,就画下来了。”

  自家土房外墙没有画画的地方,干脆搭着楼梯在隔壁小儿子家作画,甚至接收电视信号的卫星上也是吴孝宽的涂鸦。画面多是用黑色毛笔绘制,偶尔用蓝色、红色的粉笔补色。吴孝宽介绍着每幅画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墨迹逐渐脱落,说着,他拿出墨汁和毛笔,给“董永头插草标卖身葬父”补色。

  正能量的劝诫

  吴孝宽的妻子胡大英,今年84岁,两人相敬如宾,粗茶淡饭,生活和睦。吴孝宽没有进行过正规学习,都是靠自己摸索,凭着自己的理解作画。他从小学的是用毛笔书写,多年过去,他最习惯的还是用毛笔画画,现在也一样。

  胡大英支持丈夫作画,自家小院绘满涂鸦,“他心态很好,书画的都是劝人向善的话语。”十多年来,用过的墨汁难以计数。胡大英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吴孝宽喜欢看书也爱画画,画到高兴的时候,还会哼山歌。

  吴孝宽大半辈子都在务农,但热爱阅读,不仅给自己积累了丰富的创作题材,给别人讲起故事来也头头是道。

  “大爸讲聊斋故事很精彩,我们从小都喜欢听。”晚辈吴正华说起吴孝宽,满是赞许,“大爸读过书,有文化。”不少村民也纷纷附和,农村物质条件匮乏,在他们小时候,都听过吴孝宽说故事,小伙伴围坐在一起,真的精彩。

  对吴孝宽在墙上作画,邻居都很支持,内容都是劝人积极向上的理念,尊老爱幼、脚踏实地的传统美德。“这样的传扬我们怎么会不支持呢?”

  “我们就是担心他的安全,他年纪大了,还搭着梯子爬高作画,好危险嘛。”小儿媳刘在蓉(音)说。有人认为,吴孝宽满墙作画,自己花钱不说,也没有收益。可吴孝宽觉得,老有所乐,金钱他并不计较。

  吴孝宽并不是第一次接受采访。五女儿吴弟惠目前居住在江北区唐家沱,她在电视上看到父亲画画的事,很惊喜地给父亲打电话。“爸爸一直都爱看书作画,我很支持他画画的。”吴弟惠说,接下来准备给爸爸买点颜料,“他的画都是黑色为主,用颜料作画好看些。”

  随着七彩铜锣景区开发,吴孝宽的家成为了景点。之前,有画家来景区采风,看到吴孝宽满墙的涂鸦,也在旁边一座废弃老房子的土墙上涂鸦,和老吴的画呼应。

  “只要有时间,有精力,我就会继续画下去。”现在来看涂鸦的人越来越多,吴孝宽说,我可以给他们讲这些画背后的故事,将这些劝人向善的理念传承下去。本报记者 钱也

责任编辑:乔雷华 SN098

相关阅读

认识到生命空无,就无往不胜

只要认识到空无的道理,生命就无往而不胜。生命想透了其实与一个晚期癌症病人无异,什么都不必太过执着,喜欢干点什么事就干点什么事而已。

下一个美国超级英雄特朗普

“特朗普现象”其实是美国新教文明进入衰退期以后的一次自救。特朗普和他背后的美国群众,是对内外挑战的坚决应战,是美国文明不甘沉沦的生命活力迸发。而与之对立的建制派,则是腐朽的、堕落的。特朗普参选的结果,将决定美国未来是走向中兴还是就此沉沦。

支持年轻人构建中国科学未来

中国的科技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这一点大家有广泛共识。完善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支持年轻人,特别是那些独立生涯起步不久、相当于国外助理教授时期的年轻科学工作者,以及当代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博士后和研究生。

当今世界的130多个共产党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有越来越多国家的共产党与社会党开始不同程度的互相交往、联合斗争。中共自1982年以来也与社会党国际和多国社会党建立联系,甚至多次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社会党国际每隔三年召开一次的国际代表大会。

  • 叶檀:学区房疯狂溢价的背后
  • “家长花钱刷票被骗”是一剂清醒剂
  • 宋朝的男人为什么也喜欢头上戴花?
  • 从红楼梦看古代国公府邸怎么设计的
  • 剧透《权力的游戏》中暗示的重要细节
  • 为什么有人明知不合适却分不了手?
  • 盘点第一次去日本必去的地方(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