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陈氏兄弟公司总经理:爱拼才会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3日12:27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记者 朱博英 在法国巴黎13区的“中国城”,法国陈氏兄弟公司的食品超市天天顾客盈门,每逢中国的传统佳节更是生意兴隆。在离13区几公里远的巴黎近郊,还耸立着去年刚刚落成、豪华气派的陈氏兄弟公司总部大楼。上个世纪20年代,广东潮洲的陈氏家族离开中国到泰国谋生,后来又移民老挝。70年代中期,印度支那半岛烽火四起,陈氏家族再次举家外迁。老大陈 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独家专访时,陈氏公司总经理陈克光说,当年他们俩兄弟开创事业时,并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成就。人生只有几十年的光阴,任何人、做什么事情都要勇于尝试。今天的年轻人有干劲,更要勇于尝试。敢拼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可以改变历史。 专做亚洲移民生意的公司 《世界新闻报》:陈氏公司已经发展经营了20多年,从当初的食品批发小店发展成为如今欧洲最大的华人企业。公司是怎样实现这个飞跃的? 陈克光:从1976年大哥在法国创业算起,法国陈氏兄弟公司已发展了27年。现在回头看陈氏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三个阶段。 首先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的创业阶段。当时,有大量的印支华人为避战乱逃到法国。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对法国的饮食习惯非常不适应。于是,大哥和我决定进口一些亚洲食品搞批发。我们当时也没有特别的想法,有什么就做什么。 80年代初,我们开始考虑扩大经营,并在巴黎13区租用了一处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废弃火车货运站。1981年,我们在这个位置成立了法国的第一家华人超市。至此,法国陈氏公司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我们进口的食品种类越来越多,从最初主要经营泰国食品,逐步扩充到了中国、日本、印尼、马来西亚、韩国等地的食品,最后形成了从进口批发到零售加工的一整套营运模式,公司也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本地的亚洲食品市场趋于饱和。于是,我们考虑到中国内地寻求发展。1995年,陈氏公司与法国饮食业巨头达能食品公司一起,在河北共同投资了豪门啤酒。2001年,为促进欧中影视文化交流,我们又组建了陈氏传媒公司。这应该算是我们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也是一个新起点吧。 《世界新闻报》:与法国同行相比,贵公司的优势在哪里? 陈克光:陈氏公司在市场、货源、管理方面都比较成熟稳定了。对法国同行来讲,我们可以说和他们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因为法国超市和我们的消费群体不一样:它们经营的是大众化的商品,面对的是法国人;而陈氏主要经营的是食品加工和进出口,面对的是亚洲移民。在这一点上,法国陈氏公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亚洲同行里面,我想大家都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想法。所以,我们面对的不是彼此之间的竞争,而是自己和自己比、自己和自己竞争。 在文化交流领域发现商机 《世界新闻报》:20多年来,陈氏主要经营食品、进出口以及食品加工这些传统产业。但最近几年,陈氏悄悄开始向传媒领域进军。为什么要投资这样一个完全与陈氏传统产业不相关的领域? 陈克光:上个世纪90年代,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先生和我谈起中央电视台4套节目在法国落地的情况。当时,我自告奋勇地表示可以做一些工作,因为我和当时的法国文化部长和通信部长是比较谈得来的朋友。后来,中央4套节目在法国巴黎有线电视网实现了落地。这次经历使我结识了中国很多传媒界的人士,他们鼓励我们在传媒方面做些事情。 另外,我也有不少法国传媒界的朋友。尤其是近年来,中法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双方传媒领域之间的合作和需求也越来越多。通过传媒,还能做一些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促进中法文化更好地交流。正因如此,我们认为陈氏在传媒领域可以有所作为。于是,2001年8月,我们成立了陈氏传媒公司。 《世界新闻报》:陈氏传媒主要开展什么业务? 陈克光:陈氏传媒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业务。 一是做欧亚电视节目的双向交流,目前陈氏传媒已经同法国最大的电视节目公司签订了中国市场独家代理合同,拥有超过1万小时的节目库存可供交流,并且还以每年1000小时的节目量递增。 二是参与各类影视节目制作。我们计划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和中国合作,投资拍摄制作各类节目。 三是提供咨询、培训和广告服务。这主要是利用陈氏传媒法中双重文化背景的特点,为中国和法国媒体提供传媒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咨询以及专业培训。当然,陈氏传媒是一个商业公司,一些事情主要还是商业操作。交流主要看怎么把法国和欧洲的节目介绍到中国和亚洲,以及怎样把中国和亚洲的节目介绍到法国和欧洲。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传媒市场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机。中国有13亿人口,海外还有数千万华人,有很大的市场。而世界各国对中国越来越重视,对来自中国的信息也非常关注,传媒业一定会有特别大的潜力。 勇于尝试就可以改变历史 《世界新闻报》:陈氏兄弟出身华人文化的背景,如今在法国商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你们的发展过程中,有没有感受到两种文化的冲突和碰撞? 陈克光: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上个世纪80年代法国《世界报》记者曾采访我。他在采访记的末尾曾写了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他最不喜欢人们把巴黎13区称为“中国城”,因为那会给人一种封闭隔离的感觉。80年代前后,华侨和法国当地居民的关系的确很不融洽。当时,如何更好地融入法国社会,是我经常思考和关心的问题。 不过,20年后你又问我同样问题的时候,我的想法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华侨第二代已不存在融入与否的问题,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很法国化了,有的甚至连汉语都说不了几句。现在我关心的倒是,如何让这些年轻人多了解一些中国文化?兼有中、西两种文化,肯定要比一种文化要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可以说,中国的发展正是海外华人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一句话,“饮水思源”,是我最大的体会。 《世界新闻报》:您作为法国华人企业的代表,曾随希拉克总统访问中国。江泽民主席访问法国时,还特别接见了您。这显示中法两国政府对陈氏企业的重视。在推动中法贸易往来方面,华人企业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陈克光:企业在做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就会产生社会效应。这时,企业就不仅仅属于创业者了,企业就和当地社会也分不开了。就陈氏公司来说,我最感欣慰的是,我们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为当地的建设做了点贡献。我希望陈氏能够在这方面不断地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为年轻人提供锻炼的机会。 促进中法之间的交流是每一位华商的心愿。对我来说,在双赢的基础上,华商还是有一些可做的事情。因为中法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很强。我们是1995年开始在中国投资的。前前后后,陈氏在中国投资了大约10亿人民币。一些法国企业也希望通过我们进入中国。 当然,我也希望陈氏公司能够在传统的食品行业、新的传媒领域取得更大的发展,为促进中法两国更多的交流贡献力量。我不想把目标定得很大,很高。我只是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一份力。人生只有几十年的光阴,我们这一代该做的事情,能做的事就尽量去做,这样就不会后悔。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希望能多种几棵树。 陈氏兄弟公司每年都要接待一些年轻的参观者。每逢此时,我就要和他们见见面,聊聊天。我记得一次有位学生问我,如果我给他们说一句话,最想说什么?我说,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所以,任何人,干什么事情都要勇于尝试,年轻人有干劲,更要勇于尝试。你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历史。 声明:《世界新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