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坏事可以变好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1日02:10 国际先驱导报 | ||
尽管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但是只要处理得当,这件事情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来说,将提供一个极为生动的案例和重新审视自己部分政策的良好契机 本报记者周庆安 非典型肺炎在全球的传播和蔓延在今年4月份之后进入了高峰,在这场与未知疾病的斗争中,中国首当其冲成了最大的受害者。由于中国的疫情传播面积大,启动控制机制时间短,感染人群数量居全球之首,使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在与“非典”的较量中不可避免地付出相当代价。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半年报中提及,2003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9.9%,“但鉴于非典型肺炎流行对中国部分地区和邻国的影响,这种增长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尽管这种负面影响只是暂时的,但是温家宝总理也坦言:“非典型肺炎对我国旅游、交通、商贸和对外交往等活动造成的暂时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但是,无论在任何时候,国人总爱说的一句话“把坏事变成好事”,这句话不但是一种企望,也应该是一种措施,尤其放到正在肆虐神州大地的“非典”上再恰当不过。尽管“非典”疫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但只要处理得当,这件事情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来说,将提供一个极为生动的案例和重新审视自己部分政策的良好契机。 树立负责大国的形象 从WHO专家踏上中国国土的那一刻起,国际社会已经把发生在中国的非典型肺炎作为全球卫生事件来看待。这其中,包含着人类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和关怀,也包含着另一个昭示: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发生的公共事件,都已不囿于这个国家自身。全球性的交流沟通渠道和政治经济互相依存,使国与国之间的相关性大大增强。中国采取了有效的对策防治“非典”,这是对中国人负责,更是对全世界健康负责的表现。一个负责大国的形象,并不会因为“非典”的发生和蔓延而消失,相反,当国家领导人走进医院、走进人群、走上国际舞台呼吁联合“抗炎”的时候,中国的全球性“责任”会更加深入人心。 同样,对于中国来说,“非典”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开放的中国无可退缩地成了国际社会重要的一分子。我们的一言一行,将受到世界的关注;我们的生活,与全人类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持着稳定和良性的发展势头,大规模传染病已经消失很久了,因此社会缺乏对于大规模的社会危机,尤其是公共健康和安全危机的应急机制。而全球许多国家对于公共突发事件,都有相应的应急机制。“非典”的爆发,将有效促使我国各级各方面应急机制的建立。“非典”爆发后,国务院已经决定拨出专款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处理机制。作为大规模公共卫生危机的应急机制,应当包括相关政策法规,快速决策制定过程,高效统一指挥系统,有效畅通信息网络,疾病预测、预警和预防控制体系,强大社会后勤保障制度,人才快速培训和长期储备建设,以及防护条件快速改善等多个方面,其内容综合起来就是三个词:快速、通畅、安全。 铸就现代社会道德基础 反思“非典”在我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同时,也引导社会公众再次以大国国民的心态审视和反思自身的卫生习惯。“非典”爆发后,“洗手”这个普通词语的使用频率节节攀升。国人有五千年的文明传统,“焚香净手”更是儒家礼仪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今天“焚香净手”居然成了防止“非典”蔓延的一个卫生习惯。 今天在防治“非典”中提倡的良好卫生习惯,可堪比拟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深入城乡的爱国卫生运动,不少人记得小学时候老师们常常提醒“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这次倡导甚至更加深入人心,毕竟在关系到自身健康和命运的时候,人们总会提醒自己,也许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会帮助自己逃过病魔的一次劫掠。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卫生习惯,铸就了现代社会公共健康和社会道德的基础。而这一切,正是走向开放和发展的中国所需要的。#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