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浅”的德国 尴尬的福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3日11:47 世界新闻报 | |
李 华 西欧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一度为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所向往。但今天的德国,朝野上下充满了要求改革的呼声。从医疗体制到养老保险,从劳工市场到失业救济,一度被称为样板的德国特色的社会市场经济,现在却变得千疮百孔,到了不得不医治的地步。人们说,德国是欧洲经济的旗舰,一旦搁浅,整个欧洲也将迷失方向。那么,德国搁浅在什么地方呢 德国作为凯恩斯主义经济的实施者,战后为了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平等,曾大力发展福利事业。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福利系统。这一系统由国家进行整体调配,政府预算支出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投入其中。当然,国家也为此向企业和个人征收相应的保险金;一般说,企业和雇员各负担保险金额的一半。这一体制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达到黄金季节,至今让德国人怀念不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德国经济的低迷,使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暴露出来。 就失业保险来说,德国的体制不仅使失业者得到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还能享受优厚的待遇:一个失业者的生活水平和就业者的生活水平相差无几,失业者还省却了做工之苦。这种制度,虽然保障了社会的平衡发展,但大大降低了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预算支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由于失业问题并不严重,这个问题并不突出。现在,德国的失业率高达10%,失业人数超过400万,这使得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问题,解决失业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德国的失业问题从性质上看,主要是由于结构性问题引起的。德国企业受制于工会传统,企业改革要经过旷日持久的劳资谈判才能实现。基于对工人的保护,企业解雇工人需要支付大量的赔偿金,并需要得到企业委员会(企业委员会是企业中的工人组织,并不隶属于工会,但实际上深受工会影响)的认可。这使得企业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对市场的反应相对滞后。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大大加强,所谓的第四产业(信息产业)异军突起,逐渐成为社会生产的引导产业。德国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对经济转轨应对不足,陷入一种结构性滞胀——新的尚不适应,旧的又难以革掉。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由于支出不足,德国已经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在对新兴产业扶植不力的同时,国家为了社会公正发展的需要,又要拨出巨款补贴许多已经无法赢利的煤炭和钢铁等夕阳产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德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特别措施。改革的指导思想,一是增加就业市场的灵活性,二是强化失业者就业的积极性。就前者而言,主要是通过改革联邦劳工局的职能,使其转换成集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和管理、发放失业金和社会救济为一体的服务机构,同时增加小时工和扶植自主创业;就后者而言,主要是通过削减福利和失业金等惩罚措施,迫使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迅速转回就业市场。 在医疗保险方面,德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责任、权利不明晰和浪费严重。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患者、医生和药厂之间相互没有制约,大家都在打国家保险的主意,药厂大量上马新型药,医生喜欢开价格高而药效一般的新品种,病人则小病当大病医。种种弊端,使国家在医疗保险方面的开支变成一个无底洞,同时也造成腐败问题。 从明年1月1日开始,德国将执行新的法律。新法律规定,法定医疗保险占毛工资的比例从现在的14.4%降到明年的13.6%,到2006年逐步降到12%。保险金额的缴纳比率虽然降低了,但接受医生治疗,每季度要附交10欧元治疗费;从2005年起,换牙的费用不再报销。同时,患者在药店购药的附加费用,将被提高5到10欧元。上述措施,主要是针对医疗保险中的浪费现象,填补体制漏洞,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在养老金方面,生育率降低和人口老龄化,促使德国不得不对养老保险进行彻底的改革。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养老保险入不敷出,政府面临近80亿欧元的预算缺口。就长期的前景来看,退休人员将被迫缴纳更高的保险金和护理金。在政府拟议中的改革规划中,将引入可持续条款,使养老金占退休前毛工资的比例从现在的48%降低到40%,目的是使养老保险的缴纳率不超出22%。同时还在考虑中的措施包括:提高退休年龄,也就是从现在的65岁提高到67岁或者更高;对养老金征税以及扩大私人养老保险。 总的来看,德国改革走的是新古典主义学派的路子,强调降低公司的税收负担,削减国家补贴和社会福利,同时为企业松绑,增强其自主性。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刺激消费和投资支出,从而引起更高水平的收入和就业。但是,德国政府的这些措施,并没有在国内得到广泛的支持,相反的是受到大量的置疑和责难,许多左派和中间人士指责执政的社民党背叛自身的宗旨。但是,也有不少人呼吁,德国人如今确实需要“多工作,多生育”,共同承担改革的代价。 德国的改革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在国际上也受到广泛关注。广义看来,我们可以把德国的改革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国家和企业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行转型和革新的实践。而德国议会和政府正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德国能否走出这段险滩。 声明:《世界新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