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5号并非形象工程 削减中国经援事出有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4日17:36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记者 陈南 伴随“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海外媒体在传来祝贺声的同时,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音”,其中最大的质疑就是中国是否还需要国际援助。而实际上,中国目前的科技研究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大大低于很多发达国家,中国航天领域的发展对于带动相关经济产业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在全球影响巨大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10月18日一期中以中国“神舟”五号升空作为封面故事,它的大标题为——“祝贺中国”,但下面的小题却透出了真正意图——“中国还需要援助吗?然后呢?” 该杂志的网站发表评论说,中国虽然不是全球首个或第二个成功载人上天的国家,但相对于日本及欧洲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却已有经济能力耗资180亿人民币完成载人航天计划,令人质疑中国是否仍需要国际援助。 这种态度代表了近期海外媒体对中国载人航天报道的一种心理:既不得不对中国的这一成就表示祝贺,又总得找一些东西来“平衡报道”。 日本媒体的酸葡萄心理 祝贺是短暂的,随之而来的是一片质疑之声,其中以我们的近邻日本最为明显。他们先是号称日本只要想载人航天,随时都可以办到,之所以不施行,是因为他们想直接造出航天飞机,紧接着又搬出屡次提及的“取消经济援助之说”。 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既然中国有能力把载人宇宙飞船升空,日本应停止对中国继续提供经济援助。日本最大执政党自民党内部,也有部分国会议员要求重新检讨日本对中国提供经援的问题。而日本财务大臣谷垣祯一21日也公开表示,将慎重检讨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援助问题。 日本《读卖新闻》的文章认为,自1977年开始,日本就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至今累计3万亿日元(约合270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扩大,去年虽然在经援上进行了下调,不过还是在1300亿日元左右。它指出,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比日本发射的H2A火箭费用大。在这种情况下,削减对中国的经援,是一个普通论调。 《产经新闻》更在报道结尾问日本纳税人,既然中国有那么多钱送人上太空,还需要我们(日本)政府的经济开发援助吗?该报为了使自己的理由更加充分,重弹“中国威胁论”的老调,称中国的飞船能够从发射到回收都那么顺利,证实了中国在火箭技术上万无一失。但是,也不得不去想,一旦它在火箭头上装载弹头的威胁…… 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同? 德国之声也在10月19日的一篇报道中提出了质疑。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媒体之一,它在报道此事时对中国成功发射飞船的事实不甚关注,而是直接进入主题,该文第二段就发问:今后将会不断有人针对中国的发展提出如下问题:既然中国有能力每年向高科技领域——宇航研究事业输送大约20亿美元的巨款,那么还应该给中国提供发展援助吗?中国应该把公共收入投入到最现代化的宇航技术中,还是投入到医疗事业、教育事业,投入到战胜贫穷落后和环保事业中去呢?这一问题的决定权现在完全掌握在中国政府手中。 该报道指出:究竟中国每年得到多少援助资金,这个数字很难调查清楚。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中国是德国发展援助的最大收益国之一。仅去年德国政府就提供了大约8000万欧元的发展援助经费,欧盟和美国投入的更多,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还发放了20亿到30亿美元的贷款。总的加起来,这是一笔惊人的数字。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还达不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这表明,中国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有足够可供支配的资金。 经济援助年年减少 按照西方媒体的这些推断,难道一个接受援助的国家就必须放弃自己的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就必须在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更何况,所谓的经济援助其实都有很多互惠的条款约束,且数额在年年削减。而西方媒体却把他们的国家刻画成中国的“救世主”,这显然有违事实。 对于这些论调,新加坡《联合早报》在一篇文章予以了反驳。该报载文指出:“神舟”五号升空并不背离中国的踏实发展,更不是“烧钱的形象工程”。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足以拨出一些资源来发展航天科技。中国在发展尖端科技的同时,并没妨碍经济发展,也没忽略发展和民生福利有关的实用科技。虽然现在中国还有一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近年来的国际观察显示,中国将航天尖端科技成果转为民生福利用途,速度在国际上是领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