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杨丽明
24日,世界再次聚焦莫斯科,因为布什和普京当天在莫斯科签署了历史性的削减两国核武器的《莫斯科条约》。无论是美国媒体还是俄罗斯媒体,都高声“歌唱”此条约是如何的意义重大、如何的继往开来。的确,无论是布什本人,还是世界政要、专家都普遍认为,布什此次访问欧洲,重头戏实际在俄罗斯。而在俄罗斯,重头戏又在这个双方期盼已久的“ 条约”。
因为就其表面意义上来说,核武器的减少无论对世界和平,还是对美俄双边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该条约的几个数字说起来也挺唬人:谈判时间6个月、条约长度3页、双方未来10年内削减三分之二的核武器。与之相比,1991年美俄签订的“第一阶段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历经10年谈判而只削减不到三分之一的武器来说简直不可相提并论。不过,切不可因此就对条约过于乐观,如果对条约的谈判背景稍加关注,再加上对条约本身多一点点的研究,条约的实质就可以了然于心了。
从条约本身来看,其空泛的内容以及松散的约束力可谓是空前绝后。不错,该条约的确是把双方的核弹头限定在2200枚之内,但问题的关键是对于裁撤下来的核弹头,双方已同意可以部分储存。对于如何储存、储存多少则可由双方自己来定。如此看来,储存当然意味着随时备用,而且从1枚到数千枚,储存量是多是少,全凭自己口一张。另外,条约还规定,“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国家安全利益决定退出”条约,这完全把条约应有的约束力完全解除。从严格的国际法意义上来说,不据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根本不应被称为“条约”。另外,条约要经过双方议会批准才能生效,而双方议会能否通过还是个未知数。
对此,有分析家认为这是俄罗斯的失败,因为俄为了彰显首脑会晤的成果,于今年4月向美妥协,不再坚持将裁撤的核武器全部销毁。而另有一些分析家则认为俄罗斯占了便宜,因为俄裁撤的都是核武器中的“老弱病残”,而美裁撤的则是完好的现役武器。其实,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却不尽然,至少是不全面的。美俄签署《莫斯科条约》是两厢情愿,双方各有各的“小算盘”。
从俄罗斯方面看,条约的签署为其减轻了不小的压力。众所周知,前苏联在军备竞赛中被美国拖垮后,俄已是疲于应付国内的经济问题,已无力与美国在军备上一争高下,国内大量核武器的维护和保养已是难以为继。此番拉上美国同自己一起撤减核武器,把维护“老弱病残”核武器的钱给省了下来,还可以从美国得到部分销毁资金;另一方面,俄美战略核武器也不至于失衡。另外,双方签署协议对俄美双边关系倒是大有益处,这对俄从西方争取贷款和援助来发展经济至关重要。“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经济搞好了再与美国较劲也不迟。
从美国方面来讲,签署条约最重要的意义不在条约本身,而在于把条约作筹码来换取其他利益。从目前来看,美国至少得到了几个好处,首先就是缓解了去年单方面宣布退出俄美签署的反导条约后俄罗斯及世界其他国家对它的指责;其次还有美国“反恐”行动的扩大和美军进驻格鲁吉亚都得到了俄罗斯的默许,虽然这里面还是其他原因,但核谈判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美国正在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给俄罗斯一点“甜头”可以减少俄对其的反对力度。可以说美国此举是“一箭三雕”。而且导弹又不用销毁、条约又开了“后门”,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就算是条约有约束力,但对美国来说,单方面撕毁条约也不足为怪。
其实,俄美双方早就意识到战略核威慑的作用已经随着核秘密的扩散而逐渐丧失了作用,而且“9·11"事件已证明,其他武器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比战略核武器的威胁要来得现实。因此双方都转而开始研制新战术性实用武器,比如俄正在研制远程X—111和X—555巡航导弹,而美则要研制用于“实战”的核武器。届时,双方军备竞赛又将是另外一番光景。
短信世界杯站,随中国队征战世界杯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