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参考人物:被捕的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7日19:05 青年参考 | |
在巅峰时期,他们中的一些人,可以随意撤换总理,推行任何一项他们希望的经济政策。但现在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这些在俄罗斯经济转型期间暴富起来的新一代经济“沙皇”风雨飘摇。然而他们并不打算认输。以霍多尔科夫斯基为首的俄罗斯问题富豪们正在背水一战。 尽管已陷入重重包围,但巨富们并不想就此屈服—— 霍多尔科夫斯:与普京没完没了 俄罗斯首富米哈伊·霍多尔科夫斯基最近买下了莫斯科主流报纸《莫斯科新闻》,并聘请专门批评普京的记者做主编。分析认为,这是霍氏对普京的最新回击。 霍氏此次出手选择了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机。普京宣布国会选举于今年12月7日举行。随后,霍氏宣布他将继续资助反对党参加国会竞选。目前克里姆林宫还没有回应。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政治家说:“霍氏的行动就像一块激怒克里姆林宫的斗牛红布。” 《莫斯科新闻》是一家立场独立的周报,上世纪80年代因曝光政府丑闻和克格勃内幕而声名鹊起。目前它同时以俄文和英文出版,影响力颇广。 不惑之年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喜欢穿西装不打领带,喜欢佩戴一块塑料表带的普通手表,鼻子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说起话来温文尔雅、笑容可掬。 霍多尔科夫斯基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发家史颇具“俄罗斯特色”,是苏联解体后在私有化过程中迅速发家致富的“新俄罗斯人”的典型代表。1986年,年仅23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当选为莫斯科伏龙芝区共青团区委副书记。一年后,霍氏牵头组建了“梅纳捷普”合作社。他们最开始做的买卖是倒卖假酒——有从国外弄来的“拿破仑”牌假白兰地和在波兰灌装的假冒瑞士的伏特加酒。除此之外,他曾经参与倒卖假名牌牛仔裤和计算机的生意。 当年和霍多尔科夫斯基一块起家的瓦列里说:“霍多尔科夫斯基当年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他一天工作将近12个小时。”在说到公司的运作和盈利的时候,他说:“那个时候在莫斯科开公司,都是个人干个人的,而且都是为了一个项目开公司,挣了一笔钱就赶快把公司给关了,赶紧跑掉,不然就会被抓,送去蹲监狱!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运作这样的小公司方面具有组织才能,而且他特别敢于冒险,挣钱也很疯狂!” 霍多尔科夫斯基最早将自己的公司上市,让全社会来认购公司的股份。据查,当时他将股份卖掉之后得到的资金有230万美金。当时,“梅纳捷普”科贸有限公司的股票曾经热得像烫手的馅饼,人人抢购,可是最终基本上没有人拿到过这家公司一分钱的红利。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时候,“梅纳捷普”科贸有限公司开始经营当时苏联人传统的日用消费品——古巴红糖。霍多尔科夫斯基是在做了大量工作之后,才开始介入这项业务的。当时苏古做的是易货贸易,霍多尔科夫斯基向古巴提供苏联的石油,换取红糖。霍多尔科夫斯基是在给了当时负责国家外贸的人大量好处之后才获得这个贸易机会。 1988年初,霍多尔科夫斯基结识了一位名叫格鲁博维奇的人,此人的父母都在苏联银行工作,而且官职显赫。于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利用这个机会,动用了各种手腕,成立了一家民办银行,业务上挂靠在苏联银行的莫斯科伏龙芝区银行。1991年5月,霍多尔科夫斯基注册成立了“梅纳捷普国际银行联合体”,后来又易名为“梅纳捷普国际财政联合体”。“梅纳捷普国际财政联合体”率先在苏联官方允许的第一时刻,进行了股份化改造。“吃水不忘掘井人”,格鲁博维奇的父母都得到了霍多尔科夫斯基赠予的股份。 1995年,尤科斯石油公司公开拍卖,霍氏旗下的梅纳捷普投资银行以3.5亿美元买下该公司78%的股份。从此,尤科斯石油公司成了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摇钱树”。 1997年,霍氏开始淡出其它行业,专心经营石油公司,他为年产3400万吨石油的尤科斯投入了17亿美元的资金,后又花10亿美元购买了年产量1100万吨石油的东方石油公司。今年年底前,作为俄第二大石油公司的尤科斯公司还将与俄第五大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合并,形成全球第四大私营石油公司。 据统计,尤科斯石油公司上市后,其市值已从原来的90亿美元升达到了如今的200亿美元。短短十几年间,霍氏从一个靠工资吃饭的团干部奇迹般地成为身价八十亿的俄罗斯首富。 在巅峰时期,他们中的一些人,可以随意撤换总理,推行任何一项他们希望的经济政策。但现在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这些在俄罗斯经济转型期间暴富起来的新一代经济“沙皇”风雨飘摇。他们的致富经历以及他们今天的财富受到的质疑,颇类似中国的问题富豪。(本报记者/潘圆孟一凡) 英国《金融时报》 安德鲁·杰克 “他们可以随意撤换总理” 1998年夏,十几名正处于权力鼎盛时期的俄罗斯商人声称,通过旗下的公司已控制了本国一半以上的经济,并能对政府政策施加巨大影响。 5年之后,他们中的两人在外流亡,三人销声匿迹,一人被迫退职,其余大部分不得不收敛他们商业以外的野心。 俄罗斯前副总理叶戈尔·盖达尔说:“在颠峰时期,他们中有7至10人是真正有能力左右俄政府的人。他们可以随意撤换总理,推行任何一项他们希望的经济政策。但现在,这种情况不复存在。” 普京总统所领导的政府工作方式已经改变,新兴企业正在全国不断涌现,竞争加剧。但少数大集团的经营者进行了调整,凭着更为殷实、多元化程度更高的资产在新的形势下又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与此同时,其它实力强大的集团也开始出现。因此,俄罗斯仍为少数政治上具有影响力的“寡头组织”所支配。 时下,俄罗斯检察机关的“矛头”正一致指向俄罗斯尤科斯石油集团的总裁兼大股东──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于是,人们又开始旧事重提:尤科斯石油集团是否真正与它有争议的历史划清界线。不仅如此,人们还对尤科斯石油集团在俄罗斯改革过程中究竟会扮演什么角色表示怀疑。 莫斯科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夫·吕尔说:“少数寡头集团建立起自己的帝国,有可能会抑制其它新企业的成长,而这些新企业对市场发展更有促进作用。”吕尔表示,俄罗斯的这些集团与上个世纪50和60年代的韩国财团非常相似,当时的韩国财阀得到了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大多数俄罗斯的寡头组织是在过去的十年中,利用和政府关系聚敛财富的。当时,他们主要是那些在1998年8月的金融危机中惨遭打击的金融集团,主要有亚历山大·斯摩棱斯基领导下的SBS农业银行,弗拉基米尔·维诺格拉多夫旗下的俄罗斯国际商业银行和维塔利·马尔金麾下的俄罗斯信贷商业银行。这些集团的投资额和负债数使他们在危机中一下子就“中了招”。 但还有一些集团由于有石油和金属部门的收益作支撑,在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先生麾下的尤科斯石油集团,米哈伊尔·弗里德曼执掌的秋明石油公司(TNK)以及弗拉基米尔·波塔宁掌舵的俄罗斯采矿及金属公司。这些公司成了它们所属帝国的支柱,主要得益于自1999年以来国际商品的价格回升。 另外,年轻一代的寡头凭着自身的实力也“浮出了水面”。起初,人们只将他们视为其它资本家的代言人,但现在,他们手中控制着出口创汇工业,与政府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股不小的势力。执掌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罗曼·阿布拉莫维奇便是一例,他与奥列格·德利帕斯卡一起掌握着俄罗斯铝业公司的控制权。 这些寡头组织通过了解内情并以极低价格从私有化过程中积聚财富,并继续凭借和政府的亲密关系从事贸易活动。人们对此深表不满。即便寡头们在公关活动和慈善事业上花费了不少的金钱,依然不能改善他们在俄罗斯普通民众中的口碑。 这些寡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惜残酷地牺牲少数股东的利益。这种“出格”的公司治理之道招来了其它国家的一片责难。此外,不断有迹象显示,这些寡头组织极为猖狂地利用法律制度和调控体制中的漏洞。 但在过去的三年中,这些集团创下了更高的收益,企业所有权也更为稳固,再加上更为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些集团已开始用事实证明他们是一股积极的力量。过去,他们拖欠工资,逃避税款,赖帐不还,还参与了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但现在,他们重组债务,多缴税款,经营方式专业化,还进行了再投资。 另外,这些集团还提高了办事的透明度,以上种种均有助于他们从国外筹措资本,提升企业的身价。霍多尔科夫斯基主张尤科斯石油集团上市,借助上涨的股价,他积聚了80亿美元(合50亿英镑)的财产,被《福布斯》杂志列为俄罗斯首富。 而弗里德曼则选择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今年春天,他的努力有了回报:他的秋明石油公司将与英国石油公司(BP)联手,斥资140亿美元建立合资企业。对他而言,拿到真金白银作为报酬还需假以时日,而对于霍多尔科夫斯基来说,则需注意公司的股价,所以两位石油巨头均有约束,需对各自的债务人和投资者负责。 “俄罗斯没有寡头政治,只有一些寡头组织。” 有了多余的资金也促使这些大集团走多元化经营的发展道路,将市场开拓至俄罗斯的多个地区,建立投资公司管理不同领域的收益,包括农业、电信、超市、休闲产业,甚至当初的金融服务。这也许有助于打开封闭的市场,提高市场的效率,但也有可能带来垄断。 莫斯科投资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叶夫根尼·加夫里连科夫说:“这些集团的效率正在改善,他们正试图创造一个更为公平、预见度更高的环境,而且他们学习的速度也比政府快。” 这些寡头集团与Gazprom公司这样的国营企业间的对比就更为明显了。普京解除了这家天然气垄断运营商的前任首席执行官列姆·维亚希列夫的职务,任命自己的长期支持者阿列克谢·米勒(Alexei Miller)取而代之。但是,政府重建工作的速度依然很慢,虽然政府在很久之前曾承诺将Gazprom分解,但至今仍无行动的迹象。 这一点恰恰见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大集团手中依然握有强大的游说力量。在普京执政期间,那些在公开场合大谈与克里姆林宫意见相左的政论的寡头们都已逃亡国外,最惹眼的要数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和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了。其他人在公开游说之时则摆出西方式的姿态,通过俄罗斯企业家和工业家联合会为企业界争取利益。 俄罗斯的法律框架并不稳定,管理效率也不高,既得利益集团的政治势力又很强,在这种情况之下,寡头组织扮演的最佳角色应是推进经济改革。比如,石油公司就非常希望能打破Gazprom公司对天然气管道网络的控制,因为这种控制限制了这些公司开采大量天然气储备。 但是,寡头组织的利益和行事方式并不总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相一致。比如,阿尔法银行一直在进行游说,反对一项保护银行储户利益的法律,该法律在很久以前就已提出。又如,以尤科斯石油集团为首的多家石油公司反对政府对他们从自然资源取得的暴利进行加税,这些公司的斗争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俄罗斯最大的企业集团在过去的五年里遭遇了不同的命运,这一事实说明这些集团并不是万能的,他们勾结串通的时日也无法长久。一位研究这些集团发展演变的经济学家雅科夫·帕普认为:“俄罗斯没有寡头政治,只有一些寡头组织。” 对当初私有化的愤怒之情仍是变革压力的来源之一。而每个寡头集团内部的核心股东集团间的摩擦也许将成为变革压力的另一源头。如果这些企业自发要求“分解”,自然需要有更为诱人的出路才行,其中包括一个更有力的俄罗斯股票市场,更多的外来投资以及转让控制权、包括多数股权的意愿。 但即使寡头组织的策略,甚至是他们的某些身份在改变,他们如今的影响力却与此不符。正如吕尔先生认为的那样,和对付一个世纪之前的美国强盗资本家一样,最好的解决之道是采取更为严厉的反垄断措施和强有力的监管权力,而这需要一个更强大更独立的政府。 -米哈伊·霍多尔科夫斯基 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米哈伊·霍多尔科夫斯基,正在同OPEC的石油贵族们展开金钱争夺。尽管俄罗斯政府应OPEC的要求,同意每日削减15万桶的原油出口量,霍多尔科夫斯基打算在今年把他的公司的原油产量提高20%。 在俄罗斯努力成为“9·11”后西方能源供应基地的努力中,这位石油巨头充当了急先锋。甚至在此之前,由于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一批石油巨头在新产区和新设备方面投入大笔资金,俄罗斯的石油产量急速增长。从整个石油产业看,俄罗斯去年的石油产量增长了7.7%。而尤科斯公司的产量增长了17%。“俄罗斯能够成为美国和欧洲的储油罐。”霍多尔科夫斯基说。 在2000年,38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曾因把小股东关在会议室门外和稀释他们的股份而上过报纸头条。但现在,在巩固了他对尤科斯公司的控制之后,这个俄罗斯商业的坏小子已经翻过了过去的一页。在主要的俄罗斯石油公司中,尤科斯是第一个依据美国标准公布季度财务报告的。而投资者也回报于他,2001年一年间,尤科斯的股票价格上升了250%。 霍多尔科夫斯基出言谴责检察机关 美国《华尔街日报》 就在俄罗斯总统普京似乎准备证实尤科斯石油公司正与埃克森美孚就出售股份进行谈判的时候,俄罗斯石油巨头尤科斯董事长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谴责检察官不断用刑事调查来胁迫他。 尤科斯所售股份的当前市值为150多亿美元,这将成为迄今为止外国公司向俄罗斯提供的最大一笔投资,充分显示了俄罗斯石油储备对全世界石油业务的重大作用。 刊登在克里姆林网站上的一篇《纽约时报》采访称,普京在被问道埃克森美孚准备收购尤科斯的40%股份时说,迄今为止,该交易尚未达成,该交易正在协商中。 虽然尤科斯及霍多尔科夫斯基正陷入法律困境,但双方的谈判仍然继续进行。这场法律纠纷可追溯到今年7月份,当时尤科斯的大股东、霍多尔科夫斯基的亲信列别德夫被捕,他被指控在1994年私有化过程中犯有欺诈罪。后来检察官又指控尤科斯公司一名雇员犯有谋杀罪。两人对罪名矢口否认,但他们却仍被关押在监狱中,不得保释。庭审日期现在尚未确定。最近几周,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俄罗斯的其他官员曾试图低调处理检察官同尤科斯的矛盾,并且呼吁迅速结束调查。 但检察官似乎一定要追查到底。俄罗斯总检察官在一份声明中说,“周五进行的新一轮搜查已经发现一些文件及其他资料,证明该公司存在逃税行为,且初步估计逃税金额达数百万美元”。 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检察官的指控予以否认。他将“搜查”称为对他的恐吓。他说,“我可不想成为一个到处流亡的政客。如果他们的目的是想让我流亡或是将我送进监狱,那他们还是把我关进监狱好了。” 很多分析师将检察官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新一轮的调查与其即将在12月举行的初选中的政治立场联系起来。这位尤科斯董事长昨天表示,他仍然坚持应当努力把俄罗斯建成一个公民社会。 声明:《青年参考》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