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软呼呼”材料“击落”美国航天飞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5日03:16 人民网 | ||
人民网5月15日讯 负责调查美国“哥伦比亚”号返航途中解体之迷的科研人员近日发现,在这架“20岁”的航天飞机今年1月16日升空过程中,突然撞击其左翼的泡沫绝缘材料“体重虽轻,但威力巨大”,堪称是“击落哥伦比亚号”的罪魁祸首。专家表示,这块从机身下面主燃料箱上脱落的轻质泡沫材料对航天飞机左翼的撞击力高达1000公斤左右,结果造成机体表面隔热保护层出现了大面积的松动或破损,最终导致“哥伦比亚”号于在今年2月1日返航途中,因超高温空气从上述“孔洞”入侵而不幸解体爆炸,上演了一出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的太空悲剧。 起初,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工程技术人员根本不相信这种“一点也不结实”的软质泡沫材料能对航天飞机造成致命损伤。然而,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各种数据和录像资料纷纷揭示了这样的现实:上述泡沫材料以极高速度猛烈正面撞击到飞机左翼前端,是其杀伤力惊人的最重要原因。据测算,当这块泡沫材料击中航天飞机左翼时,其速度将近每小时900多公里,并在很小的面积上形成了一吨多的冲击力,再结实的航天飞机隔热瓦也无法抵挡这样的破坏力。此外,由于当时泡沫材料以每秒30圈的速度旋转着撞击“哥伦比亚”号,更让其具有“杀伤力惊人的钻头功效”。 此前还有电脑数据分析表明,由于这块泡沫材料威力实在太大,发生撞击后,航天飞机左翼前端的U形碳纤维保护层可能被当场打坏,从而形成了返航途中超高温空气入侵的空洞。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实地测试相同类型和大小的泡沫材料到底能在高速撞击情况下,对覆盖航天飞机表面的隔热材料构成多严重损害,以便能彻底发现超高温空气入侵的途径。从“哥伦比亚”号左翼传感器上获得的最后阶段数据显示,这架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进入大气层后,在经过夏威夷上空时,超高温空气开始从遭到撞击部位形成的缝隙中入侵隔热瓦下面,并直接从内部完全摧毁了“哥伦比亚”号。 在航天飞机出事后,曾有人批评NASA救援工作不力,但后者发表报告宣称,鉴于机体表面发生严重破损,无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成员在返航前开展何种“紧急补救工作”,这架宇宙飞行器都无法避免在重新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发生解体事故。据说,即便在返航前将航天飞机上携带的16吨“非必要物资”( 科学实验仪器、水和其他装备)统统抛弃在太空中,只能将其表面温度降低7%左右,因此根本无法改变“哥伦比亚”号机毁人亡的惨烈后果。此外,有关方面介绍,成功放弃这些“多余”物资需要宇航员进行两次难度很大的“太空行走”,这也在本次日程极满的飞行中也根本不可能做到。 同时,由于航天飞机发射前准备工作众多,因此NASA在获悉“哥伦比亚”号可能遇险的内部警告后,无法紧急发射另外一架航天飞机上天“抢修”,否则很可能形成“双机坠地”的悲剧。此外,当时“哥伦比亚”号的燃料也不足以让其与太空中的国际空间站对接待援,有关方面在无可奈何之下,迫不得已采取了“赌一把”的态度,眼睁睁看着其冒险返航,并希望能“出现平安无事的奇迹”。可惜,这种美好的愿望未能变成现实。 NASA强调,因“哥伦比亚”号事故而集体停飞的美国航天飞机,可能于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搭载四名宇航员重返太空,继续进行有关的科学探索活动和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据悉,有关方面将在今年夏天就哥伦比亚号事故做出最后报告,并为美国剩下的三架“年仅壮年”航天飞机(“发现”号、“奋进”号和“亚特兰蒂斯”号)继续服役到2012年乃至2020年,制定出切实可靠的补救措施。一些主张“退休”这些航天飞机的人士指出,维持如此小规模的机群成本太高又不能保持安全,这让美国根本无法体验出航天飞机“可多次反复利用的优势”。(高轶军)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