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石油何日到大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9日08:49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驻俄罗斯记者 李忠庆 “对俄中石油管道项目,俄罗斯政府将履行承诺,信守协议。” 日前,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在访华期间,对于历时2年多仍未能落实的中俄输油管道建设问题做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表态,这一表态似乎可以让中国吃下一颗定心丸。然而,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输油管道项目的重要性及其所牵扯的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这项关 油路建设一波三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虽然中国尚未成为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大买主,但中、俄双方的有识之士已经预见到,两国在石油领域进行合作的前景广阔。于是,铺设由俄罗斯到中国的石油管道以便将来大规模从俄罗斯向中国输送石油的设想便被提了出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尤其是石油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200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和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关于修建从俄东西伯利亚的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石油输送管道以及俄方向中方提供原油的总协议。对此,国际舆论认为,这无疑是两个战略协作伙伴之间关系发展步入新阶段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目前,我国不但已经成为石油纯进口国,而且,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的预测也即将成为现实。今年头8个月,我国石油进口激增26%,达到5740万吨,创了历史最高记录。权威人士预测,今年全年我国的石油进口总量将超过去年的7000万吨,达到8000万吨。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人口总量等因素分析,石油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需求;中国也必将成为世界石 油市场长期而稳定的大客户。而作为储量居世界第六的石油大国,俄罗斯石油的出口量目前仅次于沙特,位居世界第二。石油供应大国与石油消费大国之间的合作无疑是现实可行和前景光明的,合作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的经济利益需求。另外,这种合作也正好符合两国加强大企业、大项目合作,从而提高合作水平,增加双边贸易额的共同愿望。 然而,这一对于两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合作项目进行得并不顺利。根据2001年双方达成的协议,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道项目本应于今年年底开工,2005年完成一期工程后便可向中国输出原油,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俄方合作公司提出的项目建设申请仍未能获得俄政府的批准,而由于日本的介入,中俄间的这一重要合作项目的前景更被蒙上了一层阴影。有人甚至预测,这个经过多年酝酿、来之不易的项目最终可能胎死腹中。因此,此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被很多人看成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机会,因而备受瞩目。而俄罗斯总理关于俄政府将“履行承诺、信守协议”的表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俄媒体着急俄方与中国签约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罗斯经贸部长格尔曼·格列夫日前透露,俄罗斯远东地区现有的石油储量只够填充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虽然“经过勘探后未来不排除”再修建经俄罗斯纳霍德卡通向日本的管道,但目前中俄管道项目是更为务实的。他还指出:“俄中贸易额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安大线’石油管道项目的实施。” 俄塔斯社还从俄联邦政府某消息灵通人士处获悉,铺设“安大线”输油管道符合俄罗斯的利益,这一项目会得到实施。俄“不打算放弃,因为这一项目对俄极其有利,大有前途”。这位消息灵通人士还说,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而中国的需求在以相当快的速度增长”。此外,“俄中两国间保持着良好的务实关系”,这也能证明“这一项目的现实性”。 对于此次俄总理就石油管道问题的表态,中俄媒体间反应不一。我国舆论基本上认为,作为一国政府首脑,俄总理的表态是庄严和值得信赖的,因而中方对这一合作项目的前景应该是有信心的。而俄媒体似乎对本国总理在北京的表现并不“买帐”。一贯以标榜新闻自由著称、对涉及中国的事务往往“不屑一顾”的“新俄罗斯媒体”此次表现得有些异乎寻常,纷纷对卡西亚诺夫没能“果断”地在北京彻底敲定管道建设项目表示不满。有俄罗斯媒体抱怨说,此次俄总理以生态问题为借口拖延管道项目建设纯粹是国内利益集团争斗的结果。有媒体甚至担心,鉴于中国是俄加入世贸组织过程中的一个主要谈判对象,如果俄政府的行为“激怒”了中方,将可能影响到俄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进程。同时,俄企业参与中国西气东输工程以及核电站建设等大项目的计划也将受影响。 害怕当中国的 “原材料附庸”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一日千里,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逐步繁荣必然带动技术、设备、资金以及原材料的强劲需求。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拥有包括石油在内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有很多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于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企业开始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原材料,进口数量之大令人“吃惊”,以至于引起了俄有关方面的特别关注。从俄罗斯媒体的报道来看,俄社会中有些人不太情愿,甚至是害怕俄成为捆绑在中国经济火车头上的“原料供应部”。为此,俄有关方面甚至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采取措施,限制对中国的原材料出口。然而,正如一些有识之士所指出的那样,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切实际和短视的,既违背经济规律,也不符合两国利益。 目前,俄罗斯在现代工业技术的许多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具备大规模向中国提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能力。事实上,在苏联时期,该国就是原材料出口大国,其原材料出口是国民经济所依赖的支柱产业,目前,俄罗斯仍不能完全摆脱这种局面。同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具有不同产业结构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应该扮演适合自己经济状况的角色,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怎一个“拖”字了得 尽管俄总理表示要“信守承诺”,但俄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经理瓦英施托克在近日召开的俄美石油峰会上表示,安加尔斯克至大庆输油管道不可能在2005年前建成。而俄方执行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则表示:按两国已签署的政府协议,管道建设应在今年底开工,但政府迟迟未就管道走向做出最终决定,致使“安大线”至今未通过开工所必需的生态鉴定,而且即使通过,也还需至少10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可行性研究的第二部分(线路和图纸)。然后,工程将需两年竣工。该公司表示,如不建设摩尔曼斯克和大庆输油管道,俄罗斯将无法实现到2020年日产原油1000万桶的目标,俄经济将每年损失70亿美元。 有专家分析指出,东西伯利亚——大庆石油管道的建设从根本上讲是符合两国利益和最为切实可行的。中国的需求自不必说,从俄罗斯方面来说,石油也不是用来珍藏的。就线路而言,从纯商业利益的角度看,总长2400公里的“安大线”与3860公里长的“安纳线”相比,无论在造价、建设周期和施工难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此外,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无疑将可以成为俄罗斯石油稳定的重要客户。 专家还指出,商业活动所应该遵循的两个原则无外乎是利益和信用,而“安大线”项目完全符合这两个原则。今天,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俄罗斯在为把这资源“奉献”给谁而踌躇,但俄罗斯钢材的“命运”或许可以提醒决策者应该更有远见——作为钢材出口大户的俄罗斯现在已开始为可能因遭遇中方的反倾销措施而影响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发愁了。有人开玩笑说,俄罗斯也许是在等哈(萨克斯坦)——中(国)线或其它什么管线的建成。 无论如何,虽然俄总理在北京就管道建设问题做了原则性的表态,但是,正如本文开头时所说,鉴于这一项目的重要性及其所牵扯的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指望项目在很短时间内“水落石出”并不现实,节外再次生枝也并非不可能。 声明:《世界新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